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熟悉自己的城市吗3月来了,此时的你是在窗前凝望漫天飞雪,还是在郊外欣赏花红柳绿?祖国幅员辽阔,不知要花多少时间才能看尽每座城市的四季,吃遍每座城市的美食,再听当地人讲一讲,这座城市的故事。课业繁重的我们,时常为不能出门旅游增长见闻而感到遗憾。只是,我们对自己出生、成长的这座城,又有多少了解呢?“你熟悉自己生长的城市吗?”  相似文献   

2.
分解思路把复台应用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应用题去寻求解题方法的思路,可称之为“分解思路”。例如下面这道复合应用题: “农具厂要生产某种农具1200件。现已生产15天,每天生产56件。若以后提高工效,每天生产60件,完成计划共需多少天?”  相似文献   

3.
一、要使学生掌握分析应用题的基本思维方法分析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有“综合法”和“分析法”。“综合法”是从条件出发,寻找可以解决的问题,通常叫由因导果。在复合应用题中如果寻找的问题是所求问题的充要条件,就是已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一个服装厂计划做上衣1500件。前3天每天做150件,以后提高工作效率,每天做175件。完成计划共需多少天?  相似文献   

4.
《小读者》2003,(Z1)
开学的第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的事儿。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做了一次示范。苏格拉底笑着问:“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有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八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  相似文献   

5.
Arrol 《当代学生》2011,(Z1):114-120
作为全世界的时尚之都,上海的地位在上世纪30年代就定下了主基调。到21世纪,又以不容忽视的面貌展现在世界面前。也许对于每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我们来说,它"寻常"又"普通",可是你真正了解它吗?在那些看似"平常"的小马路上,有着多少不寻常?不如就趁着这个寒假,走出  相似文献   

6.
[题目一]某化工厂生产一批化肥,原计划每天生产47.25吨,13天完成任务。结果提前4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吨?一般解法:要求“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吨”,需要知道“实际每天生产多少吨”和“计划每天生产多少吨”(47.25吨),要求“实际每天生产多少吨”,需要知道  相似文献   

7.
思路之一:分解把复合应用题分解成若干应用题去寻求解题方法的思路,可称之为“分解思路”。例如,教“农具厂要生产农具1200件,现已生产了15天,每天生产56件。若后来提高了工效,每天生产60件,完成计划共需多少天?”这道复合应用题,根据其特点,教学时可把它分成四道简单的应用题:(1)农具厂每天生产某种农具56件,15天可生产这种农具多少件?(2)农具厂要生产某种农具1200件,现15天已生产了()件,生产15后还剩多少件?(3)……(条件略),剩下的还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4)……(条件略),完成计划共需要多少天?在这一分…  相似文献   

8.
[题目]“小星星”儿童玩具厂原计划4天做9060件玩具,为满足市场需求,现决定多做120件,同样要求4天完成。那么现在平均每天应比原计划多做多少件玩具?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解应用题常常“咬笔头”、冥思苦想或是钻进死胡同 ,迷途而不知返。教学时 ,我着重指导学生从如何充分理解题意开始 ,又如何从已知条件出发去寻求问题 ,或从问题入手去寻找解答问题的必要条件 ,进而促进学生掌握解应用题的思路。分解思路 把复合应用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应用题去寻求解题方法的思路 ,可称之为“分解思路”。例如下面这道复合应用题 :“农具厂要生产某种农具 1 2 0 0件。现已生产 1 5天 ,每天生产 56件。若以后提高工效 ,每天生产 60件 ,完成计划共需多少天 ?”根据这道题目的特点 ,我们可把它分解成四道简单应用题 :( …  相似文献   

10.
<正>我在飞机上遇到一位女士。她去年本想考自己喜欢的专业的研究生,结果失败,却出乎意料地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今年是考还是不考?她害怕考了又考不上,浪费时间,但是不考又不甘心,已经纠结半年了。我问她,去年每天花多少时间学习?她说她去年每天大概学习4个小时,学了3个月,考前一周突击了一下,就差3分。我又问她,现在每天烦这件事情大概花多少时间?她说从过年到现在(6个月)每天都在想,  相似文献   

