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昌利 《内江科技》2011,32(4):148-149
本文从流变力学原理出发,结合黄氏破裂压力模型,估算出了油田合理注水压力范围,然后从注采系统建立渗流体系出发,确定注水井的合理注水压力。  相似文献   

2.
于波  高达  潘广明 《内江科技》2010,30(1):95-95,152
注采比是表征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注采平衡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以正理庄油田断块油藏为例.根据地层压力变化与注采比关系确定了合理注采比。从油藏工程原理和矿场实际分析了造成矿场合理注采比大于1.0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油水井地层压力的差异、矿场注采比计算不一定满足物质平衡方程、注入水的外溢、矿场统计注水量的偏差。  相似文献   

3.
以胜利油田永3典型断块油藏为例,叙述了半封闭型断块油藏的中高含水期油田井网形式优化以及后期的合理注采方式研究。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半封闭型断块不同形式断块的井网形式和注采形式,是优劣较为直观的好方法。通过对半封闭型式的井网形式与注采方式进行优化,分析了不同形式的井网形式与注采方式下的面积波及效率、采收率、累计产油量、含水率等数值模拟结果,针对半封闭型断块提出了最优化的井网形式以及注采方式,为油田今后生产提供最为有利的理论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卫七块位于文明寨油田构造北翼,整体是由一系列断块组成的复杂构造油藏,断块破碎,仍有未认识到未被控制的小断块存在;储量动用不充分,局部注采不完善。开展了精细地层对比、断裂断层研究、微构造研究,精细井网调整研究,合理部署新井,完善注采井网,实现储量最大动用。  相似文献   

5.
郑阁  杨东兴 《内江科技》2010,31(2):91-92
油砂山油藏Ⅴ-Ⅵ断块油水同层多,面积小,分布分散以及注采系统尚未完全建立,区块注采井网不完善。导致地层能量亏空严重,油藏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低,油藏高度低。针对一系列开发出现的问题,本文通过动态分析方法来研究Ⅴ-Ⅵ断块剩余油分布规律,弄清断块剩余油的分布规律,然后进行井网论证与部署,完善其注采关系,并进行预测,为下步提高开采速度和产量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6.
复杂断块油藏经过几十年的开发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后,注采关系更加复杂、层间及平面矛盾日益突出、井况问题不断加剧。在剩余油潜力研究基础上,对枣1266断块层系重组进行可行性分析,建立了两套注采井网,从而达到了层系清晰、井距合理、井网独立的目的。预计重组后,油田可提高采收率6.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二三结合"开发模式,即二、三类油层各自独立部署一套井网,同期布井,同步钻井,协同射孔,完善注采,平衡压力,先期水驱,后期三采,实现二三类油层同步开发。该试验区水驱开发阶段从2007年开始,经过近9年的水驱挖潜试验,含水已经接近98%,即将进入化学驱开发阶段。在化学驱前,通过结合开发实践,筛选确定了注采井网适应性评价、注采压力系统评价、采收率及可采储量评价、含水率及含水上升率评价、注水利用率评价、递减率评价等13项特高含水期油田的综合开发评价指标,以行业标准为依据,确定了各项开发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针对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弊端,提出了一种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准确、适用性更强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终综合评价了二三结合开发模式水驱阶段开发效果,标定水驱最终采收率,对二三类油层的开发调整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石秀 《内江科技》2011,32(8):103-103,113
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勘探开发程度较高,但因其断裂异常发育、构造严重破碎,油气藏特征十分复杂,导致勘探难度加大。复杂断块油藏描述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断层识别、平面组合及断块的划分。利用地震剖面常规解释方法,断层组合方案存在多解性,使断块的划分与地下实际情况相差太远,造成井网不合理、注采系统不完善。相干分析技术可理顺断裂关系,合理组合断裂系统,确定断层的平面走向和切割关系,使精细断层描述更准。  相似文献   

