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李迎霞 《职业圈》2014,(21):10-13
企业文化融合是关于跨文化企业中既有文化的命题,分属文化扩散范畴。企业的跨文化情景,各种既有文化即多元文化的表现、实质、作用机制,构成其中的基本问题。多元文化的实质是社会化的信念和欲望,具有塑造企业的力量,文化的扩散遵循社会模仿律,即发明、模仿、对立的社会模仿机制,传播是扩散的前提和关键环节。多元文化经由文化扩散机制,即模仿律作用产生新的企业文化的进程,即为企业文化融合,其中传播的作用不容小觑。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对企业文化融合进行干预的理论依据,启发了介入重点、方式和策略。法国社会学者塔尔德关于文化、人格、传播、社会模仿律的洞见,传播学中的一些理论假说,企业文化融合相关案例等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2.
瑜伽的梵语词义是联接,传统瑜伽修习的目标是个体人与永恒的联接与合一。不同的传统宗教或文化中都存在着人与永恒合一的思想和实现方式,在这个意义上讲,它们都包涵了瑜伽的目标。虽然不同宗教文化中具体的实现方式和途径有所不同,但其实质都是心灵的转变与人格的完善。人格瑜伽是忽略各不同宗教或文化的具体形式的差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实现人格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陈凤琴 《职业圈》2014,(28):41-43
文化是一个以文化人的过程,只有实现化人这个目标才算发挥了文化所应有的功效。化人的过程其实就是使文化贯穿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落实到人们的行为习惯中,形成一种集体的人格。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如此。把文化转化为职工的集体人格是企业文化建设应当重视的一项课题。  相似文献   

4.
翻译作为语言之间信息转换的桥梁,不仅是一种符号传递行为,更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的传递行为。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阐述翻译过程中译文的文化缺省,分析了文化缺省的形成机制,并就此提出文化缺省补偿对策,及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选用音译法、意译法、增益法和归化。  相似文献   

5.
正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中西文化的互相对话是当今时代文化发展面临的基本语境,由于语言的差异和文化本源性差异,文化中一些核心词汇的翻译成为客观、原汁原味地重现其文化内涵的重要环节。翻译不仅是不同民族语言之间的传递,更是文化信息的交流和传播,由于民族生活和文化之间本源性的差异,决定了翻译是文化呈现的过程,同时也可以是创造和再创造的过程。语言翻译,其目的在于输出文化,在中西文化对话的  相似文献   

6.
玉茗 《职业圈》2014,(13):83-85
东方电子把造就知识工作者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最大财富,实行《职业导师制》《员工成长树计划》,打通了员工成才的快车道,创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中心”,为员工提供心理咨询帮扶,引导员工提升心智、完善人格,增加幸福指数,倡导终生学习,做到高层引领、中层跟进、全员参与,培养高素质、高技术、高创新意识人才队伍。经过多年努力探索打造出了以“感恩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把东方电子每一个业务单元都变成了“幸福工作坊”。  相似文献   

7.
英国当代作家贾斯汀·希尔2004年获毛姆奖的作品<天堂过客>,成功地刻画了中国唐代女诗人鱼玄机的文学形象.希尔借用鱼玄机的诗歌,重塑了自己心目中的鱼玄机形象——凝结中华文化于一身的女诗人、女道士和真情无望的寻觅者.作者还赋予了鱼玄机以叛逆性格和独立人格,使得历史人物具有了现代意义.<天堂过客>是中英文化的和谐奏鸣,是作者对中国文化深度把握的自信体现.鱼玄机既有中国传统女性性格特征,又具有西方独立女性性格特征,这两种性格融于鱼玄机一身,实质就是中西两种文化在<天堂过客>中的交融.在全球化语境下,<天堂过客>中鱼玄机的形象犹如一株开在异域的浥露幽兰,连接历史和当下,凸现出跨文化交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沟通?沟通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交流并理解信息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激励或者影响他人的行为。沟通包括信息的传递和对信息的理解。信息首先是传递。只有信息经过了从信息源传到接受者的传递过程,才完成了沟通的第一步。其次,沟通需要对信息的理解。传递者、接受者对同一信息能相互理解、相互了解彼此的感受,充分互动交流,并且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9.
老龄化问题的实质是一种文化价值观念的认同问题,即以何种思维方式及价值取向来认识和评估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形塑健康向上的老龄文化有利于为解决老龄化问题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有利于促使老年人在再社会化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价值,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和谐文化的构建。我们应通过以宣传为先导、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加强老年人权益维护、促进代际交流和沟通等方式和途径,来为形塑健康向上的老龄文化创造必要前提和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2014年6月23日,原名为“丝绸之路”的“‘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文化申遗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丝绸之路在长达3000年的时间中,人员和货物不断交流,由此带来知识、思想、信仰、风俗传统的传递和交流。20世纪初,敦煌文献文物被外国人大量带到国外,丝绸之路的国际研究得以发轫。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个以文化人的过程,只有实现化人这个目标才算发挥了文化所应有的功效.化人的过程其实就是使文化贯穿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落实到人们的行为习惯中,形成一种集体的人格.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如此.把文化转化为职工的集体人格是企业文化建设应当重视的一项课题.  相似文献   

