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论中国画的"意境"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之美是中国画的灵魂。对“意境”美的普遍关注和仲爱,使得中国画升华为艺术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所以,脱离了对“意境”美的多方面探究,中国的绘画就只能停留在技术的或者是对自然的简单模写上。  相似文献   

2.
题画诗是一种典型的中国文化的派生物。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艺术体现 ,中国画作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美学品质及相当的人文修养与艺术功力。而当前中国画教学与创作中恰恰反映出在这方面有着较为突出的缺憾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传统艺术 ,比如戏剧、诗歌、书法、绘画等 ,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程式化特点 ,尤其是传统戏曲和中国画 ,程式化特征更为突出。有人说 :“否定中国画程式就是否定了中国画 ,就是抛弃了它最本质的核心结构。”[1 ] 程式正是以其独有的鲜明民族艺术特色 ,展示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眼中的世界 ,体现出特定的民族审美心理 ,是艺术总体构成的必然存在。由于程式表面上的类型化、规范化以及创作上的相对制约性 ,也一度被认为是中国画发展创新的障碍。其实 ,如果对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作一认真分析的话 ,就会发现 ,程式的这种局限性本身就体现了一种价值 …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儒道两家思想虽然主张各有不同,但都认为"艺"与"道"是辩证统一的.中国画独特的笔墨表现形式,标志着中国画独有的艺术精神."绘事后素"是"艺",即指绘画.因此,可以理解为:中国画的笔墨艺术同样体现了"道"的精神.中国画这种带有艺术家主、客观意识形态的独特笔墨观,构建了以"笔墨"为核心的艺术审美理念,成为了中国画审美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5.
“黑白相守”是中国传统审美的观念,是中国画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不同的黑白分割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研究中国画中”黑白相守”的形式规律,对中国画中”空白”的妙用、产生的联想和意境.对音乐与绘画异曲同工关系的探讨,并将传统“黑白相守”的构图形式与现代构成艺术学结合起来探讨,整体把握”黑白相守”法则,用“意”进行黑白分割,提高中国画的意境。  相似文献   

6.
“空白”在中国古典艺术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以无形写有形,中国画家强调“无笔墨处是最佳笔墨处”。所谓“无笔墨处”就是一幅画的整个构图中的虚空处,而虚空并不是没有。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画艺术表现力,构成了中国画艺术的一种独特风格,它是创造“空纳万境”的中国绘画审美意趣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空白"在中国古典艺术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以无形写有形,中国画家强调"无笔墨处是最佳笔墨处".所谓"无笔墨处"就是一幅画的整个构图中的虚空处,而虚空并不是没有,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画艺术表现力,构成了中国画艺术的一种独特风格,它是创造"空纳万境"的中国绘画审美意趣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自中国绘画理论发展以来,传统中对“繁”“简”二者的论述大多围绕“大道至简”的核心观念及“以简驭繁”的笔墨表现,而繁简二体在中国画单纯艺术表现上的探讨并不多见。笔墨当随时代,对比于传统,当下的中国画创作有了更广袤无垠的思维空间,西学东渐的技术形式及材料的创新让中国画在艺术表现上有了更多的创造表达。然对画面繁简二体的舍与得上,大多画者追求之片面,造成画面形式繁复或是单一,流于“作”地追求繁简之体而无“创”的意蕴体现,失去了中国画的本质内涵。通过对比传统与当代中国画在繁简二体上的舍与得,分析总结当下中国画创作在画面表现上的问题及原因。  相似文献   

