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语符学是丹麦哥本哈根学派领袖叶尔姆斯列夫的代表语言学说。王德福的新著《语符学语言模型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语符学理论的专著。该书从语言模型构建的角度,对以叶尔姆斯列夫为代表的语符学理论体系做了系统梳理,对语符学的语言观、方法论及对现代语言学的影响,做了研究性的介绍。这本书,立足中国语言学理论研究的现状,试图将语符学本真、自足的学说体系阐释清楚,填补了语符学理论在国内尚无研究专著出版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语符学是丹麦哥本哈根学派领袖叶尔姆斯列夫的代表语言学说。王德福的新著《语符学语言模型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语符学理论的专著。该书从语言模型构建的角度,对以叶尔姆斯列夫为代表的语符学理论体系做了系统梳理,对语符学的语言观、方法论及对现代语言学的影响,做了研究性的介绍。这本书,立足中国语言学理论研究的现状,试图将语符学本真、自足的学说体系阐释清楚,填补了语符学理论在国内尚无研究专著出版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语符学是语言学史上最重要理论之一,长期以来国内忽视了这一理论的研究。在新世纪里,《语符学语言模型研究》作为国内第一部系统探索哥本哈根学派语符学理论体系的专著,让国内语言学界对这一现代语言学史上的重要学派的学说有了进一步认识。《语符学语言模型研究》提出的理论体系也为我们探求其他语言学理论提供了有益参照。  相似文献   

4.
曾龙华  汪奇文  周坤 《海外英语》2013,(7X):247-249
语言的象似性是相对于语言的任意性的一个概念特征,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一直以来,语言学中占统治地位的学说都认为语言符号是任意的,偶然出现的相似只是低层次的,不足以引起重视的。但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众多认知语言学家对这个观点提出了质疑,并且研究得出了一套较完善的象似性理论。了解语言在语音、词汇、句法及语篇上的象似性有着很突出的方法论意义,这尤其体现在二语习得过程中。通过掌握认知在语言规则中起的作用可以让语言学习者更有理据地学习,更有效率地学习。同时让学习者在习得词汇、句法、诗歌语篇等过程中提高了语言敏感性和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言的象似性与任意性之争已存在多年.目前国外的绝大多数语言学著作依然以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为蓝本坚持语言的任意性支配说,对语言的象似性与任意性之争并不作考虑.而汉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象似性属性在字词层面表现十分突出,因此,有必要将汉语的象似性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提出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汉英二语在称名方面的异同,说明二语在语言学中的地位:汉语在称名方面理据性多,英语的理据性少:理据性和任意性可以形成一个连续统,任意性和理据性并非截然分开的。  相似文献   

7.
结构主义的哥本哈根学派继承了索绪尔的思想,其代表人物叶尔姆斯列夫等人创建的语符学理论为现代语言学作出了很大贡献.这些贡献集中反映在其语言理论的创新精神、注重创建语言学的元理论以及注意吸收相关学科的科学方法论和方法等方面.语符学理论的不足主要是唯理主义的语言观导致的形而上学、极端的形式化追求以及为突出创新而提出的过多的概念术语.只有看到贡献和不足两个方面,我们才能客观把握一个学派的理论体系并用于指导汉语语言学理论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被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称之为语言的第一原则或基本真理,它有助于语言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由于汉语不同于印欧语系,是一种表意文字,因而并不完全符合这一原则。本文从语音、字形和意义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汉语语言的任意性。  相似文献   

9.
现代语言学把语言符号置于任意性原则的审视之下,字的研究则相对冷落。而记写汉语的字系统,恰恰体现出一种极强的、可论证的理据性思想。  相似文献   

10.
鲜芸 《语文知识》2011,(2):89-91
近年以来,符号的象似性原则蓬勃发展,成为认知语言学中一个很热的话题。作为与任意性原则相对立的一种符号学说,象似性认为语言结构与人的概念结构之间有很深的自然联系。汉语在语音、词形以及句法上都体现出了象似性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关于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还是象似的,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认知语言学兴起后,一些语言学家认为象似性是语言符号最基本的性质,对任意性的批评越来越多。事实上,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皮尔斯的象似性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对符号的定义不同,侧重不同的语言层次,因此,二者不具可比性。  相似文献   

12.
自1980年《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译本出版以来,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假说一直备受国内语言学家的关注。对于该假说,众学者主要在两点上存在分歧,即:语言符号是具有任意性还是理据性;任意性是否是语言符号的第一原则。而对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假说缺乏正确、全面的理解是引起争论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语言学界对任意性原则提出了各种挑战,但通过对索绪尔任意性原则的全面阐释可以发现:语言符号具有一定程度的可论证性,但不可论证是普遍存在的,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根本属性。  相似文献   

14.
语言符号的理据性与任意性的关系问题是语言学的根本问题之一,延伸到了语言符号的各个方面,不仅表现在句法层面,也表现在词汇层面。在词汇层面里又涉及派生词和单纯语言符号。而对于语言符号的理据性的争论焦点最终集中到了单纯语言符号上。该文以马秉义教授提出的原始语根假说理论来分析解释单纯语言符号的理据性的由来,由此说明语言符号的本质是理据性的。  相似文献   

15.
林莉莉 《海外英语》2012,(14):222-223,245
语言符号究竟是任意性还是象似性一直存在争议,索绪尔的任意性侧重从语言内部分析语言符号的关系;而皮尔斯的象似性则从语言的内部与外部整个系统来分析语言符号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文章旨在阐述任意性和象似性的概念,从而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对比和探索,通过举例说明二者是相互并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至今20多年以来,语言学界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讨论十分活跃,新的论著也越来越多,其研究涉及到语言符号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关系、任意性与象似性的关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并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论。本文试对此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回顾总结,并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音系学音位理论和特征赋值理论对中国手语的构词要素进行了音系学的分析。文章认为:中国手语的构词要素是由无意义的特征构成的,要素即“音位”。如其它人类语言一样,中国手语的音义关系既有任意性,又有相似性。文章认为,根据特征赋值理论,中国手语中的“书空”缺乏音系理据,因此从音系学讲没有充分的语言学资格。对中国手语的音系学分析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手语(包括各地方手语)是否具有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即音义之间的双层性和任意性。  相似文献   

18.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与任意性这两种观点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本文主要论述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分析各种争论焦点,并在认知语言学原理的指导下,论证了任意性普遍存在于语言符号内部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上,而象似性普遍存在于符号组合(语言结构)中。语言符号是任意性和象似性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9.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以来 ,国内一些语言学者先后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从象似性的角度对任意性原则提出了质疑 ,甚至认为象似性是语言符号的基本特征。本文肯定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指出任意性普遍存在于语言符号内部的能与所指之间的关系上 ,而象似性普遍存在于符号组合 (语言结构 )中。  相似文献   

20.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像似性或者任意性和理据性的争论由来已久,直到目前仍然没有定论。本文从语言符号的微观角度入手,以构成人类概念系统的基本方位词为例,对英汉语料进行考察和对比分析,从而提出像似性虽然普遍,但归根结底只是任意性的补充。另外,语言符号的性质不能一概而论,语言符号的性质会因为语言的差异而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