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题得分率下降的原因及对策江苏省江阴市城北中学周锡根笔者参加了1996年我地中考物理的阅卷工作.阅卷结束后,我随意抽30份试卷,对其中的计算题进行分析.跟前几年相比,今年计算题的得分率下降了,究其原因,还是先看一看部分考生的解法,(按中考物理卷上的...  相似文献   

2.
魏巍 《化学教学》2007,(2):67-69
通式解法是一种很重要的解决计算题的方法,本文对中学化学存在的计算题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相应的通式解法.  相似文献   

3.
化学计算永远面临着“思维求异”和“解法求优”的问题.有很多计算题的解法不只一种,“一题多解”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强化巩固多维的化学知识,而且还可通过比较、评价来优化思维.本文仅就“一题多解”问题举例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4.
漫话     
《陕西教育》2010,(9):5-5
“为看懂这篇文章,光注释就写了4页。” ——江苏一考生用古文言文写作文难倒古典文献学专家,阅卷老师一致称奇。  相似文献   

5.
在常州市参加中考阅卷期间,有阅卷教师感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中考真是越来越‘码不住’了……”对此,我也深有感触。中考是对即将告别初中时代学生的一次影响深远的教育,而对参加中考阅卷的教师来说,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提高机会。  相似文献   

6.
目前,小学数学式子计算题的命题方法通常有这样三种形式:其一,把计算题分为两部分,即“用简便方法计算”、“脱式计算”或“递等式计算”;其二,“下面各题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的用简便方法计算”;其三,只提出“计算下列各题”,而没有另外要求。在考试之前,对于计算题的解法,一些教师常常这样交代学生:“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2000万人听过他的“疯狂英语”精彩演讲。他被日本、韩国邀请前往访问讲学,成为30多个国家、100余家知名媒体追踪采访的热点人物。他,刚刚在《新周刊》、《青年报》、湖南卫视、新浪网等共同举办的“十大新锐人物“评比中排名第一。他,是一个百折不挠的人生奋斗者,一个“人生激励专家”,一个——传奇。我想你们已经知道了他的名字——李阳。很感谢《当代学生》杂志给了我们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2003年6月7日举行的“亚太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与往年相比,灵活度越来越大,解法颇有新意。在30道试题中,共有3道计算题,每道计算题都要采用“拆开重组法”去推算与转化。请看以下各题的解法。  相似文献   

9.
初中物理的计算题主要有:电学计算、力学计算和热学计算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的计算题解题时虽然所用的公式不同,但却有共同的解题规律和方法,最常用的有以下三种解题方法. 一、综合计算题的分解法 任何复杂的物理情景,都由若干个简单情景组成,如果能把复杂情景按照试题内容分解成两个或多个简单情景的组合,就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了几个简单的问题来分别解答,从而使解题过程变得简捷、明了、直观.分解法体现一种解题的思想——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特别适用于复杂的物理问题求解.  相似文献   

10.
很多同学对化学计算题的求解,只要找到了一种解题方法就感到满足。这实际上是一种不求甚解的思想,很不好.因为,我们平时遇到的绝大多数计算题其解法不只一种,往往用常规方法求解较为复杂,若我们去认真分析题意,  相似文献   

11.
贵刊一九九○年第三期刊登了《两道数学竞赛试题的另外解法》一文,读后受益非浅。为了了解小学生的思维水平,笔者特意将原文中的两道竞赛题刻印在纸上,在我校20名六年级尖子学生中进行笔试。通过阅卷、交谈,发现部分学生的解题思路大致和原文例举的方法相同,但也发现了另一种较简捷的解法——归一法。笔者又在一个普通毕业班进行这两道竞赛题解法的讲解,发现学生对“归一法”较易理解和接  相似文献   

