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有些孩子对于学习只是完成任务的态度.他们认为学习不是为自己,学习是被迫的,是老师和家长让自己完成的任务.他们喜欢听到下课的铃声.为什么会这样?有时候我们老师应该找找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课堂中出了什么问题?我们都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最好的原动力,我们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们对学习感兴趣呢?  相似文献   

2.
我当演员     
周二第四节是口语交际课,课题是“学习苦与乐辩论会”。这节课该怎样上?是按部就班,老师做主持提出讨论话题,学生发发言了事?还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让他们各抒己见,自主讨论,来完成教学任务呢?思考片刻,我决定采用后一种方案并进行了充分的备课。  相似文献   

3.
赵亮 《教师》2014,(24):52-52
正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冲击着我们的生活、工作,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课程早已进入了学生的课堂,但有很多信息技术教师有这样的困惑: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课本上的知识却并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他们更喜欢的是完成教学任务之后的自由操作时间。当老师要求他们完成学习任务时,他们会问:"老师,我们学这些有什么用啊?考试会考吗?"的确,作为一个目前以文化课学习为主要任务的  相似文献   

4.
活动背景 中班幼儿正处于身体各个器官、系统不断发育的过程中,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充满探索的兴趣:“老师,身体里面硬硬的是什么?“老师,为什么我的手腕能动?”“老师,你看我的腿能伸到很高。”每天他们对自己的身体都有新的发现,同时也有了新的疑惑,因此我们开展了这样一节关于关节的健康活动,旨在让幼儿初步了解身体关节的形态,体验关节对人体活动的重要作用,同时初步学习保护关节,安全运动。  相似文献   

5.
娄亚丽 《小学生》2011,(2):18-18
我们到底要培养孩子什么?我认为,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核心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想让学生获得这种能力,关键要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欲望。因此,数学学习要回归于儿童的生活,要在学习中时时关注儿童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经历了什么?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创造性地挖掘课程资源,让数学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将数学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感兴趣,进而爱上它。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喜欢上语文,喜欢上读书。要想能出色地完成这个任务,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尤其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7.
一个四五十人的班级.如何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轻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如何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如何管理班级,让每个学生充分发展其个性又能很好地遵守纪律?如何教育顽劣学生?如何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他们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笔者发现,大部分高中生的学习仍然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他们对自主学习缺乏深刻的认识,不够重视加强英语学习的自主性,他们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外,很少有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也很少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计划或规划自己的英语学习时间。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学生觉得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毫无意义,因为他们每天只是忙于应付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少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其次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学习策略。这从另一个侧  相似文献   

9.
教育减负问题已经讨论很多年了,我们都认识到减负势在必行。但如何减负?为什么学习成了负担?学生真正的负担是学习任务的繁重吗?我们稍稍留意就会发现,一些平时学习优异的学生可能并没感到学习是多么大的负担,更多感到的是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相反,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平时的学习任务再少,他们也可能不愿意去完成,学习对他们来说意味着繁重与艰难。这不能不让我们去思考教育减负的内涵和真正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目前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注入式教学方法,即老师讲,学生一边听一边做笔记,下课先消化笔记内容,再做老师留的作业,作业正确了老师和学生皆大欢喜,认为这块知识学会了。如果考试考得不错,老师认为这个学生学习好,学生也会认为自己学得不错。但双方都没有仔细想一想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解决哪些实际的问题?我们知道,学知识就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中去,如果我们为了学习而学习,势必会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造成老师讲什么,我就学什么,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汪辉晏 《小学生》2011,(6):35-36
学生怎样才能由老师的教变为自己的学呢?这就需要我们的课堂教学重视完成对学生认知目标、情感意志、态度观念以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深层次的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使他们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2.
教育≠教学     
我们做老师的从事的工作是教育,它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更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法制水平,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做一个真正的人。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有很多学校、很多老师并没有理解“教育”是什么,在他们的眼里,就是完成把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一任务,认为学生会考试、能考上好的高一级学校,那么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根本就忘记了自己的任务除了教书还有育人。如果我们随便走进哪一所学校、随便走进哪一间教室,去听听老师在讲什么,去看看学校…  相似文献   

13.
童敏 《四川教育》2008,(2):46-46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什么?是完成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吗?是,也不全是;是教给学生知识和方法吗?是,也不全是;是培养学生语文的能力和素养吗,是,也不全是……,我认为,一个语文教师最成功的,是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感到学语文是有趣的、快乐的,培养起他们对语文的浓厚兴趣,让他们爱上语文,爱上语文学习,这比教给他们什么都强。那么,这在课堂上怎么体现呢?下面以《揠苗助长》一课的教学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现在的教就是为了学生今后的学习。学生怎样才能由老师的教变为自己的学呢?这就需要我们的课堂教学重视完成认知目标、情感意志、态度观念以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深层次的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使他们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5.
金生铉教授是我的老师,写自己的老师本来就不那么容易,何况金老师平素又最痛恨人家吹捧自己。有一次,他对我们说:“我知道自己远没有人们所说的那样好,所以每次他们说我如何好时,我都感到十分不自在,我倒希望别人真诚的非常严格的批评。”如何写?何以写?这绝非一个简单的问题。金老师要求我们为人为事真实、诚恳,是什么就是什么、不是什么就不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当我读完“朱老师骗人 !”这个案例时 ,内心感到更多的是欣喜。因为———我们的孩子敢说真话了 ,我们的老师开始在孩子大胆的直言中反思教育了……不可否认 ,朱老师和张老师都是认真的 ,他们试图创设一种真实的情境来帮助孩子学习 ,但遗憾的是 ,他们忽略了孩子是以一种怎样的虔诚来对待老师托付给自己的任务的。因此 ,当他们发现自己认真完成的任务是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故意营造的 ,他们所感受到的当然就是受骗。造成教师这种善意的举动和孩子的不领情之间矛盾的原因 ,就在于我们的教学太注重教学的内容 ,而忽视了对于孩子来说是最重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体现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上,即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现代文的阅读能力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无疑是运用得最多的。对于现代文的阅读,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完成作业,而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8.
吕叔湘先生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作为教师我们也常常发现,一些学生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正是因为他们有了较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阅读条件充实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同学中出类拔萃。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形成什么样的读书习惯,可以说影响人一生的发展,让中学生学会自主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每位中学语文教师的迫切任务。那么,怎样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下面就培养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郑淑艳 《高中生》2013,(7):36-37
不少同学对国外的教育方式羡慕不已,迫切希望能够出国留学。殊不知,美国现在也有不少十几岁的孩子不想学习。他们的老师和父母也一样在想尽各种办法让他们学习。他们不想学习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20.
一次公开课后,上课的教师几乎哭着说:“他们怎么能这样!这样还要我老师干吗。”原来学生手头都有一本参考书。其实,听课的教师也有同感,好多问题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教师没起到什么作用,课堂上只能以“这位同学回答很好,下面我们齐读这一内容”应付。事后,我一直在反思这个问题:学生能对答如流就表示他们真懂了吗?参考资料唾手可得,我们能禁止学生课前参考吗?虽说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甚至有专家提出提倡学生看参考书,可学生毕竟还是孩子,为了完成任务会依葫芦画瓢,这样长期照搬参考资料学生还能有自己的阅读感受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