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奇特的作家,许地山的小说表现出了一种意味深长的悖论色彩。在思想文化倾向方面,许地山因其个人的宗教因缘而形成了杂糅的宗教哲学观,佛、耶、道精神的冲突,使其小说显示出了强大的张力与悖论的意味。受此影响,"出世"与"入世"成为了许地山小说创作的一个重大命题,这在其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身上,既表现为"生本不乐"与积极进取两种矛盾的人生态度,又表现为同时具有的"圣女"和"贞女"的悖论品格。总的说来,许地山的小说创作有着宗教的世俗化和世俗的宗教化双重意味。探析其小说创作的悖论色彩,可以使我们加深对现代小说丰富性的体认。  相似文献   

2.
许地山小说描写了众多女子的坎坷命运,因作者并不把她们的品质具体化为可供观照的感性情节,并没在矛盾冲突中展示她们内心的纷争,而使女性形象缺乏活泼的生命情致。原因有二:一、许地山的宗教观制约着他对人性丰富性的表达,他把人性等同于佛性,这就使得他创造的女性形象缺乏人性深度;二、女性在他的男性视角打量下,已成为他表达自我观念的象征符号,不可能具有真实的生命力度。  相似文献   

3.
以许地山的《缀网劳蛛》与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为例,探讨两位作家作品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追求与社会现实的邪恶、圣女与“贞女”以及世俗化的人生观照与宗教化的人生归宿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19世纪美国的浪漫主义作家爱伦·坡在小说中塑造了几近完美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美丽不仅体现在容貌、智慧和心灵上,她们的死亡也在实践着一种美——震撼读者心灵的“恐怖美”。这些女性人物不仅是爱伦·坡现实生活中亲人形象的再现,她们还寄托着作者对于母爱的强烈的心理渴望。爱伦.坡小说中的女性虽然大都芳年早逝,但是她们的死却成就了“美”的永恒和爱伦·坡小说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在世人心中,海明威小说中最令人无法忘怀的恐怕是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他的多数小说就是以硬汉为中心的“男人小说”,而《永别了,武器》则是一部典型的“男人小说”。然而在形形色色令人印象深刻的男性人物下面,则是极度抽象化了的女性人物,她们在小说中起到的作用更像是“女性参照物”。本文也是第一次将海明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命名为“女性参照物”,借此来丰富关于海明威女性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职业女性这一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时有展现,在职场小说中更是得到了聚焦式的描绘。她们被笼罩在未曾消亡的男权阴影之下:或遭遇“雄化”的命运;或难以摆脱历史的惰性;或欲寻觅爱情,却爱情难觅;或想兼顾事业与家庭,却又难以做到。因此身处职场,她们面临着诸多因性别特征和环境压力而导致的生存困境。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性不断地努力突围,这些困境终有化解的一天。  相似文献   

7.
夹缝中求生     
文章探析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女性形象,解读黑人世界的美与丑、善与恶、爱与恨、生与死,关注黑人女性反抗种族、性别、文化的歧视所经历的艰难坎坷,揭示了她们追寻自我及生存意义、追求平等幸福的两难困境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8.
李劼人因“大河小说”独占中国文坛一角,小说中大胆而叛逆的女性群像因为表现出鲜明而执着的现代追求,一直备受论者关注.但由于传统的影响、时代的局限、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又使这些女性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未完成”的现代特征:她们的反叛以男性依附为基础,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回归传统,呈现出不彻底性.同时,作家本人在塑造女性群体时的无法突破的思想困境,也造成了“大河小说”女性的“旧式”.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未完成”的过渡性,使李劼人的“大河小说”的意蕴变得更加丰厚.  相似文献   