9.
“思与境偕”是唐代诗人司空图提出的中国诗论的一个命题,“迁想妙得”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中国画论中的命题。这两个命题分别探讨了在中国诗画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中艺术想象的特点,体现了诗歌和绘画在想象技巧上的不同,以及在艺术理想上的共通。“思与境偕”要求诗歌创作中的想象收得更紧一些,而“迁想妙得”要求绘画中的想象放得更开一些。这表明了想象不是无法控制的心理活动,而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和操控的心理能力。“思与境偕”的目的是营造“意境”;“迁想妙得”追求的是“传神写照”。在强调意与境、形与神的融合方面,二者产生了共鸣。诗、画艺术采用了不同的想象方式,最终却是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元素作为现代设计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存在,在设计艺术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越来越多的具有传统元素的体现时代性、民族性的和具有创新性的作品问世.中国画具有千年的历史,包含着时代的精髓,因此在越来越多的作品中被应用,这些富有中国传统精神的作品在设计领域受到关注,而中国画元素在现代设计领域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时尚元素.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以线为造型手段,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基本的风格特点。这是由中国的传统文化、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等因素决定的,与西方或其他画种线条表达的涵义有所不同。我们在阐述中国绘画的用笔、抒情达意及画家个人风格时,都涉及到作为媒介的线条问题,线条对造型、达意具有重大意义,并且产生特别显著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绘画中最简单与最便捷的表现手法就是线条,从我国远古时期的象形绘画到顾恺之等名家的绘画艺术,都是通过线条的表现与拓展来构成的艺术生命力。可以说线条是艺术峰巅的支点与骨架,更是构成绘画美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画具有深厚的文化韵味与人文精神,主要以线条作为绘画造意的基础与方法,这来源于中国哲学中的"意"与"象"的深刻内涵。本文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线条美的特征与内涵进行分析,进而挖掘出绘画线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以书入画、书写性用笔是中国画"用笔"方面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绘画画种的本质特征。古往今来,中国画对于用笔的尝试与表述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探索历程,文章从线的角度入手,对中国画中笔法的成长历程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4.
绘画“六法”论中的“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笔墨表现的最高境界。源于古代老庄的道家思想,气韵与中国山水画的融合,成为中国山水画精神和艺术追求的品格标准,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5.
杨炯 《沧州师专学报》2010,26(1):67-68,71
工笔人物画用线条来造型称为“白描”,即用尖细而极小的毛笔单纯用线勾勒形体。线是工笔画的特点之一,工笔人物画中的线条运用和表现,是中国绘画的一个基本的特点。线是传统工笔画的最基本形式,是主要的造型手段。线,通过熔炼而提升,这在工笔画的线描稿中体现得最为明确。画面线条的组织与安排,不仅是一种推敲经营的能力和修养,而且也是一项具体的技术,有其自身的规则和要求,它奠定了最终的艺术之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历史悠久,传统丰富,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体系.中国画以线描为造型基础,重视用笔用墨,以墨色作为中国画的基本色调和造型手段.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具有独特的空间认识和空间表现.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中国画课程的教学中,"硬笔线描造型"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造型的能力,又方便搜集创作素材。硬笔线描造型的工具——硬笔,是指除了软笔以外的硬材质的笔,如铅笔、钢笔、炭笔等。虽然毛笔是中国画教学的主要工具,但时代的节奏逐渐在变快,中国画的训练手段也变得多元化,像类似铅笔、炭条、钢笔等各种方便快捷的硬笔造型也开始在教学中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之时代。在画史上,该时期以新金陵画派、长安画派、岭南画派、京津画派为代表的画家们以一股强烈的政治热情投入山水画创作中,打破传统山水画表现题材的局限,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图式,这里称之为“山水现实主义”,并以新金陵画派为个例,进一步解读新金陵画派山水画的现实主义精神圭臬及山水现实主义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9.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上世纪初因西学东渐使文人画主流地受到强烈冲击,失却往日的辉煌。而当代中国画的面貌与传统文人画有了明显差异,其思想文化内涵的质变,使中国画经历由古典向现代的演变。遵循“温故知新”的规律,从形而上的层面对文人画的画理作一番梳理。正本溯源,这将对中国画的“变”起到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线描是中国绘画最基本的描绘方法,作为造型的主要手段在人物、花鸟、山水画教学中都需要运用线条来描绘物体.其重点突出表现在工笔画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