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这句俗语至少隐含着两层意思,一层意思强调“制度是死的”,制度一旦制定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规范性,这种稳定性和规范性不能随意变更,是“比较死的”;另一层意思强调“人是活的”,人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现实世界具有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人不可以在灵活多变的现实世界中,被极具稳定性的制度给“憋死”。然而,制度在什么情况下“会死”,  相似文献   

2.
<正>得分点让我先说明,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在印度有些地方,丈夫死了,妻子得在葬礼里被别人用火烧死,这是礼。又好像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在现代标准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有这么几句:“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语文》高四册)几乎所有注本都释“如”为“往”。可我们仔细一想,就会产生一个疑问:文天祥已经“至高邮”,“行城子河”,“至海陵”了,怎么又往高邮附近的“高沙”去呢?“文天祥脱险行程示意图”(课本第274页)清楚地告诉我们,文天祥是“至海陵”后直接往“海安”去的。是不是示意图有误?  相似文献   

4.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条成语,有几种提法:或曰“烹狗藏弓”;或曰“狡兔死,走狗烹”;或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里所指的“走狗”是“猎狗”的意思,不是“狗腿子”。)尽管提法各异,却都源自同一个历史故事,表达同一个意思。即:鸟打光后,弹弓就被搁置不顾;兔捕杀后,猎狗就被煮来吃。比喻事情办成后,就把曾有贡献的人害死或一脚踢开。  相似文献   

5.
“高沙”辨正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有一段文字,述其自高邮东行历程: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引文中诸多地名,皆在今江苏北部。南宋末隶属准南东路。惟“高沙”一地,一般历史地理著作失载,遂引发了一些不同说法。对文天祥抵海陵后情形,《教参》之译文如下:到了泰州,往高沙去,常常担心白白地死掉。照这一说法,似乎海陵。海安问,有一被称作“高沙”的地方,文天祥一行曾从海陵启程潜…  相似文献   

6.
近代汉语中 ,“死”有一个常用义 :呈现死的状态。它包括现代医学说的假死和昏厥。元曲中“死了还不死”一句 ,第一个“死”意思是呈现死的状态 ,第二个“死”意思是死亡 ,生命终止  相似文献   

7.
教师节又快到了,家长们的心里大概都会浮现一个问题:需不需要跟老师“意思意思”呢?怎么“意思”才比较合适?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刚设立教师节的时候,孩子们会自制些小卡片或是在黑板上写上感谢师恩的动人句子送给老师,后来流行送钢笔、贺卡或是挂历,近年来升级为送鲜花、购物卡、月饼等等。现在送礼之风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8.
一、《〈指南录〉后序》:“如”“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教材未注,《教参》把“如高沙”译作“往高沙去”,失之。按课本注释,海陵即今之泰州市,高沙则“在高邮附近”。从教材所附逃归路线图上可以看出:泰州在高邮的东南,二地相距一百余里。此时文天祥既已冒着生命危险,吃尽千  相似文献   

9.
纠错:“容化”应为“融化”。分析:“容”,意思一:容纳,常用的词组有“容量”;意思二:宽容,常用的词组有“容忍”;意思三:脸上的神情和气色,常用的词组有“笑容”。“融”,意思一:融化,常用词组有“消融”;意思二:融合,常用的词组有“融洽”。因此,文章中所指的应该是“融化”,应该用“融”,而不是“容”。记忆一点通:容纳容量容忍,融化消融融洽,多记几次不会错!  相似文献   

10.
“困”在字典中有以下几个义项的解释:(1)陷在艰难痛苦或无法摆脱的环境中;(2)穷苦、艰难;(3)包围;(4)疲乏;(5)想睡,睡.在这里,我把它其中三个义项的意思与我们高效校的部分学生联系起来,称之“学困”“贫困”“心困”三种类型的学生,故自称之为“三困”生.  相似文献   

