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从"武术研究"到"武术文化研究"的跃升,实际上是研究的视野跃升为文化视野。从文化视野研究武术,旨在对武术本身达到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观照。因此,对武当武术、武当武术文化进行界定,必须具有文化视野。从文化视野对武当武术、武当武术文化作出界定,并不是单纯为明确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不是简单地对当前理论界各类理论观点进行一种综合和折中处理,而是旨在通过定义本身揭示武当武术、武术文化是什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以及它与传统武术、传统文化、传统武术文化、武当地域文化以及其他地域武术文化发生了怎样的关联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柯超 《武当》2012,(7):4-6
5月的武当山,春意盎然,百花含笑,碧水欢歌。在这宜人的春日,为了更好地服务武友,进一步探索中国武术发展新路,促进武术文化的全面繁荣,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于25日至28日在武当山下的丹江口市隆重举办了"2012首届武当演武大会"。针对当前武术发展的客观实际,本着"服务武友,提高技艺,健康身心"的宗旨,演武大会设有武术名家表演、传统武术绝技表演、武术拳(械)比赛、太极推手争霸赛、话武论坛、"武当百杰"评选以及武当武术大讲坛、《当代武林名家大典》首发式、游览道教圣地武当山等九大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3.
武当武术起源于部落间的军事战争,成长于传统文化生态环境之中,特别是道家"清静无为"思想对武当武术的产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今,伴随着人类步入信息化时代,我们却见证了一直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瑰宝——中华传统武术群体正渐次走向边缘。本研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梳理武当武术文化的保护思路,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质性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制约武当武术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提出:对武当武术的保护应建立在"存在是前提、传承是根本、发展是硬道理"的条件之上,建议:第一,武当武术的保护应该是基于传承概念下的保护;第二,武当武术的发展应该是基于保护、传承前提下的发展,要与时俱进,力求在保护中求传承、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得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4.
《武当》2012,(4):6
海内外武术界同仁:你们好!为了给广大武友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探索中华传统武术的发展之路,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特决定于2012年5月24日—28日,在武当山下、太极湖畔、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市,隆重举办"首届武当演武大会"。本次大会的宗旨是:"以武会友,切磋交流,提高技艺,健康身心"。本着以会养会,办好武术人自己的大会的指导思想,大会设定了武术套路比赛、太极推手王争霸赛、当代武术名人名家表演、话武论坛、"武当百杰"评选、传统武术绝技表演及武当养生功讲座、《当代武术名人志》首发式、武林名流写真、游览武当山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大坝等活动内容,其中重点是传统武术各门派,特别是太极拳、形意拳等内家拳派的比赛、交流和研讨。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传统文化回归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不断提升的社会背景下,对长期氤氲于道教文化下的武当武术文化遗产展开述评,对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研究指出,对武当武术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3大模块,其一,武当武术文化遗产"挖掘与整理"研究;其二,武当武术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其三,武当武术文化资源"转化与开发"研究。以上这些分类梳理旨在厘清武当武术的现实发展概况,阐述其蕴含的内在价值意义,从而进一步促进武当武术文化发展,彰显国家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当代武术的责任与价值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武术的价值功能是关系到中国武术发展方向的关键问题。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在认识传统武术价值的基础上,对当代武术价值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武术承担着对中国文化继承的历史责任;武术展示了东方体育所特有的体系,在当代有着多元化的价值和功能;武术产业化的价值也在不断地显现出来;武术科学化对提升当代武术价值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炳寰 《武当》2013,(4):27-29
《武当》杂志社组办"武当武术大讲坛"是一件大好事。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今天,名利主义已经把"武术"卷入掺假、制假、贩假的浊流。《武当》能够为真正的传统武术坚守一块阵地,实在难能可贵。每一个参加培训的学员无不心存感激。正是因为如此,本人才以中华传统武术爱好者的热情,借《武当》抒发情怀。当然,也是对《武当》开展《武当武术大讲坛》这一善举的回馈。首先,《武当》开辟"武当武术大讲坛"选择传统武术名门正派的明师,是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负责,也是对"武当武术大讲坛"负责,更是对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负责。当前,社会各个行业都被假、大、空充斥,武术也不例外。胡编乱造,以假乱真,招摇撞骗者不乏其人。  相似文献   

8.
