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傩是中国远古时期先民们全体参加的驱疫逐邪的巫术祭祀活动,它存在于多个民族之中。近年来,关于土家、苗、侗、仡佬、汉等民族的傩文化研究已经大规模展开,而关于瑶族傩文化的广泛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与开发。瑶族与巫傩文化渊源颇深,巫傩与道教关系更是紧密。本文从瑶族与傩文化的渊源以及傩文化与巫、道教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来探讨傩文化保护的意义,并提出了一些对其进行研究和保护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人传统宇宙观乃至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先民们的生活与日月等天象紧密相关。日月星辰都得到了古人虔诚的祭祀和礼拜,人们在生活中寻求日、月的庇佑与启示,也依此建立了一套认识天上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方式。传之后世,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意象,是我们了解先秦历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用祭祀的方式来缅怀先祖、纪念对民族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使之流芳千古,激励后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近几年,清明节在陕西黄陵县祭祀黄帝陵的活动已成为国家大典,对黄帝和祭祀文化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比较活跃的时期。4 月 4 日至 4 月 8 日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历史博物馆等研究机构的50多名学者,在西安和延安举行的“黄帝祭祀与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反映了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部分研究成果。一 祭祀黄帝是封建迷信吗黄帝是人不是神研讨中,一些学者对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的黄帝观和黄帝祭祀观提出了不同…  相似文献   

4.
对文化遗存祭祀方式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本文将大凌河流域红山文化遗存作为研究对象,立足大凌河流域遗址对其文化遗存的祭祀方式,从干流红山文化遗存、支流红山文化遗存及祭祀方式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其中祭祀方式的理论研究中主要论述墓祭、庙祭、炊祭等方式。期望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祭祀仪式是群体借由祭祀活动表现对主宰自己命运的神灵或祖先的尊重、崇敬,并表达内心需求、期许生活美好等意义,但不同的行为表现隐喻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以汉族"春节"与回族"古尔邦节"中祭祀仪式作比较,具体分析其民族文化内涵及普同性功能。  相似文献   

6.
道教斋醮仪式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斋醮是道教祭祀仪式的名称 ,道教斋醮在世界宗教祭祀中独树一帜。本文通过对“斋”、“醮”内涵的辨析 ,认为道教灵宝斋法、正一醮仪的产生 ,不同斋法、醮仪的配合使用 ,使道教具有完备的科仪格式。在道教兴盛发展的唐宋元明时期 ,斋醮仪式成为国家祭祀大典 ,并成为民间传统祭祀文化的主流。道教斋醮具有济度、祈禳的宗教功能 ,斋醮是道教思想的仪式化反映 ,它充分显示宗教仪式象征的特质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摄欣赏     
《文化交流》2009,(5):46-47
绍兴吼山巨大的石蘑菇与突兀高耸的石骨朵实属奇观.这是先民们开山采石时留下的遗迹,体现了人类自身力量的“鬼斧神工”。作者抓住了景点的特色.在春意盎然时机按下了快门,崖下石丛中的烟雾.增添了画面的诗情与画意。  相似文献   

8.
刘仙娘信仰流传于广西富川平地瑶与汉族杂居区。刘仙娘被当地民众称为保护神,祭祀活动频繁,民众信奉度高;此地区流传着有关刘仙娘丰富的民间传说,暗含着丰富的地方文化。近年来,学者们开始研究此民俗事象,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采用田野调查和查找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文献以及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性概述。  相似文献   

