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创新是美术创作的永恒命题,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在创作观念上深深地暗合和影响着中国画坛,本就古代中国美术及新中国美术陌生化实践的回顾和分析,提出中国传统美术对“陌生化理论”既从形式上顺应又从化根基中拒斥,而新暑期中国美术对“陌生化理论”的实践,则是在世界现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慈善家也是理性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慈善理论简单地将慈善行为的动机归结为“慈心善念”,显然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缺乏牢靠的理论分析,也与现代的慈善实践不相符(如不能用它来解释企业慈善行为),很难据以对慈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从而进行科学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3.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17-120
上海新闻传播研究热点紧紧围绕中央主管部门部署活动展开。无论是“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还是“走转改”活动都紧密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服务于实践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2008年,上海理论社科工作者按照市委对理论工作的总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上海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按照“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推动理论学术创新、服务党和政府决策、满足大众思想心理需求”“四位一体”的功能定位,坚持解放思想,贯彻“双百”方针,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创造活力,推动理论社科大发展大繁荣,取得了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5.
在建党80周年前夕,由李翠贤任主编、陈焕仁和杜受祜任副主编的大型理论丛书《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实践与创新研究丛书》(以下简称《丛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为党的生日奉上了一份厚礼。(丛书》共8本,从“三代”的理论纵论到经济、政治、文化、科教、法治、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建设等方面,全面论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新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也是创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充分反映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必然要求,充分表现了新世纪我国实现腾飞的根本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研究、宣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中,认真贯彻理论创新的精神,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7.
一,“文明的冲突”论与“新帝国”理论。1993年夏季号美国《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发表了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文,我于1994年撰写了《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刊于《哲学研究》,1994年第3期),批评了以亨廷顿为代表美国“霸权主义”,在此期间中外许多学者都对亨廷顿的理论从各个角度作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国家历史学界,“比较史学”(Comparative History)这个概念与“历史的比较研究”(Comparativestudy of History)经常相互混用。从史学理论和方法的角度讲,这两个概念有密切联系和近似处,也有细微差异和区别,并不完全等同。那么,究竟什么足“比较史学”。什么是“历史的比较研究”呢?  相似文献   

9.
汪荣祖 《中国文化》2004,(21):104-121
导论:“现代性”(modernity)一词与“现代”(modern)、“现代化”(modernization)、“现代主义”(modernism)在各学科用之甚广,下易界定。西方中古时代约六世纪时,始出现“现代”(modemus)这一名词,产生“现在的时间感”(modernitas),以及“现代人”(moderni)的意识。现代意识必然与“古代”(antiquus)对称而意义相反,与中国的今古观,心同理同,  相似文献   

10.
荻生徂徕(1666—1728),是日本近世古学派中古文辞学派的创始人。由他及其后学太宰春台(1680—1747)和海保青陵(1755—1817)的学术体系发展而成的“徂徕学”(本文特指“徂徕派经世哲学”),一直被部分日本学者视为日本近代政治原则的发现者,是日本自生的、与以往哲学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间没有本质和必然联系的早期近代化学说。即便不情愿地承认二者之间有所牵涉,其程度也不过是“轻微的提示”而已。然而,徂徕及其后学本身,却从未忌言事实。正是通过对苟&;#183;韩著作的再诠释和大量征引,该学派才逐渐建立起自身的理论体系,并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于社会的实践和改造。  相似文献   

11.
(一)国内外企业存在、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建立在其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基础之上的。鄂尔多斯东方路桥集团作为民营企业的皎皎者,它是建立在怎样的企业文化基础之上呢?东方路桥集团的企业文化,以下简称东方企业文化)。是以党建为统帅、人本为核心“、敢想敢干,争创一流”为精神“、政通人和,民主兴旺”为形象“、金字塔理论”为基础“、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企业文化。应当说,东方企业文化是在东方人”在创业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完善的一种文化形态。而让无产者变为有产者”的理论观点,则是在东方企业文化形成、完善过程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化论坛》2003,(1):157-160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为《“三个代表”大学生读本>序……………………………………………………柳斌杰(1.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三个代表”课题组(1.7)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三个代表’’课题组(1.12)关于智力资本的市场化运作的几个问题………………………………………………………………………………刘茂才(1.16)发展科学技术保护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13.
唐向荣 《寻根》2002,(3):9-15
孔孟儒学发展至北宋时期(960~1127年),完成了“理学”博大精深的理论形态和思想体系,并出现了以周敦颐为代表的“濂学”、以程颐程颢为代表的“洛学”、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等重要学派。  相似文献   

