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中国幼教史上,陈鹤琴和陶行知两位教育家都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而丰富的遗产。海外求学系同学陈鹤琴与陶行知均诞生于十九世纪末(陈——1892年,陶——1891年),小时都读过私塾,进过教会中学。1914年同船赴美留学,先后在哥仑比亚大学专攻教育学和心理学。陶为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所器重,陈则从师于名教授克伯屈、孟禄、桑代克等。相同的社会背景和相似的个人学历,使两人在青年时代便萌发了救国爱民的思想并奠定了献身教育的志向。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人的存在形态,伴随人类产生而产生;教育是人的特有现象,伴随人类诞生而诞生——人、文化、教育是“三位一体”同位关系。学校当着力构建人与文化互融互动、共同发展的教育形态。建设以真善美为意蕴的智慧文化,涵养师生渴求大真、坚守大善、笃行大美的文化品格,乃是我校文化建设的实践样式。  相似文献   

3.
"漫画"这个词"地球人都知道"了,而旦很多人也知道它是八十多年前从日本引进的。可大多数人并不一定知道这个词最早是从哪个人、哪幅作品、哪个地万诞生的。漫画是从一个特别"牛"的中学老师手中诞生的;是一幅表现人但画面上没有人的画,它的诞生地就是——"白马、春晖、小杨树"。  相似文献   

4.
人生·生命     
童丽 《新读写》2008,(7):73-83
人生,是指人的生存和生活,是一个为自己而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让自己发光发热的瞬间。人生如书,一本深沉厚重的书,一本一辈子才能写完、读完的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写好、读懂的书。人的生命不可能有两次,生命的孕育、诞生和显示本质是一种无比激动人心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江莉 《教育艺术》2007,(3):31-32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趣味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人的教育即包括"育人"的教育,也包括基础音乐的教育.音乐"育人"的教育是向全体学生敞开音乐的大门,而不是面向少数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读了《湖南教育》编辑部寄给我的约稿函,我很感动,也很汗颜。约我写的是“百家论坛”中的文稿。年过七旬,是名副其实的老人了,编辑部居然还能记起我,真正令我感动。但要我写出“对语文教育几大问题的思考成果”,却又觉得头脑里的确盘旋过几十年而如今仍是一团乱麻,无从说起,不免汗颜。不过,既蒙厚爱,说还是要说一点的,无非是“老调重弹”而已。我的语文教育生命观从“人之所以为人”这个角度说,“语言(言语)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志”。因为人不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有生命的“生物人”),更重要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有…  相似文献   

7.
李沉简 《上海教育》2014,(13):62-62
华东师大二附中是一所有着改革基因的学校,她为构建中国人自己的教育体系而诞生。50多年来,她一直走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最前列,几乎十年一个周期有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家首先面临的课题,是对人的100亿年前,宇宙太空原始能量的爆裂喷发,形成了一个新的星球,被纳入了太阳系的轨道,成为太阳系家庭中一个新的成员。它围绕着太阳旋转,并取得了光、热和能源,生命逐渐诞生。这个具有生命体的星球,就是太阳的骄子地球。100万年前,在地球生命群落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的斗争中,人类诞生了,有了可立的双足,灵巧的双手,敏锐的目光,复杂的大脑,成为地球的轴心。这样,人也就自然成为研究的首要对象,伴随着人类历史同步的问题是;人究竟是什么?人的价值怎样评估?回答是丰富的、有趣…  相似文献   

9.
人 ,是教育的对象。教育家首先面临的课题 ,是对人的认识。一百万年前 ,在地球生命群落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的斗争中 ,人类诞生了 ,有了可立的双足 ,灵巧的双手 ,敏锐的目光 ,复杂的大脑 ,成为地球的主宰。这样 ,人也就自然地成为研究的首要对象。与人类历史同步的一个问题是 :人究竟是什么 ?人的价值怎样评估 ?回答是丰富的、有趣的、极富启示性的。诸家论人 ,可分九类 :天文学家说 :人是星河之子。生物学家说 :人是细胞的聚集体。人类学家说 :人是体表特征的缓慢积累 ,脚、手、目光、发达的大脑 ,是全部文明的成果。考古学家说 :人是文化的…  相似文献   

10.
廖衍勋:男,四川屏山县人,1936年生,1995年重庆师范毕业后即参加教育工作。1960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分配在四川合江县中学工作至今,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现为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四川省教育学会、语言学会会员、四川泸州市教育学会理事、泸州市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泸州市语言学会副会长、合江县教育学会副理事长、泸州市人大代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创造性思维的首要最明显的特征是思维的求异性、开放性。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是与其  相似文献   