12.
对常识、共识与共情进行概念和内涵辨析有助于为高效能跨文化共情传播提供一种理论思考。共情的对象是差异性的文化常识而非共识。在实现共情的要素中,语言交流是重中之重,因为语言是解码和编码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帮助理解和分享他者情感与体验,助力达成跨文化传播的共情结果。而使用语言过程中保持和传递善意,是达到共情的重要前提条件。在跨文化交际中,常识、共识与共情所需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常识需要了解和知道;共识需要尊重和包容;共情需要换位思考。  相似文献   

13.
电子邮件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和传递信息的方式,SMTP服务器实现Internet上邮件的传递。在分析和研究了SMTP协议后,提出了一种基于Java的SMTP服务器模型。其优点是配置简单、安全高效、跨平台和容易扩展等。  相似文献   

14.
大学教育的本质是通过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来完成文化的传承,培养国家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大学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不仅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学习体系,还要构建一套完善的人格培育体系。文化载体则是人格培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大学文化要起到影响人、感召人、引导人、约束人的作用,就要能在尽可能多的时空,以尽可能丰富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些形式就是文化载体,它承载着先进的文化精神、文化模式和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5.
由于人格的本质就是自我,所以人格心理学派在研究时都会以自我为核心,阐述其基本观点。人格心理学理论的实质,也就是关于自我的人格心理学理论。长期以来,许多心理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以"自我"为核心,提出了许多人格理论,这些经典理论对我们如何认识自我及开展自我发展教育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梁桂泉 《职业圈》2007,(3X):141-141,150
所谓教学语言艺术,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所教的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语言修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同时是人格与魅力的展现.文章以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为载体.论述教师在课堂语言中所展现的人格与魅力。  相似文献   

17.
蒋洪峰 《职业圈》2010,(28):72-73
现代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企业文化的碰撞与竞争,文化的丢失必然带来企业的畸形,企业文化已成为电力企业不断发展、进步的关键力量。文章简述了企业文化的原则及压力,并以南网方略为例简述了建设电力企业文化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8.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文化管理。文化管理的要义在于为企业确立一套价值标准,以此来判别事物的好坏对错、成功失败、善恶美丑。思路决定出路,创新赢得主动。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质就是一种感情投资。但感情投资虽然风险最小、回报最大,但必须付出真心、倾尽全力,才能有好的效果。近年来,以“贴近员工、贴近管理、贴近市场”为主要特征的员工思想动态分析运行机制,为企业发展凝聚了力量,为打造和谐企业文化实现战略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儒学的地位及儒学研究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学是包含着中国人生命气质的一种世界性文化资源。其作为一种文化资料的实质是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共存发展的背景中突显出来的 ,所以儒学研究也应该走出中国 ,走向东方 ,走到世界的大文化氛围之中。要面向全人类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 ,应打破自我中心的心态 ,要重视与其他文明系统的交流和对话。当今 ,儒学研究的发展 ,儒学的生命力在于普及和传播。  相似文献   

20.
委婉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文化现象。随着各国交往的日益密切,翻译时对委婉语中包含的文化因素的处理引起了学者的关注。本文以中国古典文学《红楼梦》中的委婉语及其英译本为例,探讨在翻译中如何使用直译、释义或加注、代换,以及意译等方法将原语文化传递给读者,以实现文化等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