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主要散存于哲人的哲学思想、各种文献典籍以及以诗歌为代表的艺术作品中,其中"天人合一"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生态智慧。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儒家天命观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哲学基石。受“天人合一”思想中尊天敬天观念、“民本”现念、重合轻分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法律凸现出与之相应的三大基本特征,即宗教化、伦理化、和谐化。中国古代哲法关系对构建当代法哲学体系,不乏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老子天道观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艳军 《太原大学学报》2010,11(1):38-40,47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核心,是中华传统审美文化的灵魂,而老子的天道观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之源头。"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的终极追求,体现了古代中国独特的文化观和宇宙观。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结合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等经典论著,通过对"心物关系"的艺术心理特征和"得意忘象"的艺术心理过程的逐层剖析,探析中国古代艺术家"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5.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儒家天命观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法律化的哲学基石,受“天人合一”思想中尊天敬天观念,“民本”观念,重合轻分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法律凸现出与之相应的三大基本特征,即宗教化,伦理化,和谐化,中国古代哲法关系对构建当代法哲学体系,不乏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星宿代指地域或以星宿名命地名,是中国传统化所特有的一种化现象,这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在地理学上的一个具体体现,本列举了东北地区的几处以天星宿命名的古代地名,对其中所反映出的“天人合一”思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资源,拟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解读先秦儒家"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内涵、"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价值等生态智慧。深人挖掘中国古代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我们摆脱环境困境,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根本观念,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社会的发展。孟庙是纪念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与传承者-孟子的重要场所,其建造过程自然深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以孟子及儒学地位变迁为主线,以孟庙建设过程与现状布局为切入点,从“天人合一”的角度出发,探究孟庙所反映的儒家“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9.
中国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是迄今为止人类最重要的生态智慧的部分。"天人合一"思想的基本特征是:强调天人一体,高扬宇宙生命统一论,坚持自然规律与道德法则的内在统一。"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一种具有独到的深刻思想内涵的哲学命题,它所具有的现代生态伦理价值,值得我们在审视当今世界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问题时认真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从“天人合一”观透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人关系的视角考察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观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 的体现,以今人眼光审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利弊,并由此在形而上 的层面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分析“天人合一”的观念和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自然观的重要内容,王阳明的"万物一体"思想从"心"与"物"的关系出发,把人与自然纳入到道德领域,从天人合德的角度肯定了"天人合一"思想。这对于当今时代的环境生态问题有诸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之魂,它彰显了华夏民族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和对人生的态度。“天人合一”对儒、道、禅影响深远,贯穿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始终。审美境界其实就是“天人合一”哲学精髓的渗透,离开“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无法解释华夏民族最高的境界是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哲学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天人相通,一是天人相生。由于“天”的多重意蕴,“天人合一”思想有其内在的问题,要发挥古代“天人合一”的当代价值就必须把它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即以马克思的“自然的人化”观念为基础,在通过对“天人合一”固有结构的改造,才能发挥出“天人合一”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和"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它吸收了中国古代"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和"世界和谐"的思想精华,为实现社会和谐提供了相应理念共识;它坚持了中华传统中"仁义道德"、"中庸尚和"、"正心修身"、"天人合一"等精神内核,回应了诸如"道德危机"、"传统发展观的‘代价论'"等造成当今社会不和谐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现实而有利的条件。中国传统"和"文化必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思想由来已久,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6.
儒道生态思想的两种理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的生态思想之核心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与自然相和谐思想不同程度地体现在先秦诸家,特别是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学说中。古代生态思想表现出两种理性,即生态道德理性和生态实践理性。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哲学思想为现代文明的生态观确立提供了深厚的价值支持资源。  相似文献   

17.
"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先哲们以自己的直接生存经验为基础,通过对流变的自然节律和生命共同体的有机秩序的体悟,所得出的"天人关系"的凝练性结论.这一思想后来被众多哲人从不同角度诠释,涉及到自然观、历史观、道德观、人性观等诸多方面.站在当下,面对天人关系的不和谐,人与自然的尖锐矛盾,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和阐释先哲的"天人合一"思想,挖掘其现今理论价值,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建设生态文明中展现其理论光芒.  相似文献   

18.
在孔子之前,中国文化中就包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是中国人精神探索的结果,也和农耕文明的生产方式密切相关。孔子继承和发扬古代文明成果,追求天人合一,为后世做出了表率。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后,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更是蕴含着这种精神追求。当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我们更应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发扬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智能,显示出巨大的生态伦理价值,本文从探索"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出发,寻求"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劳伦斯以其睿智思想和敏锐的目光,在其小说文本中不但处处闪烁着西方生态伦理学思想,同时也显现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学术光芒。本文运用生态伦理学理论重新审视劳伦斯小说中蕴涵的“天人合一”思想,并揭示其生态伦理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