12.
目前日本国人非常担心社会老龄化和犯罪率升高等社会问题,而教育正是帮助人们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达到人类的共同繁荣与永久和平。1871年以医学为中心创立大学,之后与其他学校合并,1939年名古屋大学诞生。名古屋大学以自由豁达为校训,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以培养具有勇气的知识人作为教育理念。所谓有勇气的知识分子人,是指那些不仅仅是获取已有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升人的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思想。我国20年的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效是显著的,但也暴露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必须在理论上加深认识,在实践中妥善解决。教育素质泛指组织实施教育的能力、环境和条件。与教育水平呈正相关态,教育素质高,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育。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素质是当务之急。无论素质教育还是教育素质,以人为本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是由教育的终极目标及其内在规律决定的,也是科学发展观对教育的基本要求。针对我国教育现状,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应主要在塑造人的灵魂、培养通识人才、呼唤人的个性、面向大多数人等几个方面下大力气。教育素质的以人为本应重点解决提高教育者认知能力、转变传统教育思想观念和提高教育者操作能力、保证教育本职工作质量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聋教育始于19世纪80年代,滞后于西方百年。20世纪前半期,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旧社会,聋教育发展缓慢。新中国诞生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共产党的领导,聋教育事业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在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只有走基础教育创新建设之路,新的教育思想才能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诞生,新的教育理念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中获得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基础教育如何体现教育创新,应是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首先要研究的重点课题。我们在基础教育创新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培养人才、发展教育和实现现代化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西方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经济基础雄厚、现代化程度高 ,关键就是发展了教育 ,重视了人才的培养 ,促进了科学技术不断创新。邓小平同志曾告诫全党 :要想摆脱贫穷 ,必须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相信科学、依靠科学。要实现现代化 ,必须狠抓教育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科技人才 ,否则是没有出路的。一、培养人才 ,必须依靠教育 ,发展教育我们知道 ,教育的本质是它的社会性。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培养人 ,而培养人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所以培养人才 ,非教育不可。笔者认…  相似文献   

17.
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完人教育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完人” ,而不是造就只有科学技能而缺乏人文素质或只有人文知识而不懂科学技术的“半人”。当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 ,导致科学教育的强盛和人文教育的衰微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又强化了这种重科技轻人文的价值取向 ,因而高等教育在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上出现了失衡 ,成为一种培养“半人”的教育。要改变这种现状 ,实施完人教育 ,就必须在重视人文教育的同时 ,加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的渗透与融合。  相似文献   

18.
潘文武 《辅导员》2012,(12):15-18
2011年11月30日~12月7日,洛阳市教育系统一行六人对台湾的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情况进行了参观考察,笔者有幸参与了这次活动,并实地考察了台北市万华区国立福星国民小学。该校创办于1915年,原名为台北市第一高等小学,1945年为纪念抗日英雄罗福星先生而更为现名,属于台北市优质小学。虽然只是"走马观花",但其"质朴、纯真、个性、全面"的特色给笔者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办学条件朴实以能满足现代化教育需要为基础台湾的小学从建筑设计施工时基本上都遵循  相似文献   

19.
弹性·学分·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央文件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学制的要求;教育部对中等职业学校作出了开展学分制试验的部署;各地纷纷进行与此有关的研究和实验。这意味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将出现一次重大的跨越。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把自己教育经验的本质高度概括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美国作家爱默森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学分制,作为一种组织教育教学的方法和制度,旨在创建富有弹性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为学习者提供更多自主而灵活选择的可能性。它的实施,将放宽入学者的年龄的限制;使学生具有专业之间、…  相似文献   

20.
曹阳  邹艳 《职教论坛》2006,(16):55-58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升人的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思想.我国20年的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效是显著的,但也暴露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必须在理论上加深认识,在实践中妥善解决.教育素质泛指组织实施教育的能力、环境和条件.与教育水平呈正相关态,教育素质高,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育.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素质是当务之急.无论素质教育还是教育素质,以人为本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是由教育的终极目标及其内在规律决定的,也是科学发展观对教育的基本要求.针对我国教育现状,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应主要在塑造人的灵魂、培养通识人才、呼唤人的个性、面向大多数人等几个方面下大力气.教育素质的以人为本应重点解决提高教育者认知能力、转变传统教育思想观念和提高教育者操作能力、保证教育本职工作质量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