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BPCL型微弱发光测量仪测量了袋鼠花同一枝条上不同叶位的叶片超弱发光的变化;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与生理状态相关的过氧化物岐化酶(SOD)、叶绿素含量随叶位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随叶龄的增加,叶片的自身超弱发光强度和延迟发光衰减参数先增加,然后达到一个相对稳定阶段,随后又开始减弱;SOD、叶绿素的活性改变与超弱发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叶片在生长过程中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SOD活性随叶龄的增加是下降的.认为衰老是生物体系生理状态变化的体现,超弱发光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性指标从体系内部各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上研究叶片的衰老过程及衰老机理.  相似文献   

2.
不同引发回干处理对糯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山学院学报》2016,(3):101-106
为研究引发回干处理对糯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分别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KNO3溶液、H_2O_2、PEG处理中糯二号玉米种子,放置于25℃的恒温培养箱内进行萌发实验。测定计算糯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以及萌发阶段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结果显示,经0.50% NaCl和0.75% H_2O_2引发回干处理的糯玉米种子发芽率比较高;经15% PEG引发回干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对其他处理比较高;经引发回干处理的中糯二号玉米与水引发的相比,丙二醛的含量略有下降。结果表明,对种子进行引发回干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影响种子内的某些生理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在室内条件下,初步探究了温度对蜡梅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蜡梅种子千粒重为212.094±4.168 g.种壳限制蜡梅种子吸水进程,有种壳,浸种96 h,吸水率不足8%,去除种壳,10 h内,吸水率达80.2%.(2)四个温度处理下,萌发率(%)大小为:25℃(78.33)>15℃(77.5)>30℃(55)>4℃(0),4℃下,萌发率为0,15℃种子基本能正常萌发,但萌发活力指数下降,25℃下,种子萌发率,发芽势,活力指数最高,萌发速率最快,30℃下,萌发率显著下降.(3)根TTC还原活力(mg/g/h)比较:25℃(0.5348)>15℃(0.4361)>30℃(0.3318),温度对幼苗鲜、干重、含水量无显著影响,对胚根长度影响显著.可见,种壳限制蜡梅种子吸水,进而影响其萌发.低温限制蜡梅种子萌发,在一定范围内,降温对蜡梅萌发影响不大,高温则延迟萌发,且降低蜡梅种子萌发速度和质量,蜡梅萌发适合的温度在25℃左右.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3个代表性的超甜玉米品种为试材,设计了7种种子处理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在早播气温较低的条件下,种子处理对提高超甜玉米种子的田间出苗率、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较低的早春播种,种子处理方法对提高甜玉米种子的田间出苗率、成苗率效果显著,最高可提高田间出苗35.2%;以噻酮、丙酮、氮酮的处理效果最好。本研究中的种子处理方法,与以往的方法比较,具有安全无毒、操作简便的优点,可以更好地指导甜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5.
以油菜为实验材料,采用3种光照水平(L1、L2和L3分别为100%、45%和25%光照)和3种氮素水平(N1、N2和N3分别为0.4%、0.8%和1.6%NH4NO3)的双因素实验,研究光、氮及其互作对油菜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相同光照条件下,油菜种子的发芽率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0.8%氮浓度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2)种子发芽势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在相同光照强度处理下,1.6%氮浓度处理的种子发芽势显著低于其他两处理组(P<0.05)。(3)在L1、L2光照条件下,发芽指数随着氮浓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L3光照条件下,发芽指数随着氮浓度的升高呈现下降的趋势;在相同光照条件下,以1.6%氮浓度的种子发芽指数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4)在L1光照下,种子的活力指数随着氮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以1.6%氮浓度处理组最低,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处理组(P<0.05);在L2、L3光照处理下,种子活力指数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种子活力指数以1.6%氮浓度处理...  相似文献   

6.
采用去离子水浸提茶园土壤、松林土壤、空荒地土壤,获提取液,用浸提液处理白菜种子,进行土壤酶活力测定及白菜种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土壤酶活力与土壤类型相关,松林土壤提取液和茶园土壤提取液对白菜种子发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山地土壤植茶后,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茶园土壤pH有酸化趋势,取植茶龄不同茶园土壤,测定pH,用去离子水浸提处理白菜种子,萌发实验结果显示,影响种子萌发的化感物质在不同pH值土壤中的浸出率不同,在pH值4.5-5.0之间化感物质浸出率高,随着pH值的上升或下降,化感物质浸出率有一定幅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湖北海棠种子甲醇浸提液的生物测定,探讨湖北海棠种子休眠与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北海棠种子不同浓度的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的高生长、根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之间白菜种子发芽率、苗高和根长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用0%、25%、50%、75%和100%的浸提液处理白菜籽,其发芽率分别为82.5%、72%、64%、34%和18%,根长分别比对照大约降低了6%、11%、18%和26%,苗高分别比对照大约降低了22%、38%、52%和66%,表明湖北海棠种子含有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成分。  相似文献   

