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融媒体书是在一种媒体的基础上,融入数种其他媒体形式的知识产品,是图书出版传播的新兴样态.在内容上,融媒体书拓展了传统图书内容的载体维度,重构了内容生产机制,增加了内容美学价值.在形式上,融媒体书具有动态性、交互性和多元性特征,比传统图书更具形式张力.在传播机制方面,融媒体书实现了矩阵化开发、社交化裂变和场景化传播,顺应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发展潮流.为了进一步促进融媒体书的出版传播,出版机构应树立打造精品内容的意识,依托新技术不断优化出版模式,将精准导流作为传播抓手.  相似文献   

2.
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型信息技术、平台的力量以及传播的视频化对我国主流媒体传播体系带来极大的冲击,如何适应和重振传统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价值,基于融媒体化下重构主流媒体传播体系生态格局成为可能.文章分析了技术、平台和视频化对媒体传播体系的影响,提出主流媒体的应变之道在于融媒体化,并从技术路径、方法路径、策略路径、经营路径等四方面详细阐述了大数据时代下主流媒体传播体系融媒体化之路,为我国传统媒体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笑圆 《传媒》2021,(12):79-81
社交媒体时代是技术引领的时代,是平台化的时代,也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时代.品牌建构在移动互联网传播领域面临营销革命.本文尝试从品牌传播视角出发,结合符号学理论,探讨社交媒体背景下品牌形象建构的创意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4.
王若江 《传媒》2021,(16):81-83
在信息传播全球化、全媒化、全民化语境下,浙江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抓住用好国际传播新机遇、新动能,创新实施节事活动传播策略、城市文化传播策略、媒企协作传播策略、平台整合传播策略,全力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传播影响力,推动党委政府、主流媒体、企业家、专家、自媒体等同频共振,组合传播浙江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国际传播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国际关系的动态。数字化时代社交网络不仅是全球传播的必争之地,还承载了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传播使命。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社交媒体时代下的国际传播实践,强调适应不同文化和受众的重要性,同时分析西方国家社交媒体发展趋势和各平台特点对国际传播的影响,并提出一系列策略,以引导国际传播在社交媒体时代取得更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王佳炜 《今传媒》2021,(4):114-116
国际社交媒体给国际传播带来了深度渗透和冲击,也为陕西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崭新空间与契机。本文以构建陕西文化国际社交传播机制为依托,提出增强陕西文化对外传播力的"国际社交融入"传播策略,包括创建陕西文化全球社交传播内容资源库、创设陕西文化全球社交传播内容遴选机制、挖掘日常生活维度的陕西故事的国际社交表达、搭建陕西文化国际社交媒体多源动态监测体系、培育陕西文化全球社交传播协同内容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7.
颜斌  黄晓辉 《新闻战线》2023,(23):35-38
伴随短视频热潮,国际传播呈现出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趋势,这为地方主流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和路径方法。湖南日报社通过全媒体传播体系赋能国际传播,不断提升国际传播的话语能力、中国故事的讲述能力、沟通世界的连接能力,积极探索地方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凡嘉 《传媒》2021,(18):60-62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技术与平台加持下的传统健康传播,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对象等方面出现重大转型发展.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移动化、社群化健康传播成为时代主流,美柚APP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致力于女性健康传播的美柚APP,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围绕"她经济"构建特色传播体系,不仅全面践行了自身的品牌理念,而且拓展了健康传播的深度与广度,为国内健康传播类媒体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有效参考范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阅读的读者人数大幅增长,我们迎来了移动阅读时代,新的阅读习惯和消费理念形成.目前,APP传播和WAP阅读传播是移动阅读时代图书传播的主要模式,娱乐消遣型和实用型图书的畅销反映了读者追求娱乐、精神幸福的阅读需求.移动阅读时代图书传播要以读者需求为中心,在视觉文化和产业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依靠大数据技术进行个性化、多媒体化和融合化传播.  相似文献   

