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当前理想信念教育从教育的原则、方法和手段上讲,要注意做好几个结合:一是“高”与“低”相结合,即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二是“虚”与“实”相结合,即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三是“知”与“行”相结合,即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四是“外”与“内”相结合,即外部灌输与自我修养相结合;五是“立”与“破”相结合,即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关于“灌输”的种种误区 ,对“灌输”的本意、作用、意义、应坚持的原则进行了阐述 ,其目的在于重新确立灌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高校的教学实践,探讨了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要上好“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应遵循的几个基本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教育育人,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灌输与民主讨论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是通过生活过程而进行的教育.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人本论、实践论、社会交往理论,理论依据是胡塞尔“回归生活世界”理论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其现实依据是大学生承担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诉求,走出价值观教育困境的必然选择.有效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必须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统一、主导灌输与有机渗透相结合、方向性与多元性相协调、先进性与广泛性同兼顾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龙一平 《成人教育》2009,29(12):30-31
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应采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高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夯实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根基;将“观点的灌输”、“行为的制约”与为大学生提供指导与服务相结合;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方式,提高实效性;强化社会实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六个途径。  相似文献   

6.
党的思想教育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灌输”说是党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原则和方法的辩证统一;大学生在努力成为合格人才过程中存在的两种矛盾:大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与自主能力弱的矛盾;渴望成才的自发性强与勤奋努力的自觉性弱的矛盾。使他们需要“灌输”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灌输教育的3种形式;寓灌输于宣讲,寓灌输于参与,寓灌输于激励。  相似文献   

7.
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确定引领整合原则、教育合力原则与交融互补原则;要坚持理论灌输与实践体验相结合、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相结合、网络信息引领与制度保障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当前理想信念教育从教育的原则、方法和手段上讲,要注意做好几个结合:一是“高”与“低”相结合。即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二是“虚”与“实”相结合,即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三是“知”与“行”相结合,即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四是“外”与“内”相结合,即外部灌输与自我修养相结合;五是“立”与“破”相结合,即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已提出多年,在具体贯彻中,注意力往往集中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安排劳动上。重新学习有关的论述,重温这一原则贯彻的历程,感到可以有另外一种理解,故以“又解”为题提出个人的管见,敬请批评指正。 一、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顺着历史的进程,回顾“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的提出和演变。  相似文献   

10.
试论“灌输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灌输教育”的困境与出路●葛新斌“灌输教育”是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缺乏实效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剖析“灌输教育”的根源和困境,旨在尝试提出变革“灌输教育”的基本途径。要顺利实现“灌输教育”,至少应满足下述基本条件:第一,教育者将要灌输的道德正确无...  相似文献   

11.
网络发展深刻影响高职德育教育方式的变革,传统德育以教师为主体,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教育需要,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已成为德育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而网络德育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系列问题:教师网络教学技能弱,网络负效应明显,学生网络适应差异较大等。因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利用网络德育优势,将校园内外的学习和培训结合起来,营造文明的网络环境,才能尽快提升德育教育效果,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西藏大学艺术系音乐专业教育中,目前存在灌注式教学、被动学习、高分低能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症结在应试教育的旧观念和对师范教育的误解。应加强“师范性”,实行素质教育,培养“说、写、弹、唱、跳”全面发展的智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大学教育必须改变原有"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推行开放性教学理念,重新界定教师、学生、课堂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这一背景下,通过构建以业绩群为引领,知识库为核心,信息系统为支撑的开放性教学模式,促进了开放性教学从"理念"探讨走向"实践应用"研究,为大学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参考范式。  相似文献   

14.
传统德育是以“说教”和“灌输”为主,这种教育方法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德育改革中,我们必须将德育目标层次化与学生创新品质培养目标层次化结合起来,确立主体性德育思想,加强个性教育,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学生创新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受到我国传统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和家长的教学观念都较为落后,往往是对学生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影响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使教育失去了其本来意义.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健全受教育者的人格,培养受教育者全方位的能力.作为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力量,教育戏剧应该而且能够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教师应该采取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中国研究生最缺乏什么?——兼与杨允菲教授商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生最重要的是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我国研究生最缺乏的不是知识量,而是创造力。这主要是由于教育非但没有培养,反而在一直强力压制、摧残学生天生具有的创造性,在于教育和整个社会存在一套精英淘汰机制和择劣机制。过多的知识量和灌输、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是直接压抑学生创造性品质发展的内在因素。需要正确对待知识量和掌握知识的方式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保罗·弗莱雷区分了两种教育观念:灌输式教育和提问式教育。灌输式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建立在主客体二元对立的哲学基础上,实质上是一种压迫关系;提问式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建立在主体间性的理论基础上,实质上是一种对话关系。对于前者弗莱雷给予了强烈批判,因为压迫式师生关系使师生双方都变得非人性化了,而后者是他大力倡导的。因为对话式师生关系本身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教育价值,是实现教育人性化的关键,是教育应有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8.
灌输理论是我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之一,坚持灌输理论是应对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灌输理论固然重要,但在其产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把灌输与强制灌输混为一谈。灌输主体和客体应打破传统"强制灌输"的错误思想,既要发挥灌输主体的主导作用,又注重灌输客体的主体作用,增强双向互动,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Growth in distance education is increasing the need to examine students' learning strategies in distance and 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Students' cramming or spaced-review behaviors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across delivery formats as well as examined related to course achievement and attitudes across a term. Although theory would predict that spaced study rather than last minute cramming would yield higher achievement, researchers report mixed findings in both areas. One hundred fifty-seven students in distance and blended course formats were blocked into 5 groups based on their cramming/spaced-review patterns a week prior to each of 3 posttes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cramming/spaced-review behaviors between delivery formats and for achievement and attitudes.  相似文献   

20.
论学校德育的人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效果欠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德育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德育方法上,一味讲求单向灌输;在德育内容上,与学生生活相脱离。教育的最终日的是实现对人生命价值的关怀,使人幸福。因此,人性化是学校德育的最终趋势。德育的人性化体现了现代德育精神,它符合人的本性,也符合德育的本性。所以,学校德育要加强主体性,更新方法,使德育回归学生生活,从而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