8.
王枣子为香茶菜属草本植物,具有较好的药用和食用价值.以当年王枣子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快速打破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的最佳方式.采收处于休眠期的王枣子种子,采用低温、赤霉素(GA_3)、超声以及综合处理,获得破除王枣子种子休眠的条件.结果表明,低温、赤霉素(GA_3)和超声处理均能一定程度解除王枣子种子休眠,但低温和GA_3处理对破除种子休眠的效果有限,萌发率在2.5%~6.1%之间;而超声处理能有效促进种子萌发,处理5 min能将种子萌发率提高至30%以上.当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处理时,4℃低温处理14d、50 mg/L GA_3浸泡6 h、超声处理5 min能将王枣子种子萌发率提高至37.6%,有效破除王枣子种子休眠.本研究获得休眠期王枣子种子萌发的优化条件,打破开展王枣子种子、萌发分析或组织培养受到的季节限制影响,有助于促进该药用植物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齐绍亮 《生物学教学》2007,32(12):52-52
本实验以美国无架豆为试材,按种子平放(长轴与土面平行)、种脐向上、种脐向下及种子直立(长轴与土面垂直)四种方式进行播种,观察各自出苗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以种子直立播种出苗快、出苗率高;平放次之;种脐向下较差;种脐向上最差。  相似文献   

10.
在固相反应的基础上,采用草酸根沉淀稀土粒子使其充分混合的前处理方法,合成出一种新型的硼磷酸钇钆铕荧光红粉。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红外和荧光光谱表征。与(Y,Gd,Eu)PO_4相比,产物增加了与磷元素等摩尔量的硼。硼的掺入提高了发光强度,但没有改变样品的正磷酸盐单斜晶系结构。根据样品的红外光谱,发现其吸收峰与GdPO_4的很相近,说明样品与GdPO_4同构;同时分析了不同浓度Gd~(3+)掺杂对样品发光强度的影响以及基质离子对Eu~(3+)的能量传递机理。通过对产物的分析发现其具有高的发光亮度及低的热猝灭效应,可作为一种优良的稀土三基色发光材料。最后将本实验所用方法与传统固相法对比,反应温度降低了100℃,发光强度提高了10%以上,且所得样品易粉碎、粒径小。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光照长度、pH值、渗透势、盐浓度等各种生态因子对春飞蓬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L/24D,8L/16D,12L/12D和16L/8D等四个光照长度条件下,春飞蓬种子的萌发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pH6到pH8的环境中春飞蓬种子的萌发率均超过O.30,在pH7时萌发率最高,达0.51±0.05;在pH4和pH5、的酸性环境和pH9和pH10的碱性环境中,春飞蓬种子均不能萌发.种子对渗透势浓度的变化敏感,在-0.05Mpa及更低的渗透势浓度下,春飞蓬种子的萌发率比对照(0Mpa)显著降低.春飞蓬种子能在适度的盐浓度(0.05mol/L到0.10mol/L)条件下萌发,在NaCl浓度为0.15mol/L及以上时几乎不能萌发。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成熟度、GA3、覆土厚度、温度和基质等条件对百香果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其萌发特性。结果表明,生理成熟期的百香果种子发芽率最高;生理成熟期和近商品成熟期的种子先浸泡GA3溶液再播种会降低发芽率,而商品成熟期的种子经GA3溶液处理后可提高发芽率:覆土厚度控制在2.0 cm左右时发芽率和种苗成活率最高,发芽畸形率最低:种子在40℃环境下发芽率最高、发芽速度最快;基质以白水苔泥炭:珍珠岩为4:1的配制最适宜百香果种子发芽,可得到较高的发芽率和最低的发芽畸形率。研究结果为百香果高效高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对百农矮抗58、郑麦366、郑麦7698进行11种剂量的MST种子活力剂拌种处理,分别稀释0(CK)、5、10、15、20、25、30、35、40、45、50倍,研究不同稀释倍数下MST种子活力剂对小麦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5~50倍的MST种子活力剂均能提高小麦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拌种后幼苗干重、根系鲜重、根系干重、苗高、根系长度显著增加;以稀释30~35倍的MST种子活力剂拌种提高种子活力效果最显著。研究结果为提高小麦种子活力播前拌种处理技术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e existence of cross-tolerance in plants, but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is poor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we used the germination of barley seeds as a system to investigate the cross-tolerance of low-temperature pretreatment to high-temperature stress and the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scavenging enzymes in the cross-tolerance. After pretreatment at 0 °C for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 barley seeds were germinated at 35 °C, and the content of malondialdehyde (MDA) and the activities of ROS scavenging enzymes were measured by a spectrophotometer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arley seed germinated very poorly at 35 °C, and this inhibitive effect could be overcome by pretreatment at 0 °C. The MDA content varied, depending on the temperature at which seeds germinated, while barley seeds pretreated at 0 °C did not change the MDA content. Compared with seeds germinated directly at 35 °C, the seeds pretreated first at 0 °C and then germinated at 35 °C had markedly increased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scorbate peroxidase (APX), catalase (CAT), and glutathione reductase (GR). The SOD and APX activities of seeds germinated at 35 °C after 0 °C-pretreatment were even substantially higher than those at 25 °C, and GR activity was similar to that at 25 °C, at which the highest germination performance of barley seeds was achieved.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ow-temperature pretreatment can markedly increase the tolerance of barley seed to high temperature during germination, this being related to the increase in ROS scavenging enzyme activity. This may provide a new method for increasing seed germination under stress environments, and may be an excellent model system for the study of cross-tolerance.  相似文献   