9.
垦东32断块热采井产量占到该块总产量的70%,随着08年区块加密调整,12口水平井注汽投产,热采规模不断扩大。本研究从区块油藏地质特征入手,结合吞吐井开发效果与室内研究,对注汽参数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使注汽参数与区块储层特征相配套,最大限度提高吞吐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王58断块注水开发效果。采用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全面提升了断块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1.
张秀民 《内江科技》2006,27(3):136-136
王102断块是开发15年之久的逆牵引背斜构造油田,已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本文介绍了王102断块基本概况,分析了断决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下步的重点措施是完善注采井网:完善沙一段注采井网,恢复地层能量,提高油井单产液量;沙二段增加注水井点,改变液流方向。  相似文献   

12.
张红梅 《内江科技》2004,25(4):49-49
本文论述了进一步提高断块开发水平,通过调整和完善注采井网,实现河74断块低渗油藏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3.
《内江科技》2015,(3):43-44
南海西部复杂断块油田开发生产中存在注采关系复杂的问题。以渗透率、注采压差等12个动静态参数为分析参数,建立优势渗流通道动静态参数识别标准。以层次结构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计算权重、一致性判断等数学手段,建立了优势渗流通道模型,准确识别了杂断块油田优势渗流通道,认清注采关系。并根据优势渗流通道的分布特征,应用于涠洲12-1油田,提高油田整体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4.
注采耦合技术是近几年形成的一种针对高含水断块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本文以胜利油田梁13-斜54井组为例,介绍了该项技术在一注一采井组的试验过程及效果,通过经济评价分析,注采耦合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注采敏感井组的开发效果,提升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5.
张英利 《内江科技》2004,25(4):39-39,42
“两个重建”是指在油藏开发过程中重建复杂断块地质模型,重建油藏注采井网。重建复杂断块地质模型是通过区域断裂系统、区域构造单元划分,确定断块区的主要构造格局、构造单元;通过区域成藏规律研究,确定断块区各个构造单元的主力含油层系;通过加强储层研究,搞清构造、储层对油藏的控制作用;通过大比例尺、小间距  相似文献   

16.
针对赵108断块油藏地质条件,采用可动凝胶和网状树脂相结合的复合深部调驱技术,对6口注水井进行调剖.通过对深度调剖井组进行注采分析,进行调驱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该复合调驱体系取得了一定的开发效果和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7.
注采平衡图版是通过注水油藏物质平衡原理及油水井压力剖面平衡式推导出来的注采平衡关系图版,由不同井底流压下的日产液量与地层压力关系曲线与不同注水压力下的日注水量与地层压力关系曲线交绘组成,图版上每一个交点都表明日产液量、日注水量、油井流压、注入压力和地层压力之间的平衡关系。并由此判断目前压力水平是否达到注采平衡,确定合理提液方式,指导注水油藏开发调整。  相似文献   

18.
陈玉丽 《内江科技》2011,32(4):140+130-140,130
为探索特高含水期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途径,2008年在二区74-81单元进行注水结构优化调整。在深化单元油藏开发特点认识的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规律、合理地层压力水平、扩大水驱波及体积途径、注采结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注采结构调整措施,使单元地层压力得到控制,注采结构得到了优化,控制了含水上升速度,强化了油田稳产基础。  相似文献   

19.
苏丹1,2,4区层状边水油藏经过10年的高速高效开发,已经进入高含水开采期,逐渐暴漏出层间矛盾大、地层能量下降、含水上升快等问题,油田产量递减趋势明显,稳产难度增大。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开发动态分析、剩余油研究、层系井网研究及注采压力系统研究,制定出合理的调整对策。在此基础上,利用加密井、水平井、堵水、侧钻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周章权  魏新宇 《内江科技》2010,31(11):135-135,143
王102断块在高速开采过程中产生了采油速度过高,含水上升快,老井递减大,主力油层生产负担重,地下亏空大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开展了精细油藏描述,重建油藏地质模型,重新评价断块水淹特征、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潜力区的工作。在此基础上,采取了补充完善井网,进行主力层系注采调整,充分挖掘层间潜力,合理调整产液结构等一系列措施,从而使开发中存在的矛盾得到一定的缓解,各项开发指标得到有效控制,"控水稳油"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