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我地渔具店里出售的浮漂座,是有一个铜芯的那种。使用时,浮漂脚可插在灵活旋转的橡胶棒上,主线可以穿过浮漂座的铜芯。这种浮漂座的缺陷是铜芯的孔太小,如果钓线稍粗或不太直,浮漂座就不易在主线上滑动。为了改进这种浮漂座,我把浮漂座的铜芯剪去,让钓线直接穿过固定铜芯的小环,再配用稍大的太空豆,浮漂座就可以在主线上痛痛快快地滑动了。■  相似文献   

2.
周围很多朋友,自从知道了有可以缓解疲劳的[药水后,就开始对那些小小的药水有了依赖,它们成了每天必带的随身物。风天进点沙子、工作累了提提神,逐渐养成了赶上[睛有了不适,自己随便使用一点[药水的毛病。在此,郑重提醒大家,这样做不合适,滥用[药弊病多。1、天天使用[药会引起过敏及抗药性人们日常使用的[药水多数含有抗生素(如氯霉素等),这类药物是不能长期使用的。如果天天使用,这类药物首先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另外还会引起过敏及抗药性。2、[药水(膏)中防腐剂对[表会造成直接损伤为了稳定药性或避免污染,大多数[药水(膏)都含有防腐剂。这…  相似文献   

3.
台钓(这里指塘钓)主要特点之一是:鱼咬钩时,浮漂反应灵敏。究其原因,除了使用的钓线比较软和细以外,主要是由于台漂构造比较合理,垂钓的人既重视选漂,又讲究调漂,使钩、坠、饵与浮漂的匹配尽量调整得当。为了取得适当的灵敏度,选漂和调漂是缺一不可的,有了灵敏度高的浮漂,不等于垂钓时反应就灵敏,还要看调漂好坏,调得不好,好的浮漂反应也会不灵敏。 一、台漂构造特点  相似文献   

4.
冰钓固漂法     
经常参加冰钓的钓友都有这样的体会:洞口小,浮漂长(一般浮漂的长度都会大于冰洞口的半径),投钩和抖竿时冰洞的冰沿就会对浮漂的起落形成障碍,严重时还会损坏浮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在浮漂座以上的主线上套上一段宽约1毫米的气门心,钓鱼时再将气门心套于漂身的中上部,  相似文献   

5.
配漂与选漂     
北京钓友吉利问:怎样根据不同的钓场和不同的鱼来选用浮漂?选用浮漂时与季节有无关系? 使用手竿垂钓,应根据不同的钓场——如流水静水、水深水浅等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浮漂。垂钓时也应讲究钓什么鱼配置什么钓具,其中也包括浮漂在内。就是在不同的季节,用漂也要有所区别。下面就配漂和选漂等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供参考。 配漂。这里所说的配漂,就是在垂钓时选用什么样的浮漂。 流水与静水的区别 钓静水漂子讲究精巧灵敏,而钓流水时由于水有很大的推动力,所以就要加大浮漂的浮力。这就要根据水的流速,配相应的浮漂,不能用一…  相似文献   

6.
使用长竿短线钓草缝,最让人烦 脑的事儿是解决浮漂问题。使用蜈蚣漂距离远些就不易看清楚,使用长身立漂入水困难出水还容易将漂折断。因此大多数钓友都使用短身浮漂。但短身浮漂的灵敏度不高,因此十分矛盾。我使用长身立漂钓草缝的方法是:用1厘米长细塑料电线外皮一段套在主线上充当漂座(漂脚粗可用气门心),漂座上端再套2~3毫米长一段气门心,浮漂插入漂座后将上端气门心套在视漂根部(见图),这样组装后浮漂与主线平行,在草缝中可直出直入,灵敏度也很高。此方法也适用于钓冰洞。望众钓友不妨一试用长身浮漂钓草缝@李世贤!呼…  相似文献   

7.
浮漂的选择     
鞠清鹏 《中国钓鱼》2007,(11):23-25
在竞技钓鱼比赛中,浮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对初次走人竞技钓圈的钓友,在浮漂的选择上,由于对各种造型浮漂的功能不甚了解,在相应的各种鱼情上选择什么浮漂也不清楚,甚至对于浮漂的一些常识也不明白,就会造成在对浮漂进行选择时心中无数,比如选购的浮漂由于造型不合理而不实用,或者配置重复造成财力的浪费,甚至道听途说冲动购买没有  相似文献   

8.
台钓调漂法     
“调四目,钓二目”,是台湾钓法在正常情况下的浮漂调整方法,而在不正常的情况下,比如天气变化,鱼性反常,又怎样来调整浮漂呢?这有两种调整方法,即:过于敏感调整法和过于迟钝调整法。比如鱼一靠近鱼饵,有时会将鱼饵移位,浮漂就会  相似文献   

9.
钓友们,别来无恙。一个月未见面,听说老余头瘦了许多。原来他学会了连华绑钩,却不会调漂,整日对着水桶里的浮漂发呆,百思不得其解,为何人家的浮漂扔在水里是直立的,而他的浮漂却是斜躺着的。看来老余头还真有一股钻研精神,令本猪好生感动。今天,本猫就讲讲这调漂。其实,调漂并不难。初学钓鱼一般是钓底,也叫沉底钓。钓的对象主要是鲤、鲫等底层鱼。钓底要求铅坠沉底,同时漂尾直立,露出水面数枪。调漂的要领是浮漂的浮力稍小子铅坠的重力。浮力大了,铅坠沉不了底S过小,浮漂反应就会迟钝。调漂的具体步骤是:一、将浮漂下拉与…  相似文献   

