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中学体育教师"工作能力"综合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教育深化改革,突出了“体育教育”的多功能全方位的综合训练和治理的重要作用,相应对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而全新的要求,而“工作能力”又是一个带“模糊性”的定性概念,为对它进行科学定量分析、客观评价优劣,以利于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文章采用了模糊(Fuzzy)数学中的模糊公式法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学体育教师“工作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该评价方案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阐释人工智能赋能体育教师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应对方略建议。人工智能赋能体育教师发展的机遇体现在:体育教师专业理念革新的“催化剂”,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增长的“驱动器”,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加速器”,体育教师专业情意深化的“新引擎”。其挑战是:人工智能要求体育教师具备数字素养的技术挑战,人工智能要求体育教师改革教学思想的教学挑战,人工智能要求体育教师遵守伦理规范的伦理挑战,人工智能要求体育教师改革教育评价的评价挑战。应对建议:(1)建立机制保障,促进体育教师健康发展;(2)营造学习空间,优化体育教师教学环境;(3)推进课程建设,助力体育教师能力延展;(4)创新评价改革,增强体育教师价值应用。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师教育教学“关键能力”提升,是学生与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学、教、赛、思、研”结构化培养模式的五个环节,纵向上互为支撑关联,横向上聚焦“一专多能”,呈现鲜明的结构化特征。工作室以“学、教、赛、思、研”系列专题活动促进区域内体育教师“关键能力”发展,为体育教师更好地适应体育工作与其他教育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用“AHP法”对高校体育教师素质评价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评价用“AHP”对影响体育教师素质的各层次和诸因素建立分析模型,为高校体育教师评价工作提供科学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分层分类研究”“分类评价”全面落地,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师评价效力,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高质量专业发展。采用问卷调查、文本分析和访谈等方法,探究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标准适用过程中的基本情况。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存在标准内容不能很好体现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评价标准及其具体指标难以充分显现体育学科工作特点、多套评价标准并存导致评价工作重复浪费、评价标准及实施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不严谨等问题。因此,在评价标准的适用过程中应秉持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义、动态测评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与质量、构建多元一体的体育教师评价制度体系、推动形成评价结果共享共用的常态机制、兼顾基础理论构设研究与实践中的记录反馈。  相似文献   

6.
对黑龙江省部分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体育教师工作能力及如何反映中学体育教师的能力水平等项内容进行调研、分析,提出能客观、科学反映体育教师工作能力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供中学体育工作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评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评聘制度存在众多问题:评价模式单一;重视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忽视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忽略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从事公共体育教学的特殊性,进而滋生出众多腐败现象。认为必须改革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评聘制度,扩大学校在职称评聘上的“自主权”,以人为本,建立健全一套适合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评聘制度,并完善其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以山西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为着眼点,以实效性为研究的重点,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后体育教师自身能力提高、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调查分析,指出:发挥“国培计划”的引领作用,构建多元化的体育教师培训模式;引导体育教师注重自身专业发展,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开展行动研究;加强培训的过程性评价,强化训后监控指导;加强培训前期调研,设置合理的职后培训课程体系;构建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考核与评价标准,建立培训后的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更应该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而更加突出了“体育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相应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而全新的要求。而“教学能力”又是一个带“模糊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概念,需要把它适当细化才能评价出教学能力的优劣和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对其进行科学定量分析,客观评价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是十分重要而必要的。本文采用了“权重综合评分法”,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细化要求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具有一定研究价值与指导意义,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是体育教师胜任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体育综合能力,其外延小于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其包括了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而大于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能够较准确地反映体育教师现实工作质量和胜任未来发展的条件.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中学体育教师评价现状进行调查,找出体育教师业务能力评价存在的问题,探究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中学体育教师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们认为正确评价体育教师的工作,一是政治标准,二是业务标准,二者缺一不可。而业务标准应当着重考察实绩,定量打分。评价其工作主要应从知识和才能方面进行,即从才能的持有态,发挥态和转化态三个方面进行。持有态主要是“考能”,发挥态主要是“考勤”,转化态主要是“考绩”。明确了评价体育教师工作主要应抓住“三态一”,然后即可运用模糊教学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科学管理体育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每个体育教师的工作潜能,是全面提高学校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从怎样培养体育教师的工作能力、激发体育教师工作的潜力及发挥好他们的聪明才智三方面论述了“能本管理”的概念、模式及对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贺亮锋 《体育学刊》2007,14(4):76-79
采用“双盲测试”实验方法对河南省安阳市的2 398名大中小学生进行测试,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学生在根据教案评价假设的不同等级的体育教师时,相对于男教师而言,在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方面存在对女体育教师高估的评价偏见;假设的教师等级对评价这些能力时的性别偏见具有强烈的影响。因此,在学生参与的对教师进行能力评价的过程中应该考虑性别偏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一、组织能力——工作中的“杠杆”在学校工作中,提到组织能力,要数体育教师最重要了。因为这是体育教学及其它一切体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试想,如果一个少则10多人,多则上千人的活动,没有一个得力的“指挥官”恐怕是搞不好的,而这个“指挥官”在许多场合下,往往都是体育教师来充当这个“角  相似文献   

15.
看到姜菊华老师提出的《该如何评价体育教师的工作》>时,我不由得想起被歧视时的辛酸和成功后的喜悦。你校规定的课时折算法,是由于领导对副科(特别是体育)存在偏见引起的,看病还要找病根,我们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一下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工作量是对工作的一种客观评价。教学不仅是时间的投入,也是身心和能力投入,教学是“良心活”,不能简单地用时间去衡量,更何况用不合理的折算法来衡量呢?学科之间的搭配,只是分工不同。一、从法制的角度正确地认识体育课、体育教师的工作量“素质教育主张面向全体学生,主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公正地开展和评  相似文献   

16.
所谓“小助手”作用是指班级体育委员、体育小组长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在掌握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及课的组织方法的前提下,协助体育教师担任部分教学组织任务。利用“小助手”教学的好处是: 1.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 北京市宣武区现有体育教师353名,其中青年教师有141名,在“九五”期间将有62名老体育教师退休,培养青年体育教师,迅速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是培养跨世纪合格的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青年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现状分析 我们将参加体育教学工作不足五年的教师界定为青年体育教师。这一界定主要是根据体育教师业务成熟过程所需时间划分的。 我区目前有青年体育教师141名,其中中学62名,小学79名。在这些青年教师中:  相似文献   

18.
研究随机从某大学各个年级和专业中抽取633名学生(男318,女315)作为被试,采用“双盲测试”方法对在校大学生在评价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时是否存在性别偏见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学生在根据同一教案评价假设的男女教师时,认为女体育教师在专业知识和人际沟通方面优于男体育教师。②学生评价体育教师时,学生性别对评价中存在的性别偏见具有较大的影响,相对于男教师来说,女学生在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价时,倾向于对女教师作出较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执行者。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发展学校体育事业的根本保障。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能力。主要包括组织教材能力、组织教法能力、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20.
围绕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项调研数据,对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进行分析,上海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体育教师工作内容多、“唯运动技能”的职业评价价值取向、专业发展方向不够明确等问题,通过对中外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比较,提出六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