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午最后一节体育课是一乙班的。上课铃响了,正准备喊学生到操场集合,突然下起了大雨。这老天爷真会捉弄人,充分准备的室外课怎么上呢?室内课我又毫无准备,面对教室里跃跃欲出的学生,我顿时不知所措。站在我眼前的两个学生却正在投入地做拍手游戏:“你一,我一,一休哥;你二,我二,肩老二……”于是,我灵机一动,干脆去跟学生学做拍手游戏。听说老师要学游戏,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嚷开了:“老师,我教你。”“我!”“我,老师……”看着学生们高高举起的小手,着急的眼神,我乐了,随手指了一个学生(田敏)让他教我。“你一,我一,一休哥;你二,我二,肩老二;…  相似文献   

2.
我还在上学时,一天到新华书店去买画册,看到许多青年人在抢购一本名叫《鹰击长空》的长篇小说,写的是一个中国农民青年驾战斗机打下美国“王牌”驾驶员的故事。我很好奇,于是也买了一本。从此,作者王忠瑜的名字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后来我成了一名新闻工作者。有一次,正值“八一”建军节,我去采访一个大型书画笔会,在会场内,看到一个人挥毫写了一幅“鹰击长空”的大字,笔走龙蛇,十分潇洒。我赶过去给他拍照。经人介绍,原来他就是王忠瑜。我喜出望外,一把握住了他的手说:“忠瑜老师你书写的好,字写的也好!”他谦虚地说:“我只是爱好吧!”介绍…  相似文献   

3.
<正>刚开始做游戏,就有人告状:“老师,他们都不愿和陈利牵手”。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个黑黑的、从来就没有好好上过课的调皮小子。这孩子,爸爸是卖煤的,妈妈长期生病,没人管,撒野惯了,上课时站不住,一不注意,他就会从队伍中溜出去,一个人玩去了。不管他表现怎么样,我不能不管他。我很生气:“怎么回事,陈利,伸  相似文献   

4.
<正> 地处北京远郊县的怀柔县第一小学,有位体育教师叫王海涛,在学校体育岗位上奋斗了四十年,几经挫折,却未能泯灭他对学校体育的那份情、那份爱。而今,他已到了退休的年龄,却仍坚持在体育教学第一线。当记者采访他时,他激动地讲述了四十年来的教师生涯和退休前的愿望—— 1993年10月20日那一天,我和往常一样,清早来学校带早操。当我站在领操台上,却意外地发现六名学生手持鲜花向我跑来,这时校  相似文献   

5.
深情的往事     
我与《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的交往,细算起来,应始于我1981年在天津体育学院读教练员专科时。当时,在天津体育学院喝的是咸水,但孙少强老师的心理学课程却使我感到甜蜜和兴奋。他偶尔发牢骚,如“我不用看‘人到中年’,看看我自己就全明白了”,但他永远带着向上眯着眼睛的微笑。有一次,他在课上让一个学生躺在椅上做一个什么心理学演示,让我很着迷。那时,我暗下决心,我要考研究生,考心理学的研究生,去学心理学,去做心理学的老师,实现我儿时要做老师的梦15年后,我考  相似文献   

6.
“一线话题”的朋友,你们好啊!读完第一期“一点通”储老师的文章《心灵的震撼》,我的心也被震撼了。 在我所教的班级里也有一名学生,因患小儿麻痹症而活动不方便,在课上却表现得非常顽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十分喜爱上体育课。 记得去年的一次县级公开课,我想:为了学校的荣誉,仅仅就是这么一节课不让他上能怎么样啊!于是我就决定不让他上这节课了。我似乎比储老师处理得更利索,课前我直接找到班主任老师,请她告诉那名学生公开课那天干脆就别出来了。课后,我们同组的一位老师半开玩笑地对我说,你怎么没让他上课…  相似文献   

7.
健康妙语     
我曾采访过一个快乐老人,他每天都会写“福”字日记,比如说“我今天跟老王下棋赢了三局,福!”但有一天他的日记是“我今天出了车祸,福!”我就问他出车祸怎么还是“福”呢?他大手一挥,说:“我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我不缺钙。”  相似文献   

