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张仪说秦王     
张仪说秦王曰:“且臣闻之曰:‘战战慄慄,日慎一日。’苟慎其道,天下可有也。何以知其然也?昔者纣为天子,帅天下将甲百万,左饮于淇谷。右饮于洹水。洪水竭而洹水不流,以与周武为难。武王将素甲三千领,战一日。破纣之国。禽其身,据其地而有其民,天下莫不伤。  相似文献   

2.
原文赵高案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逢龙,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凡古圣王,饮食有节,车器有数,宫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长久治安。令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殃;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鹿游于朝也。"  相似文献   

3.
戊子①,上谓侍臣曰②:“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③,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徵对曰⑤:“人君虽圣哲⑥,犹当虚己以受人⑦,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⑧,骄矜自用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⑩,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11)!”  相似文献   

4.
《资治通鉴》卷18《汉纪》10,元光五年条下载:“是岁,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县次续令,令与计偕。菑川人公孙弘对策曰:‘……’。”“时对者百余人,太常奏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齐人辕固,年九十余,亦以贤良征。公孙弘仄目而事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业!’诸儒多疾毁固者,固遂以老罢归。”这段记述包括有辕固被征为贤良之事以及辕固告诫同时被征的公孙弘的话,《资治通鉴》将其系于元光五年,误。  相似文献   

5.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韩非子的《五蠹》中有“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一句。对这句话,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1988年7月版)译为:“近古时代,桀、纣残暴,(天下)混乱,而汤和武(起兵)讨伐(他们)。”显然,《教参》是把这句话中的“乱”字释为“(天下)混乱”。查《辞源》“乱”字条,共有⑨个义项,其中  相似文献   

6.
上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笑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抵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异于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  相似文献   

7.
【原文】昌①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②。昌尝燕③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④;昌还走。高帝逐得,骑昌项,上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昌。及高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  相似文献   

8.
战国晚期,韩非的思想理论已在秦国付诸实践,而作为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荀子对关于“势治”、“权谋”、“以力兼人”还是“以德兼人”以及如何评价舜继尧位和汤、武诛桀、纣而灭夏、商等方面问题的看法同韩非显然是针锋相对的。  相似文献   

9.
庄辛论幸臣     
臣闻鄙语曰①:"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王独不见夫蜻蛉乎②?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俛啄蚊虻而食之③,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④,而下为蝼蚁食也。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俯噣白粒⑤,仰栖茂树,鼓翅奋  相似文献   

10.
最近读《史记》,对"天命"一词有了两点新的感想。一、天命即民命,国君要顺民命而御之司马迁在《儒林列传》中记载了辕固生和黄生争论的一段话。原文如下:"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弒  相似文献   

11.
<正>一、阅读下面两文,完成题目。(甲)(选文略,见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孟子曰:“桀纣1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2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3。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4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5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相似文献   

12.
[原文]魏文侯①问狐卷子②曰:“父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子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兄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弟贤足恃乎?”对曰:“不足。”“臣贤足恃乎?”对曰:“不足。”文侯勃然作色而怒曰: “寡人问此五者于子,一一以为不足者何也?”对曰:“父贤不过尧,而丹朱③放。子贤不过舜,而瞽瞍④拘。兄贤不过舜,而象⑤放。弟贤不过周公,而管叔诛。臣贤不过汤武,而桀⑥纣伐。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君欲治,从身始。人何可恃乎?”(选自《韩诗外传》)  相似文献   

13.
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既同愈,谓公扈、齐婴曰:“汝曩之所疾,自外而干府藏,固药石之所已;今有偕生之疾,与体偕长,今为汝攻之,何如?”二人曰:“愿先闻其验。”扁鹊谓公扈曰:“汝志强而气弱,故足于谋而寡于断;齐婴志弱而气强,故少于虑而伤于专。若换汝之心,则均于善矣。”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既悟如初。  相似文献   

14.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觳、渑之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常‘呒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僦。”  相似文献   

15.
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相似文献   

16.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  相似文献   

17.
乾元己亥,漫叟待诏在长安,时中行公掌制在中书,中书有醇酒,时得一醉。醉中叟诞曰:“愿穷天下鸟兽虫鱼以充杀者之心,愿穷天下之醇酎美色以充欲者之心。”中行公闻之,叹曰:“子何思不尽邪?何不曰:愿得如九州之地者亿万,分封君臣父子兄弟之争国者,使人民免贼虐残酷者乎?何不曰:愿得布帛钱货珍宝之物,溢于王者府藏,满将相权势之家,使人民免饥寒劳苦者乎?”叟闻公言,退而书之,授于学者,用为时规。  相似文献   

18.
苏武拒降     
班固 《学语文》2004,(11):55-56,64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  相似文献   

19.
释“楬”     
本文拟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说文》“”篆所释之本义;(2)、《说文》“”篆所引之本义例证;(3)、当代一些汉语字典辞书关于“”篆研究成果的引证训释方法。(一)、二徐本《说文·木部》均训释曰:“,桀也。从木,曷声。《春秋传》曰:‘而书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改正为:“,也”,并注曰:“赵钞本及近刻《五音韵谱》作‘’。宋本、叶本《类篇》、《集韵》、宋刊《五音韵谱》皆作‘’。……今按:作‘桀’不可通。……‘’见《周礼注》:‘今时之书,有所表识谓之。’《广韵》曰:‘,有所表识也。’,汉人语,许…  相似文献   

20.
刘基论相     
【原文】帝(明太祖)欲相杨宪,宪素善(刘)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①,以义理为权衡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③浅殆甚于宪。”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fèn,毁坏)辕也。”帝曰:“吾之相,诚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