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乒乓球比赛中,接发球是一个比较难处理的环节。尤其在男子比赛中,高水平运动员通常都有比较丰富的发球抢攻技术。如果接发球处理不好,让对手有机会在发完球后就发动高质量的进攻,轻则在后续相持中处于下风,重则会导致直接失分。此外,  相似文献   

2.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2):100-103
“全方位进攻”是优秀运动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尤其是在前三板环节,无论是发球者还是接发球者,都会想方设法地为自己创造机会。总体来看,前三板技术并不神秘,因为发球和接发球的种类和手段都是有限的,而难点在于对这些技木的灵活运用。每个运动员都有其典型的特点和技术风格,这些特点会形成一种规律,因此运动员在比赛中,只要能摸清这种规律,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手段去应对。  相似文献   

3.
1、形成削攻结合打法的技术要求 首先必须掌握发球抢攻和接发球技术,在判断清楚来球性质的情况下果断出手。发球后抢攻意识强,得分率高,给对手能造成很大的心理威胁,迫使对方在接发球时不敢求稳。在接发球时,首先在思想上要力争主动的意识,接发球时能拉的也要先拉起来,能进攻的要大胆果断地进攻。  相似文献   

4.
《乒乓世界》2009,(6):118-119
在发球抢攻环节,我们往往会运用“欲擒故纵”的战术偷袭长球,诱使对方勉强进攻,然后再采取反攻的手段,从力量、速度上压制对方。运用这套战术的前提是:发球质量要高,要出其不意;预判对方的接发球方式和回球线路;提前移动到合理的位置;提高反攻的质量,在力量和速度上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5.
全方位进攻是优秀运动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尤其是在前三板环节,无论是发球者还是接发球者,都会想方设法地为自己创造机会。总体来看,前三板技术并不神秘,因为发球和接发球的种类和手段都是有限的,而难点在于对这些技术的灵活运用。每个运动员都有其典型的特点和技术风格,这些特点会形成一种规律,因此运动员在比赛中,只要能摸清这种规律,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手段去应对。  相似文献   

6.
业余选手中直板与横板的对抗大多都集中在前三板,因此发球与接发球起着决定性的作 用。直板选手在接发球时,往往有控制与直接上手两种思路,其目的都是为了扼制对方的抢攻, 尽量使自己主动。然而比赛中变化莫测,如果你的控制能力不够好,或者你的台内进攻技术不 够扎实,那么采取上述两种方式来接发球反而可能给对方很好的进攻机会,不但达不到目的, 反而使自己非常被动。 很多有经验的业余选手,在接发球环节敢于变化,采用回长球的方式,逼迫对方去“进攻”, 就是给对方上手机会,但是不让对方高质量地上手,力争每个球都在自己的掌控之内,让自己 能事先估计到对方上手的线路、旋转等等,再打防守反击,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欲擒故纵”。  相似文献   

7.
乒乓球比赛首先是从发球和接发球开始的,比赛中如果接发球不好,不仅会给对方较多的进攻机会,而且可能导致全局的失败;反之,如果接发球接得好,不仅会直接得分,而且还可以破坏对方的抢攻,从而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有利条件.因此,教练员、运动员历来都把接发球作为重点训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李晋  赵晖 《乒乓世界》2007,(12):96-97
发球一方的优势在于更容易直接占据主动,更容易贯彻事先制订的作战计划。发球抢攻是最直接的进攻方式,但在高水平运动员的对抗中,接发球一方会想方设法地制造困难,使发球者无法进攻或降低进攻质量。从战术角度来看,并不是所有的抢攻都能占据主动。发球一方应该根据场上形势随时调整,抓住对方的弱点,使进攻多样化。组图A中,周斌正手发侧下旋长球,在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周斌用右肩巧妙遮挡击球瞬间的动作,目前此种方法并不违反乒乓球的竞赛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前三板技战术的运用进行研究,并与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发球、接发球和发球抢攻的技战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打法类型和前三板的技术风格与世界优秀男子运动员趋于一致,并具有明显的男性化特征,但在发球旋转与落点、接发球技术和发球抢攻等具体的技战术运用方面仍存在战术和意识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许昕与马龙在2016年科威特公开赛半决赛中发球阶段和接发球阶段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许昕的发球半出台球多,网前短球少,半出台发球并没有给自己带来更多主动,第三拍多处于被动;马龙的发球落点、线路变化多,且战术目的明确,第三拍能够积极主动进攻,正反手抢攻的落点线路以压制许昕反手为主,进攻质量高;许昕的摆短接发球质量较高,对半出台球的处理还需要提高抢攻质量,尤其是反手的抢攻能力;马龙的接发球技术运用合理,战术主要是压制许昕反手,为自己第四拍进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发球抢攻是我国快攻运动员争取主动进攻的有效手段。目前,世界各国乒乓球技术正朝着力争积极、主动的方向发展,表现在接发球上,由过去以削、搓回击为主,发展到现在往往抢先拉弧圈球。这就对我国快攻运动员的发球和发球抢攻提出新的要求。总结目前经过比赛证明效果好的发球,积极的加以研究,不断的大胆创新,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从第32届、3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及1974年5月在我国举行的五国乒乓球友谊赛等大型国际比赛来看:我国直拍运动员李振恃、许绍发、李景光,女运动员张立等同志用正手发“抖动式”高抛旋转球大胆抢攻效果很好,对外国选手威胁较大。  相似文献   

