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山古洞有自然形成人工稍加修葺者,亦有完全人工开凿者.这些古洞有较多明清时期刻石摩崖,或洞府题名,或游历题记,或述佛道两教相谐,或言赴朝鲜使臣于千山游历,内容颇为丰富.今将千山佛教道教所属区域15窟古洞刻石摩崖所蕴含的历史和所涉及的相关人物及事件依次考释,并对刻石和摩崖书法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2.
太极石为千山著名自然景观,也是包蕴了诸多宗教人文因素的著名文化景观.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对太极石倒悬的原因和时间进行考证,得出道光二年(1822)六月二十四日,太极石因雨水冲刷而致翻转的结论.同时,以太极石因无量观道士撬石翻转的讹说为切入点,梳理出清代千山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在建设过程中互相捐资助银的行为,勾勒出千山佛道两教相谐发展的史实.在太极石得名时间问题上,文章运用文献,考证出太极石得名在辽金以前,甚至更早的结论;在太极石镌刻时间问题上,结合摩崖书法特点,与祖越寺、龙泉寺相关摩崖比对,并结合康熙年间无量观创建情况,认为太极石铭刻时间应该在清康熙年间.文章对清代学者关于太极石歌咏进行梳理,对其文化内涵进行了相应论述.  相似文献   

3.
千山作为辽东名胜,明清时期的帝王官员和文人墨客多有游历。本文从康熙帝游历千山、明清时期流人在千山的游历、明代官员出使朝鲜途中在千山的游历、甲午战争中清军将领与千山、王尔烈、缪润绂对千山的品题等五个方面评述了明清时期的帝王官员和文人墨客在千山的游历情况。  相似文献   

4.
千山明清时期的摩崖石刻主体分布在千山的庙宇道观问,较为丰富地体现了千山地区独特的宗教文化,同时,千山明清时期的摩崖石刻的面貌和风格又深受千山岩石构成性质、刻工技艺和自然残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千山明清时期的摩崖石刻较为丰富地体现了千山地区的宗教文化,同时也客观地反映了当时官员和文人在千山的游历情况。本文对所选取的千山明清时期十二品摩崖石刻的内涵、作者进行了相关考述。  相似文献   

6.
函可是明末清初著名诗僧,他著有大量咏千山的诗歌。函可咏千山诗歌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写千山自然景物之美,抒山居林泉之乐;二是记游千山旧址古迹,抒怀古之幽情。三是禅趣禅意的写照。其诗歌艺术特点是自然生动,意境深远。  相似文献   

7.
千山无量观素有“千山道观之首”之称。一直以来,千山无量观就以其庙宇成群、景色优美为游人所称道,并且很早便形成了一个由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组成的景点繁多、和谐统一的千山著名景区。但由于无量观的景点众多,而文献记载中又多语焉不详,因此,如何使千山无量观景区能够全方位地展现给游人,如何拓展其今后的开发方向,成为千山旅游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千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佛教文化是千山文化的重要内容。中会寺做为千山“五大禅林”之一,其文化价值对于整体的千山文化是不可低估的。对中会寺的佛教文化、旅游文化内容进行细致、清晰地梳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千山地区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千山野生植物资源的实地调查研究,对千山的自然概况、所属植物区系、植物名称、土特产品、植被类型及分布规律进行了总结。千山共有植物120科、470属、1039种。着重阐述了其中校为重要的几种典型的千山植物的分布规律、生活群落和其重要的药用价值,从而为保护和开发千山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辽鞍海城市发展轴"视阈中的千山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传统老工业转型为引擎,资源型城市鞍山市的城市空间也向南北纵深发展,拉动北边的辽阳、南部的海城,构成辽阳鞍山海城城市发展轴线。千山旅游区应当把握新的历史机遇,主动融入到辽鞍海城市发展大势上来。本文从产业联动升级角度,以千山旅游区如何利用鞍山城市转型契机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例,一般性地探讨了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过程中,近郊旅游区提升产业层级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作为钢都鞍山整体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千山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因此必须在政治、经济、文化统一的平台上给千山定位,更变开发建设上单一的经济效益思路,以审美和认识的价值功能原则去规划、开发、建设千山。  相似文献   

12.
文章梳理了明清民国时期千山僧道所书碑刻,对一些没有直接署僧道名字的碑刻进行考证,确定书丹者归属.同时,对知文善书的千山僧道代表人物及千山僧道与文人墨客交往过程中的索书行为进行梳理剖析,认为千山僧道自身的文化基础和书法基础支撑了他们的书碑行为,同时这种行为也与游山文人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千山地貌考察的实例,否定了千山存在冰川地貌遗迹的看法,又通过地质、地貌、气候、植被的多方面综合分析,进一步阐明了千山不存在冰川地貌的结论,这对于研究千山地貌成因、地壳运动、气候变迁、植被的演化以及我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分布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天台宗是我国第一个,将音乐融入到佛教仪轨中的佛教宗派[1]。佛经思想的传播和发展离不开佛教音乐的影响。天台宗佛教音乐在我国佛教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天台宗佛教音乐的概述,萌生,发展过程和对佛教传承产生的影响四个方面,对天台宗佛教音乐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5.
千山大安寺罗汉洞现存三甬明代刻石。通过对大安寺罗汉洞刻石的考述,阐述了明朝使臣龚用卿、吴希孟、华察、薛廷宠等人在嘉靖十六年(1537)和嘉靖十八年(1539)出使朝鲜的经历和游历千山的情况,揭示了千山大安寺罗汉洞石刻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千山     
千山位于辽宁省鞍山市的东南部,是东北三座名山之一。仙人台是千山最高峰,海拔708.3米。千山,得名于有近千座山峰。这些山峰有的看起来像蹲着的狮虎,有的像熟睡的大象,有的又像盘起的巨龙。非常美丽。  相似文献   

17.
千山诗歌的题材可分为访道求仙、参禅悟道、写景抒情和酬唱赠答四类.千山诗歌在旅游主体的审美能力培育、旅游客体的人文内涵提升和支持千山文化导游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千山一绝     
到千山旅游的人,都要到无量观去看看那里的奇景。无量观在千山北沟,是千山道观中最出名的。特别是由无量观的西阁往上走,有巨大的岩石拦住了路,这就是被称为千山一绝的“夹扁石”,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夹扁石”下的石缝是去“一步登天”、“天上天”的必经之路,只能容一个人侧身而过,真  相似文献   

19.
游千山     
如果你到辽宁,没有登临千山,游览那里的独特风光,我敢说,那将是你浪漫之旅中的一大憾事。去年夏天,我同几位朋友相邀乘车到千山一游,果然留下美好的印记。千山是东北地区一大名山,位于辽宁鞍山市东20公里处,占地约300平方公里,海拔708米。山中奇峰迭起,塔寺棋布,共有峰峦999座,以其近千,故名千山。  相似文献   

20.
仙人台是千山最高峰,也是千山重要景观之一.千山以"仙人台"为名的摩崖石刻有三处,分别是鹅头峰仙人台、观音阁仙人台、西仙人台.文章对仙人台的建造和命名时间进行考定的同时,对千山香岩寺地区佛道相融相谐的特点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对三处"仙人台"摩崖书刻时间、书丹者及古代游历千山士人对仙人台的记述和歌咏进行梳理考证,并就诗文中记录史实、歌咏仙人台景色和仙人弈棋事、忧虑国运三个方面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