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自制实验一 1.1 实验目的 阐述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 1.2 实验器材 薄木板、木块、铅笔两支、直尺一把、等高支架2个. 1.3 实验过程 将簿木板水平放在两支架上,把木块放在簿木板一端.用两支铅笔和一把直尺分别替代分力F1、F2和合力F,如图1所示,第一次用直尺斜向下推木块;第二次左右手各握一支铅笔(一支水平推木块,另一支竖直向下压木块)共同作用于位于簿木板上的木块,学生观察到了两种情形下力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木块前进及簿木板弯曲),从而讲清了分力和合力的概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  相似文献   

2.
力学是整个高中阶段物理教学的重点之一,而在力学中“力的分解”是分析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如何教学生学好“力的分解”,正确掌握力的分解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使学生能正确掌握力的分解的方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强调两个问题:1.在进行力的分解时,必须强调要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演示,讲解相结合,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2.在进行力的分解时,必须强调分力和合力的关系是等效的.  相似文献   

3.
求解合力与分力的基本方法是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原则上讲,该方法能够求解所有力的合成、分解问题.但利用力三角形定则来等效替代它可以使很多问题迅速得到解决,而且非常直观.  相似文献   

4.
盛惠倩 《物理教师》2006,27(8):1-13
1教学案例(1)课题:力的合成(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1.第三章第四节)(2)课型:新授课(3)教学目标:①从力的等效性理解合力及力的合成的概念,学习等效替代的思维方法.②通过探索性实验,归纳平行四边形定则,会使用弹簧秤,能应用力的图示,培养物理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1设计思想(1)采取趣味游戏,引入新的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找到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之间的联系;(3)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如何进行力的分解。2课标要求(1)能够根据合力分解力,掌握平行四边形法则,为以后的矢量学习奠定基础;(2)能够确定分力的大小,熟练运用等效思想。3教学目标3.1知识与技能(1)明确力的分解是什么,以及力的分解应遵守的法则,根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高中《物理》第一章第五节“力的合成”是在前四节学生了解力的初步概念和常见力的基础上 ,研究多个力的合力问题 .它是前几节知识内容的深化 ,依据等效思想总结出矢量运算普遍遵守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同时 ,矢量运算始终贯穿在高中物理知识内容的全过程中 ,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 ,为以后学习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等矢量运算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矢量概念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引进的重要概念之一 ,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和深化 .在初中物理中 ,学生只学习了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 ,“代数和”的运算在学生头脑中已成定势 ,造成了学生思维断层 ,因此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如何突破思维定势、降低思维难度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知识准备学生对力的概念有较深刻的认识 ;学生已掌握了力的图示法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 .三、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 .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 .2 .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 .3.要求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二 )思维目标学会应用等效代替和控制变量的物理思维方法 .(三 )能力目标学会物理中常用的观察...  相似文献   

7.
求解合力与分力的基本方法是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原则上讲,该方法能够求解所有力的合成、分解问题.但利用力_一角形定则来等效替代它可以使很多问题迅速得到解决,而且非常直观.所谓“三角形定则”就是把代表两个力的有向线段首尾相连,则合力就从第一个矢量的起点到第二个矢量的末端,如图1.若一个物体在3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代表3个力的有向线段必定构成封闭三角形,如图2.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力的分解”概念,强化“等效代替”的物理思想;(2)初步掌握“一般情况下的分解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分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一、课题:力的合成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力的合成。 (2)教学难点:力的合成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四、媒体的选择与组合 力学是整个高中物理知识的基础,而力的合成是力学的重点内容,为了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选用了以下一些媒体进行有机组合,以辅助教学。 (1)要了解什么是合力、分力,首先要知道合力与分力在作用效果上是等效的,是可以“替代”的。故制作投影片如下,比较两个人提一桶水与一个人提这桶水的作用效果。 让学生明白F1、F2与F的作用效果是等效的。使学生有一个感性…  相似文献   

10.
张晶 《黑龙江教育》2013,(Z2):35-38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会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计算作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推理能力.通过定理的证明和应用,初步了解转化思想;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11.
赵颖 《云南教育》2008,(8):30-31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力的分解”概念,强化“等效代替”的物理思想;(2)初步掌握“一般情况下的分解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分力的方向”;(3)能区别矢量和标量?知道三角形定则,了解三角形定则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质相同。  相似文献   

12.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即合力与分力对某个物体的作用效果是完全相同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等效关系,可以顺利解决某些本来难以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等效,就是变换。不同事物或物理过程在某一方面具有共同的效果时,求解问题时就可以利用一种简单的事物或物理过程取代较为复杂的事物或物理过程,使问题的求解变得简捷。等效变换是物理学中一种思维方法。中学物理中的合力与分力,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总电阻和总电容都是在等效思想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在实 践层面实施探究性教学已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 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文介绍了中学物理教学中一 次探究性教学的尝试以及我们的反思。 1 教学案例(力的合成,共2课时) 首先,教师从"一桶水可以由两个力气较小 的孩子共同用力提起;也可以由一个力气较大的 人用力提起"这个例子(如图1所示)的分析比较 中提出"等效替代"、"合力"与"分力"以及"共点 力"等概念;然后,明确本次课的学习任务是"探 究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与这两个分力之问的关 系"。  相似文献   

15.
力的合成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虽然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分力大小不变,夹角改变的类型题),但是对于夹角不变、分力大小改变的这种题型,学生掌握得不好。此时,我们可以把物理问题数学化,利用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或三角函数方法,往往有新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6.
等效替代思想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贯穿于整个中学物理教学之中.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等效替代思想等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以促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等效替代法是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没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这种科学思维方法不仅在定义物理概念时经常用到,如我们学过的等效电路、等效电阻、分力与合力等效等,而且在分析和设计实验时也经常用到.如:  相似文献   

18.
等效概念是高中物理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如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换、等效摆长、等效重力加速度、等效电路等 ,都采用了等效思想 ,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解决物理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变压器电路的教学中 ,教材给出了原、副线圈的电压比、电流比关系 ,学生在解决有关变压器电路问题时 ,只知道死记硬背地套用公式 ,缺乏灵活应用能力 .特别是在题目中不要求求解副线圈的电流和电压 ,而是要求求解原线圈中的电流时 ,由于学生不知道变压器电路的等效负载电阻公式 ,要解决此问题只能用书本上的公式进行迂回解答 ,既费时又容易出错…  相似文献   

19.
求解合力与分力的基本方法是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原则上讲,该方法能够求解所有力的合成、分解问题.但利用力三角形定则来等效替代它可以使很多问题迅速得到解决,而且非常直观.所谓"三角形定则"就是把代表两个力的有向线段首尾相连,则合力就从第一个矢量的起点到第二个矢量的末端,如图1.若一个物体在3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代表3个力的有向线段必定构成封闭三角形,如图2.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教给质疑、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