9.
苏晓红 《文化学刊》2009,(4):148-151
《仰婀莎》是苗族古代爱情叙事长诗,是苗族“最美丽的歌”,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诗歌再现了苗族先民的社会管理方式,反映了苗族的图腾崇拜、婚姻习俗和舅权制度等,文化内涵丰富,寓意深远,是传承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利用好这一载体,有利于促进民族精神的凝结和绵延,对构建苗族地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说文解字》看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一部文字学专著,《说文解字》同样折射出许多历史文化内涵,如其中的女部字就反映了先民时代的女性审美意识,由于当时的文字话语权掌握在男性手中,因此这种审美意识必然是出于男性的视角。本文即探求部分女部字中所折射出的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1.
戚永晔 《文化交流》2010,(11):37-40
2010年9月21日,来自世界多国孔子学院的领导相聚衢州孔氏家庙。他们在衢开展“孔子嫡裔家乡行”活动,祭祀孔子先圣,体验柯城儒风,感知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辽西古文化区原始雕像艺术为基础,阐述了原始社会时期人像雕刻在材料、生产方式和艺术造型上的发展脉络,针对雕像艺术特有的宗教内涵,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与雕像艺术发展的关系,从雕像制作者的视角出发对雕像艺术的形象发展和复制进行分析与比较,提出原始先民们对于雕像形式的模仿与创造的基本模式以及辽西古文化区雕像艺术对周边其他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早期先民的祭祀活动仪式是中国古代戏曲的原型,尽管还有古代贵族的娱乐活动等补充性泉源。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都受到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而呈现出自身特点。直到秦汉,中国古代戏曲一直处在羸弱病态中,直到盛唐才见起色。南宋时,中国戏曲终于拥有完备形态。到元杂剧,中国古代戏曲终于到达巅峰。元杂剧呈现出成熟文本样式、交错时空呈现和诗化语言表达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4.
"山形彩车"(以下简称为"山车")在日本传统祭祀尤其是都市祭祀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地位,其最初起源于平安时期大嘗祭中的"標山"。江户时期,各藩藩主争先恐后地将造型华美的山车引进祭祀中,爱知县亀崎町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始了以山车巡行为主的潮干祭祭祀活动。本文在归纳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公开史料,以及笔者在考察地发现的未公开的史料为依据,还原潮干祭历史变迁的原貌,并着重探讨山车对于亀崎氏子们的历史意义及作用。  相似文献   

15.
崇蛙文化是壮族原始蛙图腾崇拜文化现象,其文化的形成反映了壮族先民的社会文化心理。通过对壮族崇蛙文化事象的具体分析,可知其文化事象与壮族长期的以农耕稻作为核心的"那"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蕴含的朴素生态审美思想对当下推进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国藩 《文化学刊》2015,(2):30-43,2,241
本文从三方面论述敦煌唐人祭祀鲁班神风俗与《周易》的关系:敦煌道教行业保护神——鲁班祭祀风俗及其巫术流变,敦煌道教行业保护神——鲁班与《周易》卜卦,敦煌唐人祭祀鲁班崇尚其德与《周易》及瑶族信仰鲁班之比较。这些研究有助于推进敦煌鲁班神文化的研究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汉族文化中的关公信仰自传入蒙古地区之后,逐渐渗透到蒙古民众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蒙古佛教寺院每年定期举行关公祭祀仪式来纪念关公及众眷属,对于僧众、民众来说,关公祭祀仪式有着不同的宗教体验和心理体验。基于此,本文从宗教学、社会学角度探析蒙古佛教关公祭祀仪式的功能,并阐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文刚 《文化学刊》2012,(5):162-167
自古以来,海南人都有嚼食槟榔的生活习惯,并形成了丰富的槟榔文化,槟榔成了海南人婚姻、社交、祭祀和拜年习俗中的必备用品。海南槟榔文化的形成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经济与生产活动。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承、黎族审美观念和汉文化的影响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末,我和同行们到温州采风,临返京时,一位朋友告诉我,说苍南四季柚刚刚获得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在这以前,历届的全国性评奖中,也都获得过各种殊荣。近些年来,温州的城里人,早早把第二年还没有结出果实的柚子树,都付上定金,第二年随行就市,结多少,要多少,全包了。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滇西北盐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女性生殖崇拜问题的梳理,围绕盐业祭祀活动中的女性生殖崇拜、盐神传说中的女性生殖崇拜问题,论述了其中所具有的山地盐井聚落经济生活模式、生态文化意义及其对我们现代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