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4 毫秒
1.
名人的背功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上小学时,天天背诵《左传》《唐诗三百首》,到毕业时已能倒背如流。  相似文献   

2.
姜凤茹 《辅导员》2011,(24):60-60
本文主要就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的诗歌单元.谈一下自己在诗歌教学中的感悟。第二单元选人了《诗经》中的《氓》《采薇》和屈原的《离骚》等,对于语文功底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掌握这些文章.有很大难度。第j单元选人了《兰亭集序》《赤壁赋》并要求全篇背诵.对于语感比较差的学生来讲.朗读、背诵也存在困难。所以.我常和同学们说:如果背诵这一关你过了.就会一路好走了。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钱穆的孙女正在北京大学中系读书,她向祖父请教读书问题。钱穆回信说:“《论语》外,须诵《孟子》、《大学》、《中庸》与《朱子章句集注》。《庄子》外,须诵《老子》。四书与老庄外,该读《史记》,须全读,不宜选读.遇不易解处,简略读过。遇能解又爱读处,则仍须反复多读,仍盼能背诵……”要求孙女背诵,作为史学大师的爷爷,自然更能背诵。能够背诵《史记》,让人不敢想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钱穆的孙女正在北大中文系读书,她向祖父请教读书问题。钱穆回信说:"《论语》外,须诵《孟子》、《大学》、《中庸》。《庄子》外,须诵《老子》。四书与老庄外,该诵《史记》,须全读,不宜选读,遇不易解处,约略读过,遇能解又爱读处,则仍需反复多读,仍盼能背诵……"要求孙女背诵,作为史学家的爷爷,自然更能背诵,能  相似文献   

5.
我有一名学生叫余颖,读高一,她能全背诵高中语(人教版)第一册第二单元的四篇课(《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我与地坛》《花未眠》),她理应成为“名人”,所以别的班级也邀请她“巡回背诵”。我跟她说:“也许,全中国的学生中,只有你能做到……”  相似文献   

6.
“三线并行”抓背诵 第一线是经典背诵。从《弟子规》《三字经》到《千字文》,接下来是《论语》《孟子》等。一年时间,我和孩子们背完了《弟子规》《三字经》,背了一部分《千字文》。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要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课程标准》中有文言文背诵推荐篇目80篇,《木兰诗》就是其中的一篇。  相似文献   

8.
名人的背功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上小学时,天天背诵《左传》《唐诗三百首》,到毕业时已能倒背如流。著名作家巴金上中学时就能背诵《古文观止》中的二百二十二篇散文。这为他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著名语文学家张寿康先生四岁时虽然不识字,却能背诵《千家诗》,八十年后仍然记忆犹新。著名作家刘半农十一岁时就会背诵《长恨歌》《琵琶行》。作家琼瑶、琦君、三毛等从小就背诵了大量的古典诗词,写作时信手拈来,为作品增色不少。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上初二时曾背诵《孟子》一书,他说自己从中获益匪浅。名人的背功@王勇…  相似文献   

9.
虽然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能流利地背诵出《新概念英语3》中的第一篇课文《逃遁的美洲狮》。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并推荐了背诵的篇目。这几年的中考题都加重了默写古诗文的内容。这表现出新课改对语文积累的重视程度。我们的教学思想要明确——启发学生明白背诵的必要性,在教学中要多想办法,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不知不觉中熟读成诵、养成习惯,使背诵教学收到应有的效益。以下是在学习背诵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核舟记》的一点体会,总结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  相似文献   

11.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三字经》后,在谈到个人感受时说,讲述《三字经》的过程,不存在启蒙者和被启蒙者。“我和读者一样都是接受启蒙的,我小时候背诵过《三字经》。后来就没有背诵过。此次再讲,是又一次重新学习和启蒙教育。我发现能够背诵到《三字经》20句以后的,我的朋友圈没有一个;全社会能背诵到前8句,就是很好的了。”时代在进步,为什么反而没有大师级的人物?他认为,中国传统的教育观与现在不一样,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必修)中《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节是要求背诵的。在检查学生背诵时,有不少学生将“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的“淡红”背诵成“鲜红”,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深刻把握作者的感情和文章的主旨。  相似文献   

