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学校和教师给学生减负的关键性举措。面对这一教育新形势和教学新要求,学校和教师都要吃透政策精神,加大教育教学管理力度,采取相应的强化措施,向课堂要实效,以此达到减负不减教学质量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双减”政策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央关心、社会关注、教师关切,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落实“双减”的关键在于减负、控量、提质、增效,学校作为“双减”政策落实的主阵地,一定要明确其核心,秉持张弛有度的原则,力争做到减负不减责、减压不减效、减量不减质。“双减”之下,福清市滨江小学(以下简称“滨江小学”)辩证把握“减”与“增”的关系,提出“一三四”策略,努力践行一条“坚守、  相似文献   

3.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减负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是必然趋势,但是减负并不意味着减质。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过程中,提质增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初中数学为例,探讨了在双减背景下创新作业设计的措施,以实现减负不减效,甚至增效的目的。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帮助,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双减”政策的落地与执行,“减负不减效”成为了当下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其中,如何设置“双减”背景下的语文作业,是落实“减负不减效”的重要内容。这需要教师依循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本着减负的前提,优化语文作业的设置,为“双减”政策落地之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服务。  相似文献   

5.
虞洁  尹峻 《化学教与学》2023,(24):35-38
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双减”下不减作业的质量与学生的成绩,不减教学的责任与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正>“双减”政策是当前我国教育格局的一次重大调整,更是一项需要各方合力推进的系统工程。“双减”不仅意味着校内减负与校外减负的内外联合,而且需要教师减负与学生减负的双向同行。在“双减”工作拉开帷幕后,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进一步强化,与此同时,教师工作时间大幅增加、陷入疲劳战、  相似文献   

7.
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在此形势下,如何做到轻量高质、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做到减“负”不减“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提高备课的质量,充分挖掘各种教育资源,以最佳的教学效果换取最大的教学效率。语文教师如何备课,备课备什么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王玉芝 《天津教育》2014,(17):72-73
“减负”是目前教育的热点议题,不管社会如何反应,家长如何对待,学生如何接受,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减负减的不是教学质量,减轻的是不合理、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经济负担。要真正实现减负不减质,减量不减绩,减压不减效,这实际上是对教师、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应严格遵照执行上级“双减”精神,同时也要做到“减负不减质,减负不减责”。学校可采取增整体素质、增课堂实效、增课程资源、增作业精度、增服务能力的“五增”方式,通过“以增促减”,把“双减”政策切实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黄庆松 《江西教育》2022,(10):52-56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减负"具有多重积极意义.为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作业设计策略进行探析,力求通过对数学作业的深入研究,达成"量"减"质"不减,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提升数学作业质量,实现减量提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梁涛  简阅 《湖北教育》2022,(1):41-42
"双减"政策是党和国家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克服功利化、短视化的教育行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素养发展,推进素质教育,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作出的重大决策.减负的目的是提质和增效,归根结底是负担"减"下去,教学质量"加"上来.因此,在"双减"政策下,学校和教师必须积极响应、主...  相似文献   

12.
针对“双减”背景下教师减负“减什么”及教师负担“怎么减”的问题,明确了教师减负以减机制类负担、减“外事”类负担、减专业类负担、减精神类负担为抓手。减轻教师负担要增加教师编制,盘活教师资源;引入社会力量,服务赋能“双减”;完善评价标准,提升管理水平;理清教育职责、回归教育本位。  相似文献   

13.
"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势必对课堂教学提出减负增效的要求。无论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要在探讨如何促成减负增效中的"学"的同时,将"教"渗透其中。为了适应这种"教",教师角色必然发生转变,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回归教育初心,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4.
叶玉萍 《福建教育》2023,(22):40-41
为落实“双减”政策,实现“减负不减质”的目标,语文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5.
夏云  黄国庆 《新教师》2022,(4):13-14
作为一线学校, 如何落实"双减" 政策, 做好"双减" 下的教育答卷呢? 直面"双减" 内核, 我们边思边行, 在践行政策、教学精研、作业提优等方面不断优化整合, 探索出了以下减负增效的策略方法. 一、减顾虑, 明方向 "双减" 政策作为一项国家行动, 触及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核心环节, 即如何促使教育从功利化、短视化回...  相似文献   

16.
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减负"势在必行。学生"减负"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的自身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快乐的心情,让学生快乐地成长,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以达到"减负增效"。"减负"不是减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不是减学生刻苦钻研的风气,更不是减教育教学的质量。减轻课业负担,虽然谈及多年且采取了一定措施,但学生课业负担日趋加重。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7.
“双减”政策的推行,在有效减轻学生课内学业负担和课外培训压力的同时,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例如课后服务和作业设计等新的要求使教师的负担不减反增。减负提质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驱动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减负提质提供了可能性。人工智能可以为教师教学减负提质提供技术支撑,助力教师筛选教学资源,实现人机协同教学,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双减"不仅是教育观念的变革,更是教育生态的重构,从表象的"减负"走向深层的"提质",是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在教育教学管理中需要深入研讨的课题. 基于"双减"政策落地的需要,基于学校减负提质的愿景,我们明确了"三主"思路,即学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力军.做好减负提质,践行学校...  相似文献   

19.
张玉芳 《学周刊C版》2023,(28):163-165
双减政策的实行是为恢复健康和谐的教育生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班级管理是重要的教育环节,双减并没有减掉教育责任,而是对新时期的班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故本文立足双减背景,分析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论述双减背景下班级管理的科学举措,以期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实现双减不减质量、不减成长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20.
曾听到过三种有趣的说法,教师负担重,学生负担重,是恶性循环的教学;教师负担轻,学生负担重,是误人子弟的教学;教师勤钻研,学生负担轻,才是减负增效的教学.教学减"负"不减"质",在"减负"的同时又要"保质增效",才是真正的减负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