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门优秀传统文化和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高度的契合点,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建设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共同形成了融合的现实需求与利益诉求,解释了传统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必要性。提出天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现实困境并给出具体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文萃     
700年前吴县的木工蒯祥设计了明朝皇城的正门——承天门。1651年承天门改建,更名为天安门,距今已有350多年。  相似文献   

3.
在推动中华文化深入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化有赖于境外传播环境的支持,而中华文化基础较好的地区则成为其中最大的"动力源"。在传播的大华语语境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推动语言文化传播的媒体介质。"报道"和"新闻"是华文媒体的两个重要元素,而其社会职能却远不止于此。在更大的现实意义中,华文媒体还具有服务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和智力保障、干预或建构公众意志、缔造生产生活舆论环境等一系列至关重要的作用。考察特殊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媒体平台所具有的特殊传播形态与社会服务功能,可以加深对境外语言文化传播渠道的深度认识,更好地利用媒体手段来推动中外文化在国际生态环境中的广泛交融。  相似文献   

4.
如果你读过刘禹锡的《陋室铭》和李白的《望天门山》,那么我告诉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至高意境和“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壮阔景象都来自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和县。和县是公元555年南梁北齐议和之地,位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稻作文化是中国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成功表现之一。开展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就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话语体系的民族文化力和国际张力。对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展开历史与现实的考察,准确认知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籍此探寻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关键路径,为推动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提供借鉴。一、中国稻作文化的历史考察中国拥有古老的稻作遗迹和极其丰富的稻作文化,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国际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大量使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特有的话语,同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在充分表达我国立场观点的同时又兼顾了受众的情感和利益诉求。对习近平总书记话语创新实践的考察,不单单是对其个人话语风格的总结,其对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互动与身份建构过程的考察以及软实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话语创新实践也因此构成了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重要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关于审美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审美文化概念的产生与演变作了考察,特别针对审美文化否定论和审美文化是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论,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见解,并从审美文化研究的对象、范围、内容和方法等各方面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8.
高宁 《文化学刊》2012,(6):86-90
马克思使用的"文化"概念具有多重涵义,其文化理念在文化的本质、理论基础、价值目标等方面都具有区别于以往文化理论的鲜明特征。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深入分析和考察马克思的文化理念,对于推动我国的先进文化建设、实现我国由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彭学修 《文化学刊》2014,(6):159-162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手机的普及,段子这一语言形式以其通俗性、娱乐性颇受各个阶层人们的青睐。段子是人们的社会文化心态的一种典型反映,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人们的社会文化心态是中国国民性格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
随着消费社会的深化发展,现代消费已成为影响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重要因素。以此为出发点,以消费文化的视角来考察城市空间,揭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门半岛滨水空间形态的演化特征。研究表明:消费时代,城市主要根据经济诉求组织空间的生产,借助资本的熔铸,澳门半岛滨水空间建设呈现出博彩旅游化、高层豪宅化和空间巨构化等特征,并最终实现空间形态的重塑。在此基础上进行批判性反思,如城市消费空间与传统城市意象的协调发展、城市空间的阶级化和滨水空间的公共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伏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龙图腾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象征,其所蕴含的“和”文化是本质特征,在中华民族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传承和弘扬伏羲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该文立足伏羲文化的内涵研究,考察伏羲文化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且从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等方面探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12.
陈军 《文化学刊》2010,(1):62-64
文化的力量,不仅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的决定性因素,而且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我们应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去审视文化,启动文化生产力,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拉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本文通过对沈阳地区文化市场现状的研究,客观地分析存在的问题,对积极探求加强文化市场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学刊》2012,(4):189-189
任丽梅在《创新》2012年第1期撰文指出,人是文化的存在。每一个社会或国家的发展实际上都是一种文化的发展。特别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人类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中的人文、科技、信息及心理等要素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职业圈》2014,(22):52-53
有人问我,为什么做企业文化?其实说到底就是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现代社会是工业社会,而工业社会的主要文化形态是企业文化。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建立全民族的精神核心,鼓舞干劲为国家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塑造一个既是民族的,又是企业的,还是个人的精神理念,为此需要建设企业文化。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超越管理、运营、治理的、治心,它是道,而不是术。  相似文献   

15.
河流的存在与发展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同样也影响着人类的文化发展。本文试以考察沿河流域的地名文化为切入点,从河流与传说、河流与灾害、河流与居住、河流与生产等方面,探讨河流与区域地名文化之间的渊源。  相似文献   

16.
文章调研了部分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认知现状,分别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个层面进行考察,通过分析现状,进一步从社会、高校、家庭、个人4个方面探索当下青年人文化自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从完善社会保障、加强学校教育、充实家庭引导和夯实个人素养4个维度给予相应的建议和策略,致力为高校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输出更有意义的实践方式,以期提升大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和认知度,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一系列历史原因,勐卯(瑞丽)傣族于元至正十六年(1356)陆陆续续迁入双江南勐河坝区,建立了双江历史上第一个被中原承认的合法政权。本文将结合历史文献,立足田野调查,通过对傣族迁入双江历史的梳理,考察傣族在面对双江瘴气时所创造的文化适应,从生计方式、宗教信仰、饮食起居、民间医疗方面进行解读,考察其文化生态的民族智慧。  相似文献   

18.
各民族都有习惯用语,她是民族文化的载体。维吾尔语的习惯用语是维吾尔族人民在长期的使用中形成、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从简单的习用语中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心理状况、文化修养、人生品质和价值观念等。本文主要围绕习用语的以上特点,对维吾尔语习用语中的问候语、祝愿语、致谢语、恭维语、称呼语以及叫卖语等内容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积极作用。"而旅游业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文化传承与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通过对文化责任及旅游业文化责任的内涵的考察,分析其文化定位,提出旅游业文化责任承担的主要内容,并提出其承担文化责任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0.
企业思想宣传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关系非常紧密。而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不加强企业思想宣传教育以及企业文化的建设,那么一个企业就无法壮大发展,无法拥有属于公司的独有的号召精神。在社会转型期,企业越来越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使得员工对本企业有认同与归属感。本文对我国企业思想宣传教育与社会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对思想宣传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路径进行了探析。笔者认为应该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实现生态企业文化建设;注重民族文化宣传、凝聚企业民族精神;加强企业思想宣传培训教育、正确疏导企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