武术礼仪是武术文化的具体表现之一,它体现了习武者尊师重道,克己复礼,遵守武术道德。文章通过传统武术礼仪及其表现形式与当代武术礼仪及其表现形式进行对比,得出当代武术礼文化的严重缺失,并根据当代社会的发展探究武术礼仪文化缺失的原因,为当代武术礼文化的传承略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传统武术发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传统武术发展的历史脉络.认为武术价值功能的实现与其相对应的具体历史中的政治、军事、文化发展状况相适应,不同社会历史阶段对武术的不同影响决定武术价值定位的实现.传统武术应重视文化的保存;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之争是历史的必然;应理性看待传统武术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湖北体育科技》2019,(7):600-603
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方针。结合"两创"方针,对大量文献资料整理分析,认为武当武术传承与发展的研究以四大视域为切入点:其一,"文化"是武当武术传承与发展之"根";其二,"教育"是武当武术传承与发展之"本";其三,"非遗"是武当武术传承与发展之"魂";其四,"国际化"传播是武当武术传承与发展之"径"。基于此,以传统文化发展为背景,以开拓创新为动力,找寻武当武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武术影视或功夫影视作为世界影视的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功夫"或"武术"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一张闪光名片,她在向世界人民展示东方独特的技击人体运动文化之时,也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文章对经典武术影视和电视直播武术赛事以及相关的武术娱乐节目所承载的文化元素进行了宏观而概要的分析,对武术影视和武术赛事文化价值取向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武术影视和直播武术赛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载体,对弘扬优秀对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挖掘武当武术养生资源,探索道教养生对武当武术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使武当武术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使武当武术养生文化进一步在世界传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文章认为道教思想从“重人贵生”、“天人合一”、“神形相依”、“阴阳辩证”、“内修外行”这五个方面对武当武术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武当武术从诞生之日起就从未脱离养生作用。  相似文献   

13.
功夫网络游戏与武术文化为双向互赢模式,一方面,底蕴深厚的武术文化是功夫网游创作与升级的内驱力,另一方面,功夫网游是武术文化得以表达和传播的有效平台。玩家通过功夫网游这一文化传递的"信使"可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人们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武术思维。基于科技造成武术文化流失的大背景,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功夫网络游戏对于武术文化的表达与传播功能做了分析,结果认为功夫网游对于武术文化的表达、传播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其表达主要通过古代器物、服饰、建筑等武术元素以及亦幻亦真游戏情境的设置;其主要传播功能包括传播武技、传承武术精神、传播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武当武术文化概念的阐释,论证了武当武术文化的当代传承方式:学校教育是主渠道;竞技化发展是推动力量;大众传播是有效手段;师徒传承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传承方式;法律保护是重要保障手段。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实地考察并结合中国武术分类研究等方法,对武当山区域内所有的武术活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武当山这个特定区域内,武当武术应是一个综合的、概括性的广义概念。结合中国武术常见的分类方法,我们把武当山的武术活动划分为武当民间武术、武当军事武术、武当道教武术、武当武术流派,并分别对其进行了简要阐述,以使人们对武当武术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6.
现代武术是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必然产物,是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推理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在文化内涵、理论体系、评价模式及外在表现形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与对比研究,试图从中窥探中华武术发展的足迹与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7.
峨嵋武术是“峨嵋山、乐山大佛”——这一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峨嵋文化也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少林、武当、太极齐名,在武术大家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峨嵋武术文化在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滋润下而成长,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结晶。在中西文化相互冲撞与融合的今天,如何构建峨嵋武术文化,怎样看待峨嵋武术文化在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文章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对峨嵋武术文化在发展道路上关于特色文化的构建、现今峨嵋武术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对策、语言的弊病、武术氛围的制造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