12.
五年级期中考试时有这样一道题:把一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切开成两个完全相等的长方体,它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大多数同学的解法是:(10×5×2+10×10×2+5×10×2)×2-10×10×6=200(平方厘米)。其中有一位同学的解法却与众不同,他的解法是:10×10×2=200(平方厘米)。阅卷老师却认为他的解法没有道理,结果相同实属巧合,于是判为错解。当试卷发下去以后,那位同学找到阅卷老师,说老师判得不正确,并阐述了他的理由:根据题意可知:一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切成两个完全相等的长方体后,原来这个正方体面积就是切开后两个长方…  相似文献   

13.
笔试之后不少教师常采用这样的“三部曲”:阅卷——评讲——订正,这个过程一般要隔天甚至几天才能完成。这样,不仅测试的基本功能——信息的及时反馈得不到保证,教师也难以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再者,学生因测试所带来的学习热情,也因为时间的原因由“热”变“冷”了,到最后只关心自己得了多少分,而不再去想为何会失去这些分。为此,笔者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课标》的理念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将“三部曲”改为“五部曲”,即讨论——评析——阅卷——反思——矫正。一、讨论学生交卷后,即笔试刚结束,学生最想知道自己做得是否正确,特别是一些稍…  相似文献   

14.
“套话作文”是近年来高考阅卷专家、学者提出的一个新名词。在2007年高考作文阅卷中,浙江省的阅卷专家、学者主张把那些写文化类的作文归结为“套话作文”。参加2007年浙江高考作文阅卷的孙如明老师在自己写的一篇体会文章中写道:“这种‘套话作文’有这样三个特点:第一,题材总是选用历史文化(文学)名人及其文章中的名言名句;  相似文献   

15.
溶液中离子反应的计算题,通常根据参加反应的物质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利用化学方程式直接计算。本文拟举例介绍一种包括未加反应的离子之间的电荷数关系的特殊解法——电荷守恒法。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评阅试卷方法是:先由教师一张一张、一题一题地批阅,然后集体上一堂评讲课,最后由学生订正试卷。笔者发现,这样的评阅方法,既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又对学生作用不大,往往出现“高分学生不愿听,低分学生听不进”的现象。我在工作中独创了一种新的阅卷方法——开放式阅卷,即改变传统的阅卷方法,变教师阅卷为学生自己阅卷,变阅后集体评讲为个别辅导的一种阅卷方法。在试行过程中,我体会到,  相似文献   

17.
同学们在学习或解答化学计算题的过程中,常常对答案和技巧很看重,其他方面往往忽略.我认为一道计算题,至少三种明显不同的解答方式:比较麻烦的方法、基本方法、巧妙解法.同学们由于思维、经验、能力有限,多采用比较麻烦的方法,而特别“崇拜”巧妙解法.下面举一个典型例题莱说明如何优化解题思路,提升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8.
黄伟杰 《学子》2004,(12):5-7
“医界妙手”“党派中坚”当写下这一题目时,记者不仅自己问自己:“医界”和“党派”如何联系起来,又怎么集其于一身呢?然而,有一个人却将二者结合起来,并相得益彰,在这两个方面都分别创造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对其所在的专业领域和党派工作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就是《学子》杂志报道的又一位从当年知青大军中走出的名人和难得人才——著名手显微外科专家、主任医师,哈尔滨市第五医院骨科副主任、手显微外科(骨一科)主任。  相似文献   

19.
今年高考化学试题第六题,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计算题。解法灵活,富有思考性,可以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阅卷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考生解题思路清晰,方法比标准答案还简便。兹将有代表性的解法举例如下,以供分析参考。第1小题:把氯气通入浓氨水中发生下列反应:3Cl_2+8NH_3=6NH_4Cl+N_2↑使1.12升  相似文献   

20.
化学计算题的解法比较多,题型不一样,解法也不一样,下面例举五种党见的巧解方法,以供读者参考。一、利用平均值法巧解例1,由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物20ml,跟过量的氧气混合后进行完全燃烧,当燃烧产物通过浓 H_2SO_4体积减少30ml,然后通过碱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