9.
许地山小说中的女性世界浸染着厚重的宗教情怀。作为一把双刃剑,宗教既带给女性心灵以慰籍和人生的勇气,同时又使她们遭受着痛苦的心灵煎熬和性格上的巨大反差。本文将透过女性世界苦难的人生和悲剧的命运,探寻她们灵魂深处艰难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
长篇小说《女勇士》反映了几个华人女性向传统的中国男权社会所提出的挑战,表现了她们被压抑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女勇士”的形象寄托了“母亲”和“我”两代华裔女性的理想。但“女勇士”的形象在许多方面还是体现了男权社会的价值观,这既是小说中的矛盾与困惑,也反映了女权主义运动自身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1.
提起鲁迅的小说,不能不提及这三位女性:《祝福》中的祥林嫂、《离婚》中的爱姑、《伤逝》中的子君。 我之所以称她们为“女性”,是因为她们和传统的“女人”是有所不同的。从文化层面来看,“女人”这一概念,由于千百年来的父权制道德标准的锤炼和渗透,已经具有了沁入人们意识、灵魂乃至日常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当笼罩在中国男男女女头上的“平等”假相被揭穿后,中国女性陷入了无所适从、左右为难的境地之中,她们在“爱的本能”与“自我实现”的矛盾中苦苦挣扎。女作家张辛欣的早期作品真切地表现了这个时期中国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面临的种种困境,引发了人们对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及女性角色新定位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3.
茅盾小说《蚀》、《虹》中塑造了一系列经典女性形象。所谓经典女性是指在同时代的作品中,在同类人物中,她们能够显示出独特价值和魅力,她们能够在现代文学女性形象长廊中以其卓越的风姿成为独特的一群。夏志清教授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概括茅盾早期小说的特色为“绚烂中带有哀伤”。我觉得这也可以看做是对其前期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总体写照,同时也体现了茅盾对小说中这类人物的审美价值评价和道德价值评价。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美国的浪漫主义作家爱伦·坡在小说中塑造了几近完美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美丽不仅体现在容貌、智慧和心灵上,她们的死亡也在实践着一种美--震撼读者心灵的"恐怖美".这些女性人物不仅是爱伦·坡现实生活中亲人形象的再现,她们还寄托着作者对于母爱的强烈的心理渴望.爱伦.坡小说中的女性虽然大都芳年早逝,但是她们的死却成就了"美"的永恒和爱伦·坡小说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烧马棚》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一部广为人知的短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美国内战后,通过敏感男孩萨蒂的第三人称视角,向读者展示了阶级冲突,种族冲突,道德冲突以及他父亲的复仇。众多的评论家历来青睐小说中的矛盾冲突,而很少重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尽管福克纳对小说中女性人物尤其萨蒂的阿姨和姐姐的描写上着笔甚少,但是她们在故事中的重要性故却是不可忽视的。该文将主要分析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屈从性,以帮助读者更好解读小说,同时也向读者能展示当时美国南部人民真实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帮助读者了解当时妇女的真实生活状况以及她们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6.
陈西  吴兰香 《海外英语》2014,(19):208-210
《烧马棚》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一部广为人知的短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美国内战后,通过敏感男孩萨蒂的第三人称视角,向读者展示了阶级冲突,种族冲突,道德冲突以及他父亲的复仇。众多的评论家历来青睐小说中的矛盾冲突,而很少重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尽管福克纳对小说中女性人物尤其萨蒂的阿姨和姐姐的描写上着笔甚少,但是她们在故事中的重要性故却是不可忽视的。该文将主要分析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屈从性,以帮助读者更好解读小说,同时也向读者能展示当时美国南部人民真实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帮助读者了解当时妇女的真实生活状况以及她们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7.
盛可以的长篇小说《道德颂》是对暖昧生活的明快而矛盾的书写。它的故事与其说是对道德的反讽,不如说是对自由情爱的反省。小说写作表现了现代女性对性爱、婚姻与道德的复杂态度。为了发掘小说的多重含意。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探索者之夜”本科生学术探讨活动,对这部小说进行了讨论。讨论由毕光明教授主持。参加讨论的有200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二十余名学生。下面选登的是经整理的几篇发育稿。  相似文献   

18.
知识女性作为“五四”时期最觉醒的时代女性,最先看清她们赖以存在的社会及自身的处境,开始用自己的言说方式,展开了对“世界秘密”的探索,出现了沅君式的、庐隐式的、丁玲式的女性话语。冯沅君集中表现了女性言说的困苦,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很多以死亡结束女性言说。庐隐表现了女性言说的终极方式不可获得的困惑,她笔下的女性在“觉醒——失望——抗争”中彷徨、迷惘,如果不死,则飘泊不知所终。丁玲为我们提供的女性言说方式主要是灵与肉冲突的女性角度,表现言说的困惑与精神的流浪。 五四女作家笔下女性形象言说的痛苦和困惑以及她们的精神流浪,都来源于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冯沅君是站在文化的基点上,以作为传统的价值依托的母爱与具有现世的新的价值冲动的情爱的冲突来表现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庐隐是站在现世的基点上,直接表现个人与社会的冲突,个人本身的矛盾、分裂状况是社会压迫的结果。丁玲是站在人性的基点上,将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内化成个人人格的分裂,将自己撕裂给人看,更能引起读者深思。 五四女作家婚恋小说中的女性世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女性形象的画廊,同时,为妇女寻求自身的解放起了言论上的先导作用。中国妇女解放在曲折中前进,五四女作家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9.
阿妮塔·布鲁克纳是当代著名的英国女性小说家之一,其作品多表达了对当代知识女性生存困境的关注,“孤独”是其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其小说《欺骗》中,作者同样揭示了当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孤独处境,传达了深刻的孤独主题。小说中存在着信任---欺骗、梦想---现实、自由---责任这几组二元对立。这些二元对立因素不仅构成了文本的矛盾冲突,而且也是造成小说中女主人公安娜孤独处境的原因。作者通过这些二元对立项的设置,传达了深刻的孤独主题,表达了对当代知识女性生存困境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张芳 《文教资料》2007,(3):55-56
龙应台在此小说中以独特的女性化视角叙述了两类女性不同的情感和人生轨迹,揭示了她们在当今社会所面临的共同的生命困境,如情感和婚姻的困境;精神家园失落的终极困境,现代女性注定陷落此间而无处遁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