10.
融媒体时代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加生动、多元、便利、高效的途径。如何在融媒体传播语境下,用受众喜闻乐见的“融媒态”凝练和传播传统文化,提高城市文化底蕴和品牌竞争力?本文分析了泰安市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讲好泰安传统文化故事的内容、渠道和载体的优化策略,以期对泰安提升城市文化品牌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媒体融合语境下,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实际需求,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创新,制定实用、有针对性的新闻传播策略,在保证新闻传播发挥最大价值的同时,增强电视新闻作品在整个社会的影响力。科技改变生活,现代社会,人们主要通过移动设备获取想要的信息,“互联网+”模式的出现使传统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可以更好地各尽所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逐渐走向融合。因此,电视新闻媒体需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探究短视频化传播策略,进行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2.
卢杰 《传媒》2018,(11):72-74
在这个受众需求日趋多元化的时代,如何提升广告传播的精准性成为各大媒体不断探索的问题.移动APP广告的出现为广告商、媒体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结合移动APP广告的概念及其传播优势,探讨了其面向受众的精准传播策略,旨在促进移动APP广告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移动互联网时代,融合发展、创新转型已经成为了主流媒体的战略选择。本文以“新闻联播”抖音号为例,分析了新旧传播格局下传统主流媒体转型过程中的新闻生产及传播策略,旨在为主流媒体创新转型、扩大主流声音、提升舆论引导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在传媒领域也逐渐意识到要将我们的媒体打造成为国际媒体,在丰富对内传播的同时不能忽视国际传播,这是打造国际媒体与传媒大国的关键。中国主流媒体在世界国际传媒体系中处于较边缘的位置,国际传播力不强、缺乏议程设置能力、丧失了新闻话语的定义权和使用权,进而影响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认同。因此,本文选取英国广播公司(BBC)和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为例,在对比中研究作为国际媒体在国际传播和对内传播中应当注意的要点,总结国际媒体的传播策略。从而加强我国对外电视的文化传播能力,提升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5.
时代发展催生技术进步,技术运用带动时代升级.在技术与时代相互促进、彼此助力的历史进程中,人类信息传播先后经历口头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广播电视传播时代.今天,早已进入互联网传播时代的人们正在探寻着走向以互联网终端为媒介的移动互联网传播时代.在这种背景之下,社交媒体逐渐吸纳传统的新闻媒体的功能,成为信息传播的载体.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着人类社会交往的需要,进而决定着社交媒体的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6.
代表互联网发展趋势的So Lo Mo模式,体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本地-移动"的融合发展方向,为品牌融合化传播注入全新驱动力。So Lo Mo模式应用对品牌内容生成、在线线下关系链融合、多元化互动传播体验具有显著影响。本文在分析品牌融合化传播的优势性特征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有效实施品牌融合化传播的四个策略:品牌内容创意融合化、优化品牌体验整合效应、以品牌文化提升分享价值、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的适时性精准服务。  相似文献   

17.
从报纸、广播、电视到互联网、手机"两微一端",现代传播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大众传播模式,完全没有了时空的界限,让同样碎片化的内容在不同的媒介中传播,大大提升了传播的关注度和到达率,这就是融媒体时代带来的全新传播形态。传统文化在融媒体时代也迎来了传播的黄金期,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的结合,优化传播内容、创新传播模式、提升传播效果,可以提升我国传统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本文将以福建省极力打造的传统文化第一品牌——朱子文化的传播模式为研究对象,尝试建构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全新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8.
谈沪豫 《青年记者》2020,(11):80-81
目前,抖音已经成为企业、媒体、政府机构重视的传播平台.在城市形象传播的过程中,抖音以其独特的产品特性发挥着显著的作用.抖音:城市形象传播的载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城市形象的传播要求发生了变化.移动端短视频替代传统互联网图文传播成为主要模式.同时,城市形象传播的主体也相应发生变化,从政府单一宣传到以政府为主导,联合社会力量共同传播.因此,立足城市文化和城市居民,以用户需求为驱动,以用户生产为内容来源,以短视频为载体的手机App,更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城市形象传播的要求.抖音既为城市形象传播提供了平台,又为其制造了话题热度,承载了城市影像呈现与文化表达,在城市形象传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传杰 《传媒》2016,(24):75-77
"互联网+"背景下,流行音乐的传播方式日益数字化、移动化、网络化,其产品推送方式也更加视觉化、个人化.但移动网络的碎片化信息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流行音乐的规模化传播效果,自媒体平台的推送式传播与用户的个人化音乐需求存在错位.流行音乐应借力于自媒体文化集群效应下的精准化分众传播、圈层扩散传播,以便更有效地拓展自身的受众市场,提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微时代",利用视频、声音、图像等媒介形式,进行短、平、快的高频互动,是"微时代"信息交流的主要特征,也逐渐成为整个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链条上的重要一环.鉴于目前我国国家话语权还不够强大,主流媒体对外传播效果不太明显的现状,各种微媒介的作用得以凸显.本文指出"微时代"对外文化传播关注日常生活,具有碎片化视觉传播方式、轻松幽默的话语模式以及背景化、隐蔽式的的传播形式等特点.在崭新的全球化传播语境中,应进一步释放微媒介的传播力,采用轻灵的故事叙述方式、工业化的文化产品思维以及情感共振式的文化输出等策略,展望未来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情境化呈现的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