13.
谈到读书,我最佩服20世纪前半叶那一代文化名人,他们读书多,读得精,动不动一部大厚书就能背下来,真是了不得的功夫。 从《八十忆双亲》里,知道钱穆9岁就能背诵《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语文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很多,而要求默写的篇目几乎没有,以至在一些教师眼里,背诵跟默写并无差别,以为会背诵就是会默写了。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会背诵并不一定会默写,从背诵到默写,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笔者在执教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时,曾经做了一项试验:就《劝学》全文在背诵基础上默写,  相似文献   

15.
古时最高级的考试——“高考”,就是“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在京城隆重举行。据统计,中国古代书生要背诵《论语》:11705字;《萧子》:34685字;《书经》:25700字;《诗经》:39234字;《礼记》:99010字;《左传》:190845字;合计:407179字。这40多万字,全部都要精读背熟。此外还要看相当于原文几倍数量的注释,还有其他非读不可的经典、史书、文学书籍等。  相似文献   

16.
记忆力     
最近电视台流行记忆力节目,汉字、诗词、成语、数字等等都作为记忆力表现的媒介,极充分且戏剧化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许多记忆非凡的人让观众包括我看得目瞪口呆,惊叹之余是感叹,感叹我国人口众多,总有天才。超强记忆力显然是种天才。其实每个人下苦功都可以成为有限的天才。中国古代读书科考者大都能背下四书五经。像乾隆皇帝,当皇子时已能背诵四书五经全部著作,我想今天的中国恐无一人可以有此成就。由此可见,“天才”是可以训练出来的。我还认识一位朋友,当年身陷囹圄,只给一本马克思的《资本论》看,十年下来,出狱时已能背诵几十万字的《资本论》。时隔几十年,偶尔聊天时他随意背诵一段《资本论》,让任何在场的人都瞠目结舌,惊为天人。我想,如果给他唐诗宋词,估计他今天能在诗词背诵大赛上拔得头筹。如果给他一本汉语大辞典,那汉字英雄非他莫属。可见记忆力也需要严酷训练。  相似文献   

17.
又学完了一个单元。这组课文连续有三篇都要求背诵。学生好不容易背过了《北大荒的秋天》和《西湖》这两课,今天又把《拉萨的天空》一课学完了,我说:“这一课课后习题也要求背诵。”孩子们一听立刻像被霜打了似的无精打采地念叨着:“啊,还——背?”我只好又苦口婆心地从背诵的意义方面对其教育一番。孩子们也只好很无奈地背了起来。  相似文献   

18.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某校举行的二年级学生古诗文诵读会。古诗文乃中国古典文学之瑰宝,理应得以传承。我没料到的是,这几个小学生在台上背诵的居然是《岳阳楼记》《出师表》《长歌行》《饮马长窟行》等,稍微简单一点的是《满江红》《行路难》之类。  相似文献   

19.
李科 《小学生时空》2011,(10):41-42
“烦死人了,老师又让我们读《弟子规》,啥时候是个尽头啊!” 一入学,老师就让我们背诵《三字经》。我识字不多,就常常让妈妈教。由于背会了也不理解其中的意思,我总是今天背,明天忘。到了二年级,学校增设了国学经典课,我们又开始背诵《弟子规》。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有了具体的量化目标。这一具体的量化目标告诉我们 :学习语文要重视背诵 ,重视积累。让学生达到这一目标 ,教师除了指导背诵外 ,本身也要练“背功”。哲学家黑格尔说 :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多给学生示范影响。常言道 :“身教重于言教。”经常在学生面前进行示范背诵 ,才堪称“人之模范”。课本中一篇篇文质兼美、催人奋进的文章 ,凡要求学生背诵的 ,教师如也能背诵 ,对学生可以起到引导、启发、激励、示范和感染的作用。我有幸听过一位特级教师执教的《瀑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