10.
一支理想的高档浮漂,只有很好地使用才能体现出它的真正价值。同时,也只有通过使用,方能检验出一支浮漂是否真的理想,或者说到底好到何种程度。其实,完全理想化的浮漂可以说是根本没有的,好坏不过是相对而言。一支符合标准的浮漂,总归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毛病,只要我们在经常不断地使用中对其有所了解,熟悉它的种种性能,即可使任何一支浮漂必发挥出最大功能,收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1.
浮漂筒巧改     
李致奎 《钓鱼》2010,(8):49-49
渔具店出售的圆柱形透明塑料浮漂筒,因价格低、携带方便,是很多业余钓鱼人的首选。但这种浮漂筒容易损伤浮漂。一是几支浮漂装在一个筒中,浮漂与浮漂,浮漂与筒壁相互摩擦碰撞容易磨损浮漂的漆皮;二是携带时注意不够,漂筒倒立,容易使漂尾折弯损坏。我做一小改,方法简单,使用起来以上弊病也全解决了。  相似文献   

12.
对于浮漂和坠的调整,已有很多人从理论到实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随着台湾钓法的引入,又提出了“调四目钓二目”的调整方法。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调整,目的都是为了使漂与坠能达到灵敏度最高的组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鱼来咬钩时,钓手们就希望浮漂能够立即灵敏地反映出水面的情况。大家就努力把浮漂与坠的最灵敏调  相似文献   

13.
塑料浮漂吸水少、浮力大、自重轻、物美价廉,深受钓友们欢迎。然而由于制造者的原因往往有密封不好的现象,从而影响垂钓效果。密封不好多出现在浮漂两端的封口处,购买时虽然仔细挑选也很难发现这样的毛病。笔者有一法,可检验浮漂的密封性。 试验的方法很简单:取一个透明玻璃杯,杯内倒入热水,水的温度约90℃,手持浮漂的一端将浮漂插入杯内的热水中。由于浮漂体内的空气受热后膨胀,如果浮漂密封不良就会有连续气泡不断从密封不良处冒出。就像修理自行车的师傅将车胎充气后浸入水盆中检查车胎是否漏气一样,只是这里的气泡没有车胎漏气时那样多。试验完一端后再试浮漂的另一端。试验过程中如果没有连续气泡冒出则表不这只浮漂密封良好。 将浮漂的密封不良处用电烙铁烫软后用手捏合即可修好。  相似文献   

14.
在浮漂使用过程中,经常会谈到“灵”与“钝”。不但一些名人、高手根据自己的体会和多年经验的积累对“灵”与“钝”侃侃而谈,就连一些刚入门的新手虽一知半解也对“灵”与“钝”津津乐道。那么到底什么是灵,什么是钝呢?  相似文献   

15.
找机会,我又向黄适之请教风天抛手竿,线组的搭配、浮漂的选择和饵料的运用等一些细节问题。 具有丰富竞技垂钓经验的黄适之给我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在池塘中竞技,如果遇到刮风的天气,池水就会随风上下起伏,将给广大钓手们的正常垂钓带来诸多不便,这就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钓组。遇到这种情况,我通常会根据鱼体的大小改用一  相似文献   

16.
王军 《中国钓鱼》2003,(12):24-24
浮漂用的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同样的水域,同样的深度,浮漂的反应不如初入水时灵敏的现象,这是因为浮漂吃水了。怎样防止浮漂吃水呢?下面给广大钓友推荐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漆黑的夜间,使用眼睛来判断哪支鱼竿在咬钩是很困难的,必须使用能够发出光线或声音的装置加以辅助。在我们用手竿垂钓的时候,大多采用两种讯号辅助方式,一种是使用照明灯光,一种是使用发光棒。照明灯光不会对浮漂的浮力产生影响,现在谈一下发光棒在使用过程中对垂钓的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浮漂入水以后就会水平状态漂浮在水面上,在  相似文献   

18.
<正>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14年第4期"一线话题"栏目郑志龙老师撰写的"去繁就简,三剑合一—一根小棒上一堂体育课的实践与思考"的文章后,笔者也借鉴了郑老师的方法进行了"耐久跑"单元练习。经过多次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在利用小棒上"耐久跑"课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及改进措施。现象一:课堂中部分学生会多拿小棒或折断小棒充数。在活动中,一些学生为了早点达到教师的要求,会一次多拿几根小  相似文献   

19.
“盲钓”     
史为林  郭红明 《钓鱼》2012,(7):26-27
“盲钓”,是指不看浮漂或者看不清浮漂,间隔一定的时间提一次竿,凭时间判断鱼讯的一种钓鱼方式。 “盲钓”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在野外钓鱼,遇到风雪雨雾、水流湍急、黑夜无光照等特殊条件,不适宜使用浮漂或看不清浮漂信号时,不采用“盲钓”你就得收竿子走人。当然,“盲钓”也是一种积极的钓法,竞技速钓就有高手不看浮漂钩饵入水后默数一、二、三就抬竿起鱼,而且常常双尾。  相似文献   

20.
台湾钓法     
5.看漂起竿 台湾钓法使用台湾浮漂,鱼咬钩时的浮漂动态和起竿时机,与我们通常的钓法有些区别。由于浮漂的灵敏度高,而且经过施钓前的调整,坠子、鱼钩等的重量与浮漂的浮力匹配得好,钩、线、坠等稍微受到一点影响,例如鱼在钓点附近游动、觅食等造成水的流动,浮漂可能出现一些晃动,当鱼发现饵料扑向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