8.
那是一节五年级的体育课,刚刚开始集合,就有学生忽然大声喊起来:“老师,老师,他们打起来了!”我一看,原来是这班那个出名的“捣蛋鬼”,与一位较老实的学生发生了冲突。我二话没说,当着全班学生的面狠狠地批了“捣蛋鬼”一通,可他不服气,居然和我吵了起来。我愤怒了,在全班学生面前我的自尊心受到了强烈的挑战。我气急败坏,“你不想上就走!”他真的转身就走了。我怒气未消,对全班同学大声吼着:“这节课没法上了,回教室上室内课”。  相似文献   

9.
小学时,瘦弱的我常常因病而被老师和同学送回家里,父母常常为此而感到苦恼。这种苦恼伴随着我进入了初中,直到学校来了一位新老师,他的课使我有了转变。新老师姓王,刚从师范学校毕业,个子不高,瘦削的身材、黑黑的眼睛里透着自信。农村学校老师少,他教我们代数和体育。单调而枯燥的代数课却让他上得很有趣,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特别是他在篮球场上娴熟地运球、突破、分球和准确的投篮,很快就使他成了全班同学崇拜的偶像,很多同学(尤其是女生)整天就爱跟着王老师转。有一天,学校来了一大批老师要观摩王老师的课,教学内容是“纵箱腾越”…  相似文献   

10.
<正>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有一件事总使我难忘。那是在一次体育课中,当课进行到30多分钟时,天气突然下起大雨,学生们纷纷跑向避雨处,可就在这时我意外地发现该班“调皮大王”在冒雨收拾海绵垫子。于是我过去和他一起将垫子搬回器材室。下课总结时,我表扬了他,并号召大家学习他这种精神。没想到此事立即在班上引起强烈反响,同学们一时议论纷纷。事过之后,那位“差生”开始在体育课上有了转变,这时我有意识地多接触他、关心他,有时也让他负责一个小组的活动,他都非常认真、积极一丝不苟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与过去表现得截然不同了。放寒假前夕,班主任也向我谈起该生的转变,但却不知原因,经过说明后,班主任对此感到由衷的高  相似文献   

11.
罗京生  丸子 《游泳》2010,(2):16-17
么正杰是个低调的人,担任中国游泳队总教练以前,媒体上很少能够看纠他的名字。他通常回避记者,如果你找到他,他会说:“你还是去采访某某教练吧,他的故事多。”笔者就有过多次这样的经历。前不久,他总算答应接受我的采访。在国家训练局游泳馆办公室里,我俩长谈了一个多小时,使我对他又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我当学生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到我家去家访,他说的一句话,让我终身难忘:“教师做的是良心活,对得起每一位孩子就行了。”如今,我也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这句话成了我的为师之道:凭良心教学,对得起每一名学生!为了对得起每一个学生,我把主要努力方向放在体育课堂教学上。为了让课  相似文献   

13.
漫画幽默     
令人惊奇的球员 俱乐部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你们知道那位花1000万美元买来的新前锋吧,我称呼他为“令人惊奇的球员”。 ——为什么?他踢得不怎么样啊。 ——因为每次他踢球的时候,我总会惊奇;我们为什么会把他给买来呢?现在改踢后卫了 有一个球员去看医生:  相似文献   

14.
记得那是六年前,我有幸参加市青年教师优课评选:活动,其中有一节课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那是一节二:年级“前滚翻”教学。教学过程连贯、环节设计新颖,;教学方法巧妙。尤其是老师当时纠正学生错误动作的环节,为我后来的体育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启发。记得当时很多学生在练习中出现“低头不含胸”和“前滚分腿”的错误动作。放在平时,我们一般处理办法就是教师结合自己示范反复讲解,再让学生练习。而这位老师却没有这样,他主张让学生自我去感悟、体验动作。只见他把学生常规性地集中后,“机智”地让所有动作有误的学生解下红领巾,要求“低头不含胸”的同学,用下颚夹住红领巾;“前滚分腿”的学生,用两膝夹住红领巾,同时结合自己的示范讲解,再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动作要领。“哇塞!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记得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学校安排我任教初三的体育课。那时,我一心想做个好老师,就想把大学里学到的“十八般武艺”全部搬到教学中来,轰轰烈烈地干番大事业,所以,我对学生的要求异常严格。有一次上课,我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了枯燥乏味的队列队形练习,并以军事教官的眼光审视着学生的练习情况,而学生朱××一开始就显得“心不在焉”、“吊儿郎当”,动作总是慢半拍不到位,经过反复的集体练习他就是跟不上集体的“步伐”,我一气之下就在全班学生众目睽睽之下把他“揪”到前面,狠狠地训斥了他一顿,勒令他单独当着大家的面练习!导致他下课时带着愤怒…  相似文献   

