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郁达夫“五四”时期的自叙小说是以感伤的情感为线索,涂抹浓郁的颓废色彩,构成了一张又一张的情网,从而建构了一重孤独、苦闷、忧郁、自伤自悼的想象空间;体现了郁达夫作家要有“一种强的个性”的创作追求。这使郁达夫成为了一个“很健全的时代病的表现者”。郁达夫“五四”时期小说以情感为中心的独特叙事结构,使郁达夫成为五四新文学的杰出作家。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对抒情小说文体的开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郁达夫对抒情小说文体的开创 ,是特定社会客观环境和作家主动探索的产物。郁达夫等创造社作家留日时期 ,日本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中国旅日青年的生活处境以及他们对日本文学的态度 ,构成了他们致力于抒情小说的客观背景。对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和日本私小说的接受 ,作家自身创作旧体诗的深厚文学底蕴 ,渴望抒发苦闷情绪的思想动机 ,使郁达夫找到了抒情小说这一文体 ,并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3.
《伤逝》和《沉沦》同为“五四”时代表现青年知识分子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的重要作品,带有作家强烈的自传色彩,但由于鲁迅和郁达夫各自独特的生活道路和创作个性,《伤逝》和《沉沦》在表现爱情这一共同主题的时候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鲁迅更多的是通过青年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悲剧探索更为深广的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尤其是在混沌初开的社会氛围中新觉醒的知识女性的命运和悲剧,表现出忧愤深广的时代忧患。而浪漫主义作家郁达夫则在《沉沦》中尽情宣泄灵与肉的冲突,即性的要求和这一要求得不到满足的苦闷,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色彩。《伤逝》和《沉沦》分别体现了鲁迅和郁达夫在不同角度和层面所进行的人生、人性开掘,均具有惊世骇俗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可以说是浪漫的时代,浪漫主义在郁达夫等作家的作品中更多的是沉湎于内心情感体验以及对个人苦闷和彷徨的抒发。到了30年代现实主义一统左翼文坛,浪漫主义被彻底抛弃。艾芜《南行记》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既是对浪漫主义反抗精神和战斗性的一种彰显,又是对革命文学某些缺失的一种补充,成为革命文学中的浪漫新质。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的交际工具,也是一个人的思维外化符号,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无论是日常生活语言,还是文学作品的文学语言,都应遵守交际规则:准确、规范、此乃常识,勿需唠叨。准确、规范,是对任何文体的语言要求。单就文学语言说,准确、规范,的确必要,但它远不是作家的语言目标。在某种意义上,一味规范、准确的文字、或许是文学世界里的平庸之作。其正富有艺术的才气与个性、富有艺术的独创与开拓的作家,往往能在文学语言方面反规范。人说文贵精炼、简约、你看那郁达夫小说语言“唠叨哆嗦”。他总想将他那“生的苦闷”、“性的苦闷”毫无节制地向你渲泄。可就是在这看似毫无“节制”的文学  相似文献   

6.
《伤逝》和《沉沦》同为“五四”时代表现青年知识分子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的重要作品,带有作家强烈的自传色彩,但由于鲁迅和郁达夫各自独特的生活道路和创作个性,《伤逝》和《沉沦》在表现爱情这一共同主题的时候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鲁迅更多的是通过青年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悲剧探索更为深广的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尤其是在混沌初开的社会氛围中新觉醒的知识女性的命运和悲剧,表现出忧愤深广的时代忧患。而浪漫主义作家郁达夫则在《沉沦》中尽情宣泄灵与肉的冲突,即性的要求和这一要求得不到满足的苦闷,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色彩。《伤逝》和《沉沦))分别体现了鲁迅和郁达夫在不同角度和层面所进行的人生、人性开掘,均具有惊世骇俗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7.
短篇小说集<沉沦>体现着郁达夫早期小说的基本主题,即在对性爱苦闷的描写中渗透着弱国子民的悲哀.随着"九·一八"事变的发生,郁达夫的文学主题立即转化为强烈的抗日救亡,体现出独立的创作立场的卓绝之处.贯穿郁达夫创作的是民族意识,他的一生实现了从自由主义的左翼立场到自由主义的国家立场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讨了周作人对以鲁迅为代表的20世纪30三代“左翼”文学的批判。周作人以他自己的“言志”的文学、“性灵文学”、“自我表现”理论为尺度,对“左翼”文展开了尖锐激烈的批评。他把当时宣传革命思想、反映革命要求的文学视为“载道文学”。尤其对“左翼”文学所表现的阶级功利主义给予抨击.强调文学的诚与达。尽管周作人对“左翼”的立场和态度.从总体上讲是偏激的,但就文学本身的发展来说.也是有其合理性因素的。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的小说多以"性的苦闷"、"生的苦闷"为主题,这与当时中国留学生所处的弱国子民的境遇有关,更与郁达夫的人生经历及敏感而又多情、自尊而又孤傲的性格有关。而玄镇健由于出身高贵,颇有君子风范,所以固守着自己的传统婚姻,更关心家庭、职场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格外探讨了韩国特殊时代情况下知识分子们"生的苦闷"。  相似文献   

