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世纪体育与城市环境相互发展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是全人类努力的共同目标。体育以其多功能作用不断提升着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变着城市的面貌和环境。与此同时,城市环境制约和影响着体育运动的运行和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作用。体育运动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将是人类不断追求的命题。  相似文献   

2.
何芝宁 《中学文科》2007,(11):119-119
学校体育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学校体育必须根据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达成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创设一种根据学校自身实际的最优化的学校体育环境,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环境是近年来体育领域研究的热点,它作为高校教育环境的一部分,诠释了高校体育环境所包含的内涵以及各体育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本文结合教育学、心理学、体育环境学、体育行为学等科学,深入探讨了高校体育环境对大学生体育学习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大学生运动习惯的培养引导其走向终身体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为高校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健商是二十一世纪人类最新的健康文化和全新的健康理念,大学生的健商与自身体育文化素养水平有密切关系,即体育文化素养水平越高健商水平也就越高,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体育文化水平及健商得到提高。健商的提高,将会提高大学生现在及将来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因此,通过体育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健商与健康。  相似文献   

5.
渗透心理教育,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水平,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项重要目标。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教学水平,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进行心理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黄永军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2):106-108,112
高校体育环境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可持续的系统,它包括教育环境、体育观念、体育制度、体育场地与设施以及作为体育组织者的老师和体育参与者的学生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校为依托,以教师和学生为主要对象,不断优化体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群华 《考试周刊》2007,(51):80-81
健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文明病"逐渐增多,人类越来越需要体育锻炼。本文主要探讨生活方式、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以此促进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建立健康、文明和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体育习惯的形成与人的体育知识、健康需求、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制度、环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体育健康知识对形成体育习惯起到了先导作用,体育的形式、措施、制度、环境等等是形成体育。习惯的必要手段。体育健康知识可促进人们形成体育习惯,加深人们对体育活动的理解,从而使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更加明确.体育锻炼的方法更加科学,向着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方向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德国学校体育的社会化与生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成为提高公众健康水平的重要内容,并被纳入日常生活。当代德国学校体育凸显了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活动的源头、大众体育是社会体育的核心、竞技体育是社会体育的进步的本质。随着社会的演进和经济的发展,体育科学和体育教育应以满足人类的现代生活方式、增进生命质量为主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我国目前的体育消费水平现状,提出要加强农村体育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基层组织的积极作用,强化体育健身意识,因地制宜、开展野外体育产业等特色项目,构建多元化农村体育发展模式,从而为提高我国农村体育消费水平,促进农村体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归纳梳理,对当前高校体育弱势学生群体体育教育改革的可行性进行剖析,指出了新时期高校体育弱势学生群体体育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课程地位过度边缘化;理论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政策、法规和监督机制的不完善;课程体系的混乱;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的缺失。在此基础上,对高校体育弱势学生群体体育教育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通过随机抽样调查了209名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实证研究表明:体育价值观及其各因素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理论拓展认为,体育锻炼行为的发生一方面得益于体育价值观内在驱动力的诱发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建立在客体环境上外因合力的结果。建议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学与管理理念,根据高职学生专业特点及未来从事职业需要及学生自身的需求,为其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体育教学环境,使高职学生具有一定体育文化欣赏能力,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运动健身的基本方法和提高体育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并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的技能和健身运动的方法,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为未来生活及工作储备职业体能、技能和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15.
体育健康教育是以体育学科的主要特点、内容为主体的教育体系,是体育和现代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是现代社会对体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接受教育、自我完善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学校体育教育应向健康教育和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方向转变,应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体育健康教育的内在规律出发,全面理解体育健康教育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周明 《运城学院学报》2012,30(2):102-104
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对女大学生生活质量具有不同的影响。达到体育人口标准的女大学生生活质量要优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因此,应重视体育锻炼对女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科学指导女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使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与健康知识,并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自觉锻炼习惯,为我国终身体育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调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小学生近五年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比较与分析,旨在对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效引导和保障作用服务,为相关部门制定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健康教育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必修内容之一,是体育课程课改的主要创新部分。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就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主要涉及体育锻炼与心理调适、体育锻炼与健身、体育锻炼与智力、科学的体育锻炼等方面,为高中教师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和实施健康教育教学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