15.
“吸湿—回干”处理对潍县萝卜陈种子活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然条件贮藏3年的潍县萝卜陈种子为试材,研究了"吸湿—回干"处理对潍县萝卜陈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吸湿—回干"处理能显著提高潍县萝卜陈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根长和芽长,但对发芽率影响不大。本试验以浸种6h后回干处理效果最好,潍县萝卜陈种子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16.
运用GA、IBA、PP333、S—3307及其不同浓度处理毛叶枣(Zizyphus mauritiana Lam.)的砧木种子。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都比对照(清水处理)能使种子萌发率不同程度地提高,尤以10mg/L S—3307效果最好,种子萌发率高达88.7%。同时,生长调节剂抑制幼苗根长但显著增加了根数。本试验认为在生产上可采用10mg/L S3307或100mg/L IBA浸种处理,以利提高毛叶枣砧木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健壮生长。  相似文献   

17.
RAPD在蔬菜种子纯度鉴定中应用的反应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RAPD(随扩增多态性DNA)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应用,但在蔬菜纯度鉴定方面,国内外报道较少,为了更好地将RAPD方法应用于蔬菜种子纯度鉴定,就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索,以几种蔬菜种子为材料,使用进口PCR仪在,对几种蔬菜种子进行RAPD分子过程中,从DNA提取方法,模板DNA量,Mg^2+浓度,Taq-DNA聚合酶的量,dNTPs浓度,随机引物浓度及反应缓冲液的量等几个方面进行研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浸泡玉米,通过测量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幼苗的一些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研究SA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SA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大致呈低促高抑现象.  相似文献   

19.
以K326品种为材料,探索烤烟种子萌发活动中有关酶活性及相关物质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呼吸强度、淀粉酶与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蛋白酶与总游离氨基酸,脂肪酶与脂肪酸,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等的活性或含量都随种子萌发进程呈上升趋势,虽然其间有所起伏,但高峰期大都在第84~168h之间,仅POD、总游离氨基酸与MDA含量在萌发中期才开始明显上升,直到萌发结束时达高峰期.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活性与各自催化水解的产物含量相关性显著,粗脂肪含量随萌发进程而下降,与脂肪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萌发集中在46~68h,发芽势96%,同步指数0.94.萌发动态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方程.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圆叶牵牛种子在6种浓度(0,50,100,150,250和400 mmol.L-1)NaCl胁迫及6种温度(15,20,25,30,35,40℃)条件下的发芽率.结果表明,NaCl浓度低于50 mmol.L-1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大,但高于100 mmol.L-1时随NaCl浓度的升高,相对发芽率显著降低,直至0,浓度为150 mmol.L-1时,对种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大;圆叶牵牛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5~20℃,高于25℃时,温度越高,发芽率越低,35℃以上不能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