14.
布迪厄社会学理论提出从场域、惯习和资本等方面去考察社会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与表现,这为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陈荣捷是世界朱子学界权威,他在海外翻译研究和传播朱子学数十年。本文借助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视角分三个时期对陈荣捷的朱子学翻译研究进行探讨,深入剖析作为译者的陈荣捷朱子学研究,试图从更接近翻译本质属性的角度来观察和阐释译者的翻译场域、译者惯习及其所承载的文化资本,认为其原本的选择是翻译场域与译者惯习和资本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翻译策略又是译者惯习和资本的外化。  相似文献   

15.
法家法治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强调依法治国,“十八大”报告强调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八大”报告还强调,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加强法治建设的新时期,历史上法家法治的理论和实践,作为文化资源(或叫做思想资源、思想资料)应该注意研究,对它的正面和负面都应该研究。主张法治,反对人治,确认法治优于人治,是它的正面。与专制主义结合,作为君主的治国工具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现代法治有性质不同,是它的负面。这正负两面都应该研究。如果因为“文革”中发生过“批儒评法”,而放弃研究法家的法治,把这份文化资源弃置不用,是很可惜的。出于以上想法,我提出法家的法治之再审视这个话题,作出几点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6.
对“文革”文学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旭东 《东方文化》2000,(5):102-107
近年来,对“化大革命”时期的学(下简称“革”学)的研究章开始多起来。这是因为,要想对20世纪的中国学进行整体性研究——无论是宏观的理论把握,还是史的线索的清理,绕开十年“革”显然是不明智的。事实上,在这些研究章出现之前,对“革”的不同认识已经在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学与化选择。新时期伊始,对“革”的研究主要还是一种情感上的控诉,认为“革”是“封建主义”在当代的复辟。“封建主义”一般认为是1840年以前的中国古代社会,这就是将“革”说成是中国传统化的结果。这种认识推动了新时期的改革开放,鼓励着人们从封闭走向开放,积极吸取西方的化与学成果。  相似文献   

17.
李碩 《中国文化》2013,(1):157-165
近年来,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学研究方兴未艾,特别是在探讨明清白话小说特有的叙事技法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其中张世君对《红楼梦》的空间场景转换方式、对明清小说评点中“脱卸”的空间转换概念,都撰文进行了探讨。本文将在张文的基础上,对明清小说场景(空间)转换技法问题的产生、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作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清乾嘉才子李调元一生著作等身,为“性灵派”诗学理论的提出和实践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遗憾的是却未得到当代“性灵派”研究学者的足够重视。因此,正确分析和客观评价李调元的诗学思想,以及其在“性灵派”以至整个清代文学发展中所占的地位,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耶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代彭康提起耶稣,一般人都知道他是基督教的创始人,被西方人尊为“圣人”。《圣经·新约》中称他为“拉比”。“拉比”是希伯来语音译为“夫子”,是对教师的尊称。耶稣本人并无著述传世,他的言行记录于使徒的一些著作,特别集中反映在《新约》...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强大的现代性语境影响下,王国维在综合康德、叔本华、尼采诸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以“势力之欲为根柢”的文艺美学观;宗白华在综合尼采、柏格森等生命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上,形成了“生生而有条理”的生命本体观,他们以此对传统“意境”理论进行阐释,使其“意境”之审美内涵具有了现代性审美的特征,促成传统“意境”理论完成了中与西的融合、古典与现代的贯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