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其中文言实词的理解、分析与翻译则为重要环节。本文结合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思索探究,通过分析《孙权劝学》中的"士"、《木兰辞》中的"户"等文言实词的案例教学,提出教学中需要就文言实词进行历史观照,即结合历史背景知识帮助分析理解,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并对文言实词进行文化阐释,也具有重要意义。双管齐下,不仅能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文言实词的内涵,而且能够培养见叶知秋、自主探索分析的意识与本领,深刻领悟和赏析我国历史文化,增长见识、拓宽视野。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读了《让阅读因智慧而精彩》,其中说到“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透过‘言语形式’去发现言语作品所表现的‘言语内容’和生成的‘言语内容’。文言文阅读教学亦应如此。我们应该坚决摒弃仅以实词含义、虚词用法、句式特点等为教学内容,把文言文阅读教学变成纯文言知识教学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综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掌握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和文言虚词相比,文言实词数量多,变化大,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学习中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学习文言实词主要靠积累,但也不是单纯的机械式记忆,而是能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用反训去解释文言实词是一种好的方法。反训是训诂学上的一个名词,它是指用反义词来解释词义。在古汉语中有些词含有相反的意义。如“乱”字有“治理”“紊乱”两义,后世只通行“紊乱”一义,而《尚书·皋陶谟》“乱而散”,《…  相似文献   

4.
毕本弓 《语文天地》2013,(13):33-36
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确实,由于"复合距离"(文本作者和学生的距离、文本和学生的距离、教师和学生的距离)的影响,文言课堂变得枯燥沉闷、呆板无趣。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  相似文献   

5.
<正>高考的《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文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就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在复习的时候学生都会强记一些文言实词,不少材料上都总结出了120个常见实词,但即使是这样,在做题的过程中还是会有一些词语无法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你只有去猜测、推断。但是猜测和推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也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下面我就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提供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供参考。一、字形分析法在汉字中,形声字占到80%以上,其中形旁有表意  相似文献   

6.
1.要认真学习修订的《考试说明》   2000年的《考试说明》在前几年的基础上做了较多的改动,估计 2001年还会作进一步的修改。它既是命题的依据,也是复习的大纲。这几年的试卷都是严格按《考试说明》要求命题的,所以,一旦新的《考试说明》到手,一定要及时学习,逐项对照,明确目标,务求落实。   2.要学好每一篇高中文言课文   对高中语文课本中的重点文言课文要非常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要牢固地掌握。教材中的几篇文言知识短文 (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式 )也要认真地看一看,因为它们是对中学文言知识的…  相似文献   

7.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的高级中学课本《语文&#183;一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已使用至今。课本中有一篇附录《文言实词及其活用》,此附录中《文言实词的基本用法》这一节指出,名词在句子中经常充当谓语,并举了一个例句,照录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荣生教授在《文言文教学教什么》一书中提出:"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文言文中,‘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一体四面,相辅相成"。《干将莫邪》选自《搜神记》,被选入沪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八单元。小说讲述了干将为楚王铸剑,被楚王所杀,其子赤在侠客帮助下为父报仇的故事。七年级学生在教材中首次接触"志怪小说",文中大量荒诞的情节、大胆的想象与奇特的夸张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而作者为何要将其写得如此之"怪"又是学生不理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学好虚词用法,是学好实词乃至学好《语文》、提高表达能力的需要。本文探索了"文言虚词的阶梯式积累教学法":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找出文言虚词的多重意义在教材中的序列关系,引导学生不断积累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文言阅读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钱梦龙说过:"和现代文教学相比,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那么,如何在大力倡导高效课堂的形势下,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攻破这一"死角"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打造适合新课改形势下的文言文高效课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相似文献   

11.
国人谈瓷,言必称"景德"、"龙泉",殊不知,深圳也有本土新瓷——"官龙青瓷"。2015年1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周汉新个人作品——《"汉新小器"青瓷壶艺作品展》在深职院艺术馆开幕。展览共展出周汉新青瓷作品30余件,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周汉新4年来带领学生利用深职院后山"官龙山"上的岩土材料研发的"官龙青瓷"。周汉新说:"‘官龙青瓷’如果去掉釉色,其实是一种沉着的‘灰色’,而青瓷的初衷是‘仿玉’,受中  相似文献   

