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白景英 《成才之路》2011,(23):38-38
本文分析了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误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辨别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要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使语文教学充满美的情趣,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使语文教学变成老师和学生一起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奠定他们感知美的能力,使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王龙梅 《考试周刊》2012,(55):38-38
为了增强应试教育下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必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进行审美教育,我认为一是树立学生初步的审美观,培养审美感受能力;二是激起学生体验美的热情.培养想象联想能力;三是启发学生用心灵感悟美,培养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在课堂学习中欣赏美和再现美,提高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对审美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欣赏美的能力教育。德国著名诗人、哲学家席勒曾指出:“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先使他变为审美的人”。因此,语文教学要再现出真、善、美的艺术情境。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欣赏水平和审美素质,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达到我们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应把审美教育渗透其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自身优势把学生带入美的世界,以自身之美及学生之美引领他们去鉴赏美、感悟美,从而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激发美的欲望,达到塑造自身之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汤明明 《课外阅读》2011,(10):322-32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人、培养人,最终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的。我们必须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中,逐渐使他们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造就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语文课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别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要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是对青少年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学中要有一个和谐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对审美客体移情,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审美教育要使学生具备认识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发现美、追求美、再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从审美角度来整合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提出语文教师应重视与加强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这一命题,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又教会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和造就文明、健康、向上的新一代!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审美教育,通过美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鉴赏力、创造力及鉴赏力。引导学生感知美,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其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2.
审美教育是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延伸出来的,对于提高我国国民能力以及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使学生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素质;引导学生发现美,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构建审美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审美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各门学科的教学都应进行审美教育,语文课尤其如此。所谓语文审美教育,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为指导,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与审美理想,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陶冶美的情趣".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审美教育,加强对学生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陶冶他们的情绪,努力在教学中寻找美的音符,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感到美就在平凡中,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使其自觉地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必须全面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不能推脱的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那么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何处着手提高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呢?一、重视语感训练感知美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能力,语感训练是激发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感知美的能力的重要方式。美通过人的视听感官进入人的心灵,没有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就谈不上审美活动。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见之于文章,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反映。要领悟作者的情感就必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整体感知,也…  相似文献   

16.
冯俊京 《现代语文》2007,(4):114-114
语文课文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美,闪烁着美的光彩。尤其是文学作品,更是把美作为追求的目标。因此,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17.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多方面、多角度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获得审美感受;努力发掘每篇课文不同的美的闪光点,引导学生鉴赏美;充分开启学生的审美想象,激发审美创造,从而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部分,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阅读能力是息息相关的,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及其他重要学科的学习都是非常有利的。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美感,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时要注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语文中的文字美、语言美以及情境美,使学生在以后的人生中始终具有鉴赏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培养审美能力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从范文阅读中可以激发学生关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在课文分析中,教师通过对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挖掘和分析,一方面唤起学生情感,调动学生想象,一方面又加以理性的指点、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在说写训练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课堂成为感受美、理解美的场所,使学生成为评价美、鉴赏美的主体.语文教学从形象教学、情景教学进而达到形象感染,情景交融,最终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并用美的尺度评价和指导自己的生活,促进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这正是语文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0.
美对于青少年学生具有特殊的诱惑力和吸引力。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怎样渗透美育,笔者认为应有意识地把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优秀的语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理解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同时,应开拓教学思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创造语文教学过程的美,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提高学生理解美、欣赏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