11.
从《诗经·桑柔》:“忧心殷殷,怀我土宇”,到羁留台北的于右任的诗句:“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涉及怀乡的内容和以怀乡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学史上,从未间断过。《楚辞·九章》的《哀郢》中云:“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意思是说鸟要返回它的故乡,狐狸死时头要向着山岗。《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云:“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意思是说胡地的马到了南方依恋着北方吹来的风,南方飞到北方的候鸟要在南枝上筑巢。  相似文献   

12.
防堤隄 “防”、“堤”、“隄”的本义都是“堤岸”的意思。《周礼·地官·稻人》:“以防止水。”李白《赠清漳明府侄聿》诗:“河堤绕绿水。”《礼记·月令》:“修利限防,道达沟渎。”《新唐书·地理志》:“〔高邮〕有限塘,溉田数千顷。”(隄塘:有堤坝的水塘。)  相似文献   

13.
人生碎片     
李志远 《新读写》2011,(11):8-8
贾平凹说:“活都不怕,还怕死吗?”在这里,他强调的是活的艰辛,意思是活比死更痛苦,更可怕。至于死,人们明白,“死去元知万事空”,因此并不可怕。所谓“怕死”,只是害怕死前的痛苦而已。  相似文献   

14.
王达五同志在《“死海不死”中的“死”对一个课文标题的看法》(见本刊1990年4月号)一文中认为:“死海”的“死”是“死亡”之义,“不死”的“死”是“淹死”之义,那么,“死海不死”的意思就是“死海是不会淹死人的”了,文章中还强调:“此语是一个单称否定判断,但否定的对象属性已不是死海的‘死’,而是‘淹死’的‘死’了,这叫偷换概念,有悖于逻辑中的同一律”。所以想了个“既保留住  相似文献   

15.
常听专家说,有的教师是在“教教材”,而有的教师却是在“用教材教”。听到这样的话,总觉得意思差不多,从没去思考过。今天,在教学《匆匆》一课时,我忽然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会和感悟:“教教材”,就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的教学模式;而“用教材教”,就是把教材当作素材,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处理、调整、挖掘、重组。  相似文献   

16.
夏天的秘密     
夏天,就这么一如既往地到来了。 真的是一如既往啊!一如既往毒辣的太阳,一如既往灼热的空气,一如既往聒噪的蝉鸣,一如既往终于可以喘一口气的假期……夏天的好与不好,全都透明公开。我们将睡几个懒觉,“宅”在空调房间里看肥皂剧或上网聊天,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看书、做做题,游几次泳或是打几场篮球,拍死N只蚊子,幸运的话会有一次旅游,  相似文献   

17.
《庄子·知北游》中有这么一句话:“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意思是说,生和死是相对的,有生必有死。于语文教学,我要仿造一句:死也活之根本,活也死之目的。旨在表明:必须坚持语文教学中“死”和“活”的辩证统一。所谓“死”,就是教师教要落脚,力保学生学得踏实,学得扎实,系统而牢固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所谓“活”,就是教师要“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使学生将知识化为能力,学以致用,开发智力。若将二者统一起来,那就是“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中提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在军事战斗中,处于死亡之地的士兵,常会奋战求生,为求生存,必会人人起而杀敌,争  相似文献   

19.
“四人帮”为了炮制反革命阴谋文艺,扼杀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处心积虑地制定了许多禁令。“不能写英雄人物的死”,便是其中之一。他们的“理由”是:写了英雄的死,太悲伤,太残酷,有损于英雄的“光辉形象”,会使读者(或观众)陷于消沉之中。例如,江青就曾拿着这把尺子宣判了一个作品的死刑:“眼看胜利了,却让主人公死了,给人留下的是孤儿寡母凄凄惨惨,低沉压抑……”:她还说:“塑造起一个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20.
《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是人们熟悉的诗句.但是,如果问:将军经历百战都死了吗?回答这个问题,要了解“互文”修辞的手法,“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两句诗里的“将军”和“壮士”、“百战”和“十年”互文见义,意思是说:将军和壮士们经历了很长时间很多次大大小的战斗,有的牺牲了,幸存者胜利归来.上下句意思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内涵十分丰富,行文极其精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