12.
湖北教育学院胡培俊副教授主编的《文言常用实词指要》(三环出版社,1991年4月)是一部既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又有较高的科学价值的普及性知识读物。其实用价值主要表现在有针对性地选择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常用实词表》,对该表所收的360个文言常用实词逐个地加以解释,并配上习题。《实词表》中未出现的文言实词,本书则一概未收。对每个实词所释的义项,对每个义项所举的例句,全部来自初一到高三的语文课本中的文言课文。除了有时为了说明词的本义以外,原则上不引用其他的例句。习题灵活多样,有释义、翻译、选择、判断、组合、填空、改错等等。由此可见,这不是一部字典型的书,其主要作用不是备用查检,而是帮助学生获取有关文言实词词义系统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文言句法的一些特点》一文讲判断句提到,“文言里还有判断句里用‘乃’‘为’的。”举出两个例句: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并指出:“‘乃’‘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判断词‘是’。”我们考虑这种说法不能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古汉语的判断句。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加以判断的句子,通常是名词谓语句。现代汉语判断句的典型格式是“主语 系词(判断词) 谓语”,而古汉语判断句(这里  相似文献   

14.
课堂回放《文言词类活用》教学实录环节一:作业反馈师:进入高中,文言知识的学习就进入了高级阶段.其中词类活用是文言知识学习的重点,而名词的活用则是重点、难点和弱点所在.这次同学们的作业就暴露了这样一些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投影学生作业).(1)灰飞烟灭 飞、灭:使动用法,"使……飞""使……灭"(2)焚书坑儒 坑:名词作状语,"用坑"(3)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名词作状语,"用爪"(4)取儿藁葬 藁:名词活用为动词,"用草席"(5)辇来于秦 辇:名词活用为动词,"乘辇车"(6)杖至百 杖: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杖"的意思生:第1句是弄不清哪个词语活用."灰飞烟灭"好像不是使动用法,感觉这句话中词类活用是"灰""烟"二字.  相似文献   

15.
“能水”的注释,历来众说纷坛。据笔者手头的资料归纳有这么几种——1.“指会游泳。‘水’在这里用作动词,指游泳”(郭锡良等(古代汉语》)。冯其庸等注《历代文选》:“能泅水的意思”。高中语文第三册文言知识短文在“名词的活用”中采用的就是此说:“水:游泳。前有能愿动词‘能’。”2.“能水:游水。能,动词。”(高语第二册课文注释)3.“能是形容词”(黄岳洲主编《中学语文教案》),释为“善”(杨注,见《汉语大字典》能字条)。于在春先生译“能水”为“好水性”(《文言文普通话翻译》)。4.“能,当读为‘耐’(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辞源》在释“通‘耐’”时为“受得住”。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后有“常见文言句式”介绍,它对学生概括、掌握这五种常见文言句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说编者分条例说是相当有说服力的,但在对判断句表示判断的五种形式的介绍中,其中第4条“用‘非’‘未’‘弗’‘无’  相似文献   

17.
一、巧用成语介绍文言语法1.利用成语掌握文言实词。学习文言文时要判断一个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除了联系上下文语境外,还要掌握一定量的实词意义。教学中,我们在介绍文言实词时可以引用部分成语。引导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负"这个词的含义时,可以引用"负隅顽抗"(依仗,凭借)"忘恩负义"(背弃)"不分胜负"(失败)等成语。  相似文献   

18.
一、考点解读研读近五年来广东高考文言实词试题,我们发现其命题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命题不拘泥于《考试大纲》中规定的120个常用实词,而是更愿意将考查重点放在中学教材尤其是高中文言课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实词上。其二,文言实词考查的重点锁定在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这两个方面,其中侧重考查多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拜读《语文知识》1998年第10期朱子政先生的《怎样确定“没”和“没有”的词性》一文后,获益匪浅。但对某些提法不敢苟同,特提出来以就教于大家。朱文认为:“‘没有’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的前面时,它是一个动词短语,其中‘没’是否定副词,作动词‘有’的状语。”窃以为名词、代  相似文献   

20.
张兰 《语文天地》2013,(12):37-3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文言文教学应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使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从而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文言文由历史沉淀而成,在表现形式、语言风格上与现代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