10.
现代“左翼文学”作为一种与政治密切联系的文学类型,其文学史上的历史评价并没有因为在时间长轴上拉开距离而愈见清晰,而是困于它与建国以来的当代文学交错混沌的空间形态呈现出种种非历史化的定性。“左翼文学”欲在困境中寻求突破,反映到“现代文学史”书写的整体理念上,正是一条不断“逼进客观”的行走趋势。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学史上独具魅力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家。他的早期创作比较明显地受到了日本自然主义的影响,这充分体现在其作品中的自叙传色彩,自我告白的行方式以及富有日本传统“物之哀”韵味的感伤情绪上。同时,郁达夫又超越了日本自然主义非社会的狭隘的自我世界,发出了对社会、时代的呐喊。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以其独具个性和风格迥然的早期小说创作,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变态艺术人格的作用下,郁的早期小说呈现出一种感伤沉郁的风格。而这种"忧抑感伤",集中地体现在其笔下的"零余者"身上。作为作家的"自我"代言人,"零余者"以其苦闷感与多余感,揭示出被"异化"的悲剧命运,同时,作为"中国现代第一代知识分子"异化"和"反异化"的范本,对于我们今天的"反异化","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解放"、"人类的解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是20世纪取得巨大成就的作家,但是他的文学史地位一直和他的文学成就不相称(至少在中国大陆),他一直背负着“消极颓废”和“结构松散”的评价。因此,从文化禁忌和结构观念这两个方面探讨制约郁达夫小说评价的因素,可以看出对郡达夫的评价一直处于理性话语的压抑下。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曾被人称为“中国的佐滕春夫”。郁达夫最崇拜的日本作家佐滕春夫在创作上对郁达夫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他的“私小说”《田园的忧郁》,然而由于生活环境等的不同,郁达夫的作品与佐藤春夫的作品有本质的区别,透过一样的自我暴露和抒情式的表现手法表面,我们看到的是郁达夫作品中严峻的现实感和深刻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是“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但是,郁达夫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并不等同于西方浪漫主义,作家对西方浪漫主义是有所选择和取舍的:浪漫主义思想中的对古典陈规的反叛和对个性自由的理想追求成为郁达夫反抗封建制度的有力武器;在艺术追求上,郁达夫自觉地选择了浪漫主义文学中最适合表现痛苦和悲伤的感伤情调,注重创作中主观自我的表现,从情感表现角度选择与接受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6.
论扬雄赋     
扬雄大赋重视讽谏,并开辟了新的讽谏手法,即正文中杂以微讽,以点醒题旨,大量用典,夹叙夹议,以及结合行踪咏史怀古的体格,其意义在于试图摆脱描写与讽谏游离的格套,从而自然过渡到他本人后期的言志赋。也启发了以后的纪行赋作家,扬雄的言志赋则体现出儒、道、骚融合的倾向,既追求个体的独立和自由,又并不废弃道德操守的价值。他的创作从大赋到言志赋的发展,在汉赋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的序跋体文学批评可分为两类,自序、为他人所作的序。他的自序一般以自我的生活经历为切入点,以自我的情绪为旨归,生活之流和情绪之流交互流淌,经常向读者倾诉他的不幸、无奈。良友版新文学大系散文选集导言在评述作家作品时常用比较方法和精彩的比喻,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  相似文献   

18.
疾病与文学发生联系古已有之,肺病更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常见意象。现代文学30年可以说是肺病意象的狂欢时代。在现代文学的特殊语境中,肺病作为一种特殊意象被赋予了与民族、社会、人性、女权等有关的隐含喻义。论文试图从鲁迅、丁玲、郁达夫三位作家的小说入手,对现代小说中的肺病意象进行一次现象的梳理和诗学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的游记散文在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是一种“现代才子气”的佳品。这种才子气主要表现在写景的笔调和抒情的恣肆上。郁达夫写景的才气得力于他对自然的感受,在景物中融注真情以及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他姿肆的抒情则展现了一种真诚与坦荡的现代人格精神。精致的景物描写与率直的抒情形成了强大的张力,构成了郁达夫游记散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其创作对我国现代作家有着深远影响。郁达夫就曾深受日本文学的影响。谷崎润一郎与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中对唯美的文学观以及民族传统美的追求,既有相同之处,又各具特色,为唯美主义文学增添了不同的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