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谎言面对面     
王老师与我共事十几年,在我眼里,他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对学生爱得真挚,对教育爱得真诚。可最近他对一位学生的处理方式,使我在旁观静思中突然发现,我们以教育与爱为出发点去教育学生,而爱却常使人盲目、迷失!  相似文献   

2.
田小华 《师道》2009,(12):9-10
王老师与我同事十几年,在我眼里,他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对学生爱得真挚,对教育爱得真诚。可那天他对一位学生的处理,使我在旁观静思中突然发现,王老师,我,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可能已经偏离了法理的轨道而不自知,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个人,总是为他所喜爱的对象所吸引,老师对学生的爱,必然使老师趋向于学生,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在空间上的心理的距离,帮助老师更深刻地认识理解学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对他所喜爱的老师,总会伴随着某种信赖感,并产生出更多的交往的愿望和行动,学生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更多的教益,而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4.
学生对老师撒谎怎么办?我的经验是将计就计。   学生对老师说假话,必有其难以言说的隐情,同时为了达到欺骗的目的,撒谎者总会编造事实,讲出一套使老师无法回绝的理由,以骗取老师的信任。这时老师如果将计就计,往往会使学生的谎言不攻自破,并且会从中受到教育。  有一次,一个学生找我请假,说是邻居捎来信儿,他奶奶前天晚上去世了,奶奶生前待他如何如何的好,他为奶奶的去世十分哀伤。听着他动人的讲述,我差一点儿掉下眼泪。我给他批了请假条后,倚窗目送他走下楼去,却意外地发现他把同伴的头拍了一下,好像是在和同伴打闹…  相似文献   

5.
今年暑期,有幸参加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中学第二届教育科研会议。在会议上,有些老师陈述课题报告,有些老师作课题研究总结,还有不少老师谈心得体会。其中周爱民老师的发言,使我深受感动。他谈到,自己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做公民,把学生当公民看,尊重学生”;“做益友,把学生当朋友看,友爱学生”;“做家长,把学生当孩子看,宽容学生”;“做严师,把学生当准人才看,严格要求学生”。概言之,“善待学生”。我想,他的学生是幸运的。  相似文献   

6.
黎雪娟 《广西教育》2012,(12):61-62
林广武老师是北流市城南小学的教学骨干,受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他非常认同"教育这一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这一教育理念。他认为,数学课只有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真正热爱数学,进而努力学好数学。创设适当的生活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使之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林老师是这样认识也是  相似文献   

7.
近来,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素质教育手记——《爱心与教育》一书。这本书记述了他与学生之间的故事,主要内容共有5个部分组成,即《爱心和童心》、《与顽童打交道》、《锻造卓越人格》、《回答心灵的呼唤》、《学生的思考》。静心读完这本书后,我感受颇深:李老师对学生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他用爱心温暖童心,用爱心感化他的每一位学生。他对后进生的教育艺术,使学生信他、服他、爱他。他的这种教育方法确实很值得我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在教育教学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教育案例:一个学生成绩不好且调皮捣蛋,平时老师对他不是横眉冷对就是置之不理。为使其他学生不受影响,老师索性把他调到最后一排,使之“躲进小楼成一统”,弃之不管,放任自流。该学生也“乐得其所”,不甘寂寞,竟然日复一日地用小刀在墙壁上挖了一个直径几厘米的洞,打通了隔壁的教室。  相似文献   

9.
有的老师说:现在的学生不好教育,老师讲得唇焦口燥,学生却无动于衷。我认为教育效果甚微的症结是老师忽视了感情投资。老师只有热爱学生,学生才能尊敬老师,接受老师的教育。小学六年级时,我们班有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捣乱学生,他的学习也很差。我们都不愿跟他在一起。班主任刘老师却主动接近他,给他讲道理,他却不加理睬,仿佛“对牛弹琴”。有些老师见刘老师岁数大,又百病缠身,劝刘老师:“不要在这样的学生身上伤脑筋,就随他去吧,反正也毕不了业!”刘老师只是微微一笑,又继续工作了。  相似文献   

10.
正私下和同事聊天,说起班上有些学生不遵守纪律,我眼前不由浮现一位名叫小雨(化名)的小男孩。他顽劣异常,上课时经常无端插嘴,扰乱课堂纪律。老师对他批评教育,很想使他规规矩矩地听课,结果他一如既往,丝毫未见长进。时间一长,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对他失去了教育的耐心,把他的位子放在靠教室前门的地方,至于他干什么则悉听尊便。老师  相似文献   

