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物理中考或竞赛中,为了考查考生的思维灵活性,常会采用一些已知量与待求量之间关系较为复杂的习题.对于这类习题,如果采用常规解法,往往显得烦琐难解,甚至无法得出正确的结果.同学们,若我们变换思路,发挥想象,虚拟一个恰当的物理过程,构建连接已知与未知的桥梁,常能化难为易.以下通过具体例子介绍该方法的应用,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自提问”习题就是指:在习题中只提供已知条件,而无具体问题,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已知条件尽可能地推算出题目中各种潜在的未知量的值,即你认为根据已知可以求出哪些相关的物理量,笔用下例来说明其作用。  相似文献   

3.
解答物理题大都是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利用所学的物理规律,求出要求的未知量,因此习题中的条件是解题的根据和前提,但一般习题中已知条件并不是明确地指出,这就需要对条件进行挖掘。那么如何挖掘物理习题中的条件呢?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中考试题不断推陈出新,题型变化令人眼花缭乱,这就要求学生能灵活的解题。运用物理知识解答物理题目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是分析、比较、综合、演绎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而分析和综合法是解答物理习题、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方法。分析法是“逆流而上”,从所求量出发,根据一系列的公式、定律,最终和已知量联系起来,即所求量完全可用已知量表示(思路通了,便可着手计算)。综合法是“顺流而下”,从题目的已知量出发,根据一系列公式、定律,递推有关物理量,最终得出所求量。  相似文献   

5.
物理习题中隐含条件的寻找李世明学生在学习物理课时常感到课程较难,主要表现在习题不会做,有较多的难题。这主要是学生对习题中所研究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不清晰,有些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找不出来,从而也就无法下手做题。本文拟通过试题分析,讨论一下怎样找出习题中...  相似文献   

6.
解答物理题大都是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利用所学的物理规律,求出要求的未知量,因此习题中的条件是解题的根据和前提,但一般习题中已知条件并不是明确地指出,这就需要对条件进行挖掘.那么如何挖掘物理习题中的条件呢?一、理解物理概念、规律掘出多余的“条件”有些物理习题中  相似文献   

7.
物理习题教师感到难教,学生也感到难学,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物理习题的难度大小,不仅取决于题目研究的物理现象的复杂程度,而且也跟已知条件的明显或隐蔽有关。已知条件较难发现的试题,往往使学生感到“条件不足”的假象,陷入“无法求解”的困境,如果认真反复审题,认清发生的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8.
“模糊习题”的特点及求解浙江省绍兴市一中郭长杰物理习题中常有一类题目的题设中提供的信息多呈不确定的模糊状态,即解决问题的已知条件似嫌不足或不确定,或已知条件没有明确给出,而已经以某种形式间接地隐含在题意之内,或者题目中设置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没有作清...  相似文献   

9.
物理习题按其本身所提供的清晰程度,可以分为模糊习题和精确习题.已知条件不足、不确定,物理现象、过程模糊,只需要做出近似估算的习题,叫做模糊习题.已知条件充分、确定,物理现象、过程清晰,必须进行严密的数学计算,得出精确结果的习题,叫做精确习题.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往往侧重于精确习题的指导和练习,而对模糊习题的运用,却有所忽视.  相似文献   

10.
在不少的物理习题中,常用字母来表示已知的物理量。这种没有给出具体数值的已知量,称为“未赋值条件”。含这类条件的习题,因已知量的取值不同,便会出现物理过程的不同和最终结果的多解性。本文通过有关的题解讨论,对此类习题的解法作一初步的探讨。 [例1] 水平桌面上叠放着三块质量均为m相同木块(图1),木块之间,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系数都是μ,当水平拉力F使它们运动时,中间木块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方向如何? 这里的F属于上述的未赋值条件。《高中物理总复习单元自测题》(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关于本题的答案是:中间木块的加速度为μg,其一向水平向  相似文献   

11.
解答物理题大都是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利用所学的物理规律,求出要求的未知量,因此习题中的条件是解题的根据和前提.但一般习题中已知条件并不是简单的全部列出,这就需要对条件进行挖掘分析.那么如何挖掘物理习题中的条件呢?  相似文献   

12.
物理习题按其本身所提供的清晰程度,可以分为模糊习题和精确习题。已知条件不足、不确定,物理现象、过程模糊,只需要做出近似估算的习题,叫做模糊习题。已知条件充分、确定,物理现象、过程清晰,必须进行严密的数学计算,得出精确结果的习题,叫做精确习题。在物  相似文献   

13.
物理习题中常有一类题目的题设中提供的信息多呈不确定的模糊状态,即解决问题的已知条件似嫌不足或不确定,或已知条件没有明确给出,而以某种形式间接地隐含在题意之内,或者题目中设置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没有作清晰交代,或者答案不具备唯一性,存在其他可能性……此类题目,我们不妨称之为模糊习题.由于平时遇到的题目通常具有完备的求解条件和固定的答案,条件和结果之间具有明显而肯定的因果关系,通过常规的逻辑思维与推理后总能获取答案,  相似文献   

14.
解答物理习题,应具备两方面的能力:一是熟练掌握、理解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二是灵活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去理解题意,解答各类习题的分析思维能力。解题思维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读懂语言文字→理解物理情景(附图)→弄清已知和所求→找出所求与已知的联系、寻求解法→选用恰当的解法进行求解→验证结论、复核答案→答题。  相似文献   

15.
解答物理题大都是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但一般习题中已知条件并不是简单的全部列出,这就需要对条件进行挖掘分析,那么如何挖掘物理习题中的条件呢?  相似文献   

16.
物理试题的情境化是将物理问题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将习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的描述赋予现实中的物体.这样的试题能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求解这样的试题能反映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而在  相似文献   

17.
现行物理教材中能供课堂教学使用的物理习题量太少,需要物理教师适时设计合适的物理习题供教学使用。怎样设计出合适的物理习题成为关注的核心。本文主要对物理习题的改编和创编两种方法进行了探讨,归纳出了:改编物理习题的三个途径,创编全新物理习题的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18.
物理学科的特点是心有“物”,言有“理”。“物”指物理情景、物理模型、物理事实和物理过程:“理”指根据已知的物理知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对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的分析和求证。对物理题中条件的分析便是寻找解题之“理”。现就如何分析和处理物理题中的“条件”举例说明。一、分析和挖掘隐含条件的方法1.从习题的词语中寻找隐含条件这一类习题一般没有直接提供已知条件,有些习  相似文献   

19.
邢忆群 《物理教学探讨》2007,22(2):45-47,49
学习物理离不开物理习题的讲与练,把握好习题讲与练的时间、数量和难度,并不断地改革物理习题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可使习题的讲与练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程目标的需要,也可使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物理习题中的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若明若暗、含蓄不清的已知条件.解答物理习题时,有些习题的已知条件并没有明显给出,而是隐含在题目中,需要解答者反复理解题意,认真分析,找出隐含的已知条件,选用适当的解题方法进行求解.因此,审题过程是解题的关键,而挖掘隐含条件又是审题的重要一步.隐含条件的挖掘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切实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具备熟练的基本技能和严谨灵活的思维、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