11.
鸣冤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由学生“首创”的话,现在上至老师、家长,下至街头摆摊的老爷爷老奶奶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可是扪心自问,又有多少考试对学生有正面的意义?不是面临升高中,就是升大学,连小学生都明白,没有“双百”就没有好学校上。媒体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事。国际上有一项活动,其中有一场关于生活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
1.Howmucharethesepants?这裤子多少钱?HowmuchisthisT-shirt?这件T恤衫多少钱?(1)“howmuch”用于提问价格,意思是“多少钱”。当被询问的物品是单数时,用“Howmuchis…”;回答用“It’s…”。当被询问的物品是复数时,用“Howmuchare…”,回答用“They  相似文献   

13.
作文,向来最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尤其能体现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水平。好的作文教学不仅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而且能更好地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味,形成做人的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这是对学生作文的最好期望。但是,随手翻翻案头的学生习作,有多少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有多少能显示生命的亮丽和青春的音符?又有多少是用个性的心血挥洒出的心灵图画?毋庸诲言,不少学生的作文已经不能称之为作文了,简直成了一种“完成任务”式的、机械编造的“戏弄”语文老师的“文字游戏”,相当一部分同学…  相似文献   

14.
隔壁家的王叔叔是我们镇里的一名统计员。一天,王叔叔来我家串门时问我:“小楠,你学过‘四舍五入’法没有?”我说:“刚学过呀。”“那好,我考考你。A城市有799537人,B 城市有1022089人。你能说出这两个城市大约各有多少万人吗?”  相似文献   

15.
有一位画家,举办过十几次个人画展。开始无论参观看多少,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有一次,我问他:“你为什么每天都这么开心呢?”他给我讲一件事情:小时候,我兴趣非常广泛,也很要强。画画,拉手风琴,游泳,打篮球,必须都得第一才行。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心灰意冷,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钢琴学习热潮始于八十年代,近十几年时间其热度成倍上升,据统计,我国所有大中型城市的每一所中小学的每一个班里学习钢琴的学生多则三五名,少则两三名。试想我国有多少座大中型城市,又有多少所中小学,又有多少班级呢?这该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此外学钢琴的还有许多学龄前的儿童,音乐学校学院的学生,以及日渐增多的青年、中年人,连老年人也加入了学钢琴的行列。并且“钢琴热”已经不再局限于大中城市,已经向着更  相似文献   

17.
    
“听听音乐又怎么了?这是陶冶情操,犯哪条法律了?”我指着地板上已粉身碎骨的磁带暴跳如雷,带着哭腔吼道。“一边听音乐,一边看书, 你……哪件能干好?还跟我这儿嘴硬!你也不看看你的成绩,自从上了高中……你知道我为你操了多少心……”“我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方法一:教师拿一本每日一张的日历,举起来,说:“每天早上,我们撕下一页日历,表示新的一天开始了,一天也就是一日。”随手板书“日”。接着说:“从1号开始,要多少天才撕完一个月的日历呢?”又板书“月”。之后,问:“每天撕一页,这本日历撕完了,表示经过了多长时间?”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年”。这样用学生熟悉的日历引入课题,有真情实感,能把学生的思维自然地带入教学情景中。方法二:先让学生猜谜语(打一物):“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给他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等学生猜出谜底“日历”后,教师拿出三球仪说:“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19.
一天,小白兔和小黑兔兄弟俩去梅花鹿阿姨家,看见书架上有一本厚厚的《科幻童话》。小白兔说:“这本书一定很好看。”小黑兔马上说:“梅花鹿阿姨,这书能借给我们看看吗?”梅花鹿阿姨笑着说:“当然可以。不过,你得先猜猜这本书有多少页。”小黑兔说:“总有四五百页吧?”梅花鹿阿姨点点头说:“如果每天读30页,第17天读完;如果每天读25页,第19天读完。我读这本书时,巧得很,所用的天数跟平均每天读的页数正好相等。你们能说出这本书准确的页数吗?”小白兔眨了眨眼说:“每天读30页,第17天读完,第17天读的不一定就是30页,可见这本书至兄少是30×16+…  相似文献   

20.
教学一册简单应用题“学校里有12个,借走9个,还剩多少个?”时,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如下: 首先出示例题。学生读题、复述题意后,教师问。“这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生:……)“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借走’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借走了9个?”(……)“题目要我们算出哪一个数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算)“如何列算式?”“结果是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