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民族文学关注人生、教化社会的强大思想传统与西方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交汇,使得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决定着新时代中国民族文学的基本风貌。现代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滥觞于19世纪末科学主义语境中的"写实"风潮。"五四"十年中,鲁迅、文学研究会及乡土文学作家群引领风潮的小说创作完成了现实主义文学"经典化"模式的历史性铸造,标志着20世纪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美学精神的凝成。经30—40年代的多元化发展,50—70年代的政治蜕化,世纪末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潮浸润下,现实主义文学重新恢复她应有的美学品格。直面人生、以积极干预社会—政治文明构建为历史使命,成为中国民族文学标志性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文学关注人生、教化社会的强大思想传统与西方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交汇.使得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决定着新时代中国民族文学的基本风貌。现代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滥觞于19世纪末科学主义语境中的“写实”风潮。“五四”十年中,鲁迅、文学研究会及乡土文学作家群引领风潮的小说创作完成了现实主义文学“经典化”模式的历史性铸造。标志着20世纪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美学精神的凝成.经30—40年代的多元化发展.50—70年代的政治蜕化,世纪末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潮浸润下,现实主义文学重新恢复她应有的美学品格。直面人生、以积极干预社会一政治文明构建为历史使命。成为中国民族文学标志性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3.
围绕赵树理"十七年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倾向性与不断被"提升"提纯"的理论的现实主义之间差异性,深入疏理、剖析了赵树理与"十七年文学"诸多变迁的复杂关系。认为,赵树理对农村长期观察形成的农村经验以及"自成一个体系"的表达方式,使得他一直坚挺着"朴素的现实主义"立场。"朴素的现实主义"把"亲历"经验"视为最重要的因素,不但与"浪漫主义"无缘,也本能地疏离于"革命现实主义"的本质化叙事。中国文学在传统社会中形成的社会伦理功能与五四以来现代文学已矗立起来的强大的启蒙传统,正是他在功能范畴确认现实主义内涵的坚实的基础。他对乡村生活经验的累积以及对这份精神资源的分外倚重,使得他看待现实的眼光中总有着类乎天然的怀疑与探究性,"经验"和"底层视角"是他接纳一切外在的惯常姿态。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的中国市民文学中,"言情文学"一直倍受市民青睐,"鸳鸯蝴蝶派"长盛不衰.20世纪的"言情文学"构建了许多爱情童话,这些作品一方面继承了古代文学中爱情童话表达的爱情至上的思想情感倾向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但也带着鲜明的时代特点.20世纪"言情文学"还构建了许多的爱情传奇,言情文学家们把一个"情"字做尽了文章,做得婉转曲折,波澜起伏,错综复杂,达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余味无穷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5.
"现实主义冲击波"是20世纪末中国文坛的重要现象,对此评价褒贬有之."现实主义冲击波"的作家以生活新历者的身份观照生活,以时代的主流话语倾吐对生活的思虑和感悟,把沉重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人文精神融入叙事文本和思维模式,用文学的形式与大众接轨,分享艰难,给人们带来希望,给文坛带来亮色.  相似文献   

6.
"文革"后中国的写实文学创作主潮,经历了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到新写实小说、"现实主义冲击波"的递嬗与变异。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文化语境中,三股写实文学潮流承载了当代中国的集体经验与社会记忆,既表现出与现实生活同步、结盟的审美趋向,也呈现出各自的思想观念与艺术表现的局限。中国当代作家的文学观念和审美理想,在与现实和历史的多重纠结联系中,于写实文学中得到了集中而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文革"结束后,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期盼和呼唤,一方面促成了中国文学力图迅速回到真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轨道,一方面也促成了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反抗。意识流小说创作提供了迥然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另一种可能性的想象。虽然总体上,"文革"后中国文坛的意识流小说创作只是昙花一现,但对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潜意识描绘等表现手法的运用,仍给同时期及其后的中国文学提供了相当重要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两位作家——路翎和阎连科,他们分别为现实主义带来了极具特色的"心理现实主义"和"神实主义"。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以两位作家比较的可能性为起点,探讨现实主义的流变及对当下文学的意义1。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的主打格局呈现实主义特色,无论是文学的初世时节,抑或当下的文学盛世,现实主义的主流意识始终居其要位。那么,作为主流意识的现实主义文学之成因的互文格局,是在中国古典传统现实主义,欧洲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三大理论渊源的流变与整合中,构建了其完整的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整体性理论体系,从而有别于他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主义冲击波"20世纪末这个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出现的一种文学潮流。它真实地表现了我们国家在社会转型期所经历的阵痛以及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尤其是基层广大群众的生活境遇和心灵创痛,深刻地揭示出了20世纪末的中国物欲膨胀、精神萎缩,物质进化、道德退化这个阻抑社会发展的巨大矛盾及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流溢出一种浓重的与人民群众"分享艰难"的人文关怀精神和深刻的理性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