12.
宋良  宋志鹏 《乒乓世界》2012,(11):120-121
在乒乓球比赛中,接发球往往被视作比较被动的环节。即使在采取无遮挡发球规则后,接发球的一方仍然有如覆薄冰的感觉。是后发先至还是先机尽失;是以静制动还是受制于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二、四板衔接严谨与否。本文就发球的每个环节通过科研手段对国内外高水平技术的分析研究,得出一套提高接发球技术质量的分析结果,以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接发球质量与二、四板衔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网球比赛中,发球环节是至关重要的,是可以直接得分的有效的进攻手段,也可以直接给对方造成压力,在较大的程度上能够发挥出个人的特点,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有利条件,迫使对方接发球出现失误.为此,要求运动员必须比较全面地掌握各种发球技术,以便在比赛中争取主动.  相似文献   

14.
发球与接发球是乒乓球运动中非常重要的基本技术,在乒乓球比赛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文章从发球与接发球的发展特点、趋势,分析研究了发球、接发球、发球抢攻与接发球抢攻、以及判断等诸多方面的技术,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实况录像进行技术统计和实际观察,对世界排名一号乒乓球运动员塞弗的发球、发球抢攻、接发球、接发球抢攻、相持阶段技、战术运用、技术风格和思想作风以及其存在的技术弱点进行分析与研究,为中国乒乓球选手战胜塞弗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发球、接发球、发球抢攻通常被称为前三板。乒乓球前三板技术在比赛中很重要,它既能直接得分又能创造机会,争取主动,抢先上手,先发制人,代表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方向。每项技术质量的优劣反映出每个队员不同的能力,并直接影响战术组合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对优秀男子运动员前三板球主要技术的使用次数及接发球、发球抢攻技术的回球线路、得分或失分进行统计,系统地探讨和描述他们在实战中前三板技术应用的特点与规律,为教练员进行针对性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王励勤在48届世乒赛男单8进4、半决赛、决赛的技术指标及进攻与防守效果统计分析,找出王励勤在比赛中存在的技战术弱点,即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不够积极主动;反手攻球在力量、速度、旋转上与正手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对台内球缺少有效的抢攻手段;正手摆短能力相对较弱,接发球摆短效果不理想;比赛中“慢热“现象较明显.  相似文献   

18.
1.孔令辉为均衡型打法的运动员,他的最大特点是技术全面,发挥稳定,在发球轮、接发球轮和相持段中均有极强的对抗能力。李富荣在评价孔令辉时说:“其年龄、球艺、经验正值运动生涯的顶峰,加上赛前技战术、身体、心理都调整至最佳状态,从而为取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孔令辉在前三板的对抗中稍占优势。 a.发球轮中,孔令辉抢攻意识强,上手率为47.8%,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 b.接发球轮极为稳定,中性球的处理十分得当,接发球的抢攻次数竟多于对方的发球抢攻,十分鼓舞士气。 3.相持段发挥了无与伦比的成功。在主动进…  相似文献   

19.
运用乒乓球“三段分析法”等,对王皓、张继科在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各项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他们在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运用特点,找出其优势与不足,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回顾乒乓球运动这几年的发展,尤其是采用40mm的大球,11分制和无遮挡发球的限制以后,乒乓球运动的竞赛规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目的(1)新规则对乒乓球技术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2)受新规则的影响,国际优秀乒乓球运动员之间的竞赛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研究对象与方法采用录像观察法,三分法对14位顶级乒乓球选手的比赛录像进行了观察与统计.经过文献资料查阅,提出研究假设,分别如下(1)新规则以后,优秀运动员比赛时连续对抗的回合较以前有所增加.(2)由于新规则对发球技术的限制,比赛中运动员接发球抢攻的可能性增加,因而接发球抢攻技术的使用率要比以往高,与此相对应,对于发球运动员而言,发球后抢攻技术使用率应比以往要低.研究结果采用新规则以后,发球后抢攻、双方对攻、接发球抢攻三部分技术的使用率趋于平均.这表明,对于顶级运动员而言,前三个球的胜负对一局的比赛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另外,中国运动员在接发球抢攻技术方面的使用率显著地高于国外优秀乒乓球运动员,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推断,中国运动员对新规则的适应要好于国外运动员.另外,采用新规则以后,对乒乓球运动员进行评价所采用的三分法标准应该进行修订,以适应新规则以后乒乓球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