11.
教师工作是平凡而又神圣的,他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前途和未来。作为老师,唯有以身作则,以真诚、热情、主动的爱心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长期的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使我有这样一个体会:一个对学生各方面要求都很严格的威严的老师,学生可能会很尊重他,但未必愿和他交心,他们之间永远只是师生关系;而一个善于在师生间创造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和谐氛围的老师,则会受到学生的信任而形成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它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发挥出学生的聪明才智。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很多老师习惯于对学生进行家长式的管理,要求他们听话、用功、规规矩矩地按老师的要求而不能越雷池一步,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权利,压抑着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学习变成了负担而不是乐趣。有的老师更是动辄训斥、  相似文献   

13.
奇妙的角度     
曹中原 《陕西教育》2003,(10):13-13
在教育教学中,因角度不同而效果迥异的事例比比皆是。有一位老师为一个“问题学生”伤透了脑筋。为了教育转化他,老师发动全班同学给他提意见,摆问题。结果,把这个学生批得一无是处。本来就丧失自信的他,从此更是~蹶不振,问题越来越严重。后来,这位老师醒悟了,决定变换一下角度:发动全班同学为他找优点。结果,很多优点一下集中到他的身上,使他浑身闪光。他知道自己原来竟有这么多优点,从此激情澎湃,信心倍增。老师鼓励他扬长避短,慢慢的,这个“问题学生”变成了大家的楷模。  相似文献   

14.
在学校,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教育情景;老师发现了学生的错误,既抓住了事实,又讲清了道理,可是学生仍挺胸昂首,无动于衷。为什么会这样?当时他是不会告诉你的。当他信得过你的时候,才透露:“当时老师讲的道理全对,可是我一听到那股训斥人的味道,就感到老师不是真心帮助我,所以……。”与此相反,《春雨之歌》给我们展示了另外一种教育情景:通县一中刘纯朴老师,对一个打架“玩儿命”,严重沾染坏习气的学生,不训斥,不挖苦,不空洞说教。当孩子受伤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用自行车推他去医院,亲手给他洗脸、洗手,使孩子内心感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需要我们老师的批评教育,但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这就给我们老师批评学生带来了困难,可有时又非批评不可。怎样批评才能既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使他接受批评呢?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三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喜欢他。"每个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但,要老师喜欢每位学生,难,可是,如果像美国教育家托德·威尔克说的,"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则比较容易。如此,教育真会出现一种别样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津门园丁谱     
他,姜家瑞,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父母呕心沥血干教育的情景曾深深印在他幼小的脑海里。1975年高中毕业,他毅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此后的十四个寒暑,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他矢志不渝,从未动摇过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姜老师,任年级组长,又当班主任,在学生身上倾注了满腔热情。顶严寒,冒酷暑,精于教育,勤于家访,在转变学生思想、控制流失率上取得明显效果。他教育学生,“爱”字出发,“严”字当头,使学生在学校就养成遵纪守法、助人为乐、谨严从事的美德。去年动乱中,他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同时耐心疏导学生思想,保证了正常教学秩序不受干扰。姜老师,五度一人教四个班代数课。他边求教于老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从一家教育报上读到一篇谈幽默批评的短文。文章说,有位学生上课睡觉,老师发现后叫醒了他,而他却不但不认错,反而对老师“态度傲慢”。于是老师“火冒三丈,厉声斥责”,令那位学生作“深刻检讨”。但学生并未被“唬住”,遂使“一场本可避免的师生对立顿时酿...  相似文献   

19.
美国青年丁大卫到中国从教,中央电视台请他到“东方时空”实话实说。丁老师的实话反映了美国教育的一个侧面,给我们留有深刻的印象。   分数≠成绩。丁老师认为分数并不等于成绩。那怎样看学生的成绩呢 ?丁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澳门回归时,他看到他的一个小学生与一外国小朋友用英语对话,他很高兴。他说:“这就是成绩 !”   严格≠训斥。丁老师对学生要求特别严格,他认为严格并不是对学生凶或训斥。他也接触过一些顽皮的学生。他是怎样教育他们呢 ?例如丁老师禁止学生吃零食,可有些学生还是违犯了这一禁令。他便把零食收缴并买下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德育》2008,(12):4-7
栏目编辑 吴晓燕 这是一位老师叙述的发生在他所在学校的一件真事。李老师和王老师是大学校友,毕业后同年进入同一所中学任教,都是高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李老师认为,教育的精神元素在于尊重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种希望。因此,他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关爱每一个学生。课堂上,他善于激活学生的思想,融语言、文学、人文教育于一体,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面对紧张的高三学习,他依然给学生提供很大的自主发展空间,从不给学生加班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