16.
故事要从一篇日记说起。一天,班主任老师递给我一篇日记说:“熊老师,你看我们班朱迪写了一篇关于体育课的日记,还挺感人的。”我接过日记看到:“……每到体育课时,我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上体育课,又怕上体育课,因为我每次都是最后一名,从未成功过,可今天我成功了,还当了冠军,我要感谢接力棒!”是的,回想起那节课,朱迪的成功,应说感谢接力棒,是接力棒帮他“长高”啦!是接力棒帮他“跳”起来啦!“老师,我摸到最高的那个球啦!”、“老师,我也摸到了!”“老师……”这是我设计的单脚起跳触摸阶梯式空中悬挂球的课堂教学情境。你瞧,同学们那一个…  相似文献   

17.
“可以开始了吗?”王海川端坐在电视机前问我,他说的“开始”是指我对他的采访,约好了晚上六点半到国家男排的宿舍里去找他,我到的时候,发现他也一秒不差地等在那儿了。 “就在这儿吗?”我指指正在哇啦哇啦的电视机,他却坚定地点点头,“就在这儿!”后来的闲谈中,我才知道,他苦练一天最大的愿望就是洗完澡躺在床上看电视,“这是我唯一的娱乐”,因为这个原因,即使是有记者采访,他也不愿意放弃这点享受。 于是,在电视机的伴音下,我开始了有史以来最艰难的采访……“问吧!”他摆出一副被动挨打的采访姿态,在我 看来,一丝不…  相似文献   

18.
“你该去写写王承光。”富拉尔基的一位领导同志特意到本刊编辑部找我说,“这个人有写头。”“可我还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呢!”我说。“名字并不重要,”他说,“重要的是,他的速滑队员在全国少年赛中夺了10来块金牌。”于是,我采访了他——富拉尔基业余体校速滑教练王承光。王承光年近五十,寸头,长方脸,四肢粗壮但个头不高,看上去完全是个普通人。事实上,他也是个普通人。在他几十年的生活中,有过希望也有  相似文献   

19.
去年7月19日,天气特别热,我在自家的渔具店里,闲来无事翻看《中国钓鱼》杂志,儿子家乐跑了过来,拉着我的手说:“爸爸,我们去钓鱼去吧。”看着他稚嫩的小脸,我说:“不成,天气太热,会给你晒坏的。”“不行不行,我就要去嘛,我的暑假作业做完了。”儿子着急的说着。这时从店外进来一人,是我的老钓友孙老师,还没等我开口,他便说:“赵军,我们今天晚上去钓鱼吧。”“好啊好啊!”儿子家乐拍着手跳了起来。看着儿子高兴的样子,我说:“好吧,等天气凉快下来,我们就去。”  相似文献   

20.
熟翻我的 棋友们大多亲 切地叫我“小 林”,其实我已 过不惑之年. 可以称“老林” 了。 我是 1959 年出生的,少 年时代追随前 辈棋手、“扬州 三剑客”之一 朱剑秋老师学 棋。朱老师对 我的成长帮助很大,到我后来进上海市队以后.他还十分关心我,有棋友去看望他时,他还常会问棋友:“阿拉小林棋下得怎么样?” 70年代中期,我进入上海市象棋队,又得到胡荣华、徐天利、朱永康等师长的指点,棋艺长进得更快了。1976年,我参加了在兰州举行的全国少年赛预赛,跻身决赛圈(后来决赛因故未进行)。当时与我一起参加“比武”的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