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但在对新社会阶层的认识上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从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客观影响进行分析,指出要正确处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对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结构变伟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引起社会阶层之间非公辱趋向,社会结构变化与社会体制转轨不一致,导致潜在的社会矛盾与冲突显形化等。党和国家必须科学认识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特点,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继续推进体制改革;健全法律法规;充分发挥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积极作用,克服阶层结构分化的负面影响,推动我国现阶段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党在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的执政地位、执政使命和执政形势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既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也带来了新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社会阶层正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力。本文从新社会阶层的形成和统一战线政策入手,论述了新阶层对我党统一战线工作带来的深刻影响,提出了新的阶层成为统一战线工作的着力点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给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党建工作要创新思维,树立民生至上理念,适应社会阶层结构及其利益关系的变化,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坚持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监督机制,构建学习型政党,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加入WTO,我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这些变化向新时期我党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的背景、社会属性及其给统一战线基本构成和内部关系带来的新变化的阐述,提出新的历史条件下统战部门应注意做好的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本文认为,科学发展观指明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途径,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核心价值导向,提出了新的时代内涵,明确了执政方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在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社会建设学说和党自身的执政实践、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在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社会建设学说和党自身的执政实践、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两大转变,党的执政环境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作为执政党,要自觉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积极回应时代提出的新要求,优化执政环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1.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系统总结,是党的重要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更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坚持群众路线有利于彰显党的先进性,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事业,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同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是切实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优良传统的根本保障。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主要涵盖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等五种能力。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能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2.
"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今天仍然有着宝贵的时代价值:对于加强党风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它仍然是推动我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3.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解决好中国一切问题的中心和发动机。9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民生经验主要可归结为三条:经验一:完善利益表达有效渠道,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经验二:中国共产党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民族矛盾,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经验三:维护社会稳定是执政党的基本功能,而执政党自身的现代化程度及其相关变量对社会稳定有重要影响。最后总结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创新实践:第一,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创新。第二,完善多种收入形式的创新。第三,建设和完善法治政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由局部执政到全国范围执政这一历程中关于执政方式问题的探索,我们认识到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按照什么样的方式执政,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也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和社会主义国家能否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对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强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途径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其成效体现在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  相似文献   

16.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个国家或政权维系所必须履行的职责,它关涉到一个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呈正相关。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在执政理念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而且要在实践上把发展民主、保障民权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切入点,把协调民利、实现和谐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难点,把紧抓科学发展、增强国力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点,并作为当下的现实任务,才能更加有效地保障和推进民生的改善,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陈云忧执政环境,忧执政党自身地位的稳定与发展,忧执政党群体的素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认真研究陈云的执政党忧患意识,对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执政文化发展往往规定执政党执政的价值取向,决定执政党执政的具体实践。执政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在履行执政使命、完善执政职能、巩固执政地位的实践中所担当的政治责任等都会从它的执政文化发展中表露出来。当前,我们党的执政文化发展推动着党的自身建设,主要体现在思想和政治建设、组织和作风建设以及制度和廉政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新的社会阶层的发展对党的执政基础有明显的作用:增加了就业机会,丰富了社会财富,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稳定了社会。但是,新的社会阶层的发展壮大,使工人阶层地位相对下降,削弱了党的阶级基础,冲击着党的群众基础。只有密切党群关系,继续深化改革,坚持反腐倡廉,降低新的社会阶层发展的负面影响,才能筑牢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