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两个囚徒分别关在两个独立的不能互通信息的牢房里进行审讯.在这种情形下,两个囚犯都可以作出自己的选择:或者供出他的同伙,或者保持沉默.这两个囚犯都知道,如果他俩都能保持沉默的话,就都会被释放,因为只要他们拒不承认,警方无法给他们定罪.  相似文献   

2.
姚浩 《传媒》2008,(10):18-19
对于两个囚徒而言,综合最优的策略无疑是一起抵赖,这也是“三鹿一百度”案例的最初他们所选择的攻守同谋策略。不过现实世界毕竟与博弈学的假设状态不同。一个受到相关机构监察和互联网舆论关注的开放社会,不可能是福柯笔下封闭的“现代性监狱”。于是。三鹿事件演进到目前的发展阶段,当作为“囚徒”一方的三鹿已经招供的时候,百度便面临上述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2006年6月22日凌晨2时许,一声凄厉的呼救声打破了安徽省阜阳市某村的宁静:“小偷杀人了!杀人了!”随即,当地警方介入侦查发现,被害人是那个惊呼救命女人的丈夫,她乃贼喊捉贼,具有作案元凶嫌疑;案发两天后,与现场一河之隔的另一名涉案村民服毒自尽。一时间,流言四起,村民们议论纷纷,警方通过缜密侦查,很快揭开了这起血案背后发人深省情感越轨的谜团——[编按]  相似文献   

4.
警察与小偷 有一次,一个老强盗带着徒弟去抢劫银行.被警方追捕。两人好不容易甩掉了警察,徒弟说:“师父啊师父。要是这个世界上没有警察.该有多么美好啊!”师父骂道:“放屁!要是没有警察,我们还有饭吃吗?!”徒弟大惑不解。师父“语重心长”地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你想想。  相似文献   

5.
《青年记者》2008,(13):49-51
做好“对话”,关键在于采访对象的性格、内心想法要跃然纸上,要让他们说真话,要让读者有兴趣看下去。如果你的位置站得跟对方不平等,你就很容易被对方左右,或者你会遭到对方的心理排斥。时刻记住,你是个记者,客观是你的追求,所以,“对话”一定要有新闻感。  相似文献   

6.
钟鸣 《新闻前哨》2005,(12):1-1
前不久,笔者读到了两则晚报上的新闻,第一篇新闻的标题是: 得手后去看失主表情(引) 笨贼“耍酷” 自投罗网(主) 第二篇新闻的标题是: 成色不好卖不动 回家途中人被捉(引) “倒霉”女毒贩获刑15年(主) 相信不少人会和我一样,“品”出其中变异、酸涩的味道。小偷、毒贩损人利益,危害社会,都是为道德和法治所不容的,是依法惩处和打击的对象。媒体对:于他们的“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结果应该立场鲜明地给予揭露和报道。但透过上述两则新闻标题,看到的是作者心态扭曲,价值判断出现了严重偏差。字里行间,看不到作者对小偷、毒贩的憎厌、谴责和鞭笞,  相似文献   

7.
爱,首先是两个人之间共同的一种经历。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相关的两个人的经历是相似的。其中,一方是施爱者,另一方则是被爱者。他们两个来自不同的世界。通常,被爱者只是一个刺激因素,激发起施爱者长期隐藏在心底的爱。而每一位施爱者都明白这一点。在灵魂的深处,他感到  相似文献   

8.
香港《苹果日报》记者刘江群贿赂警察通讯员购买新闻一案,经过半年多调查、审讯,5月30日作出最后判决:刘江群以两项行贿公职人员罪即时入狱10个月,同案两名受贿警察通讯员,以身为公职人员串谋收受利益罪,分别判处入狱7个月和9个月,并被要求在出狱后归还贿款共计30多万港元。 此案成为香港首宗记者因工作关系犯刑事罪行而被判刑的个案,在香港新闻界引起强烈反响。 追查案情 对于香港廉政公署人员来说,查清这宗贿警案可谓历尽辛劳。 这个案件最早由警方转介,但提供的线索有限,仅指出有内部人员涉嫌贪污,将罪案纪录售予传媒机构。为找出涉案传媒机构,廉署调查员开始了“大海捞针”式的查找。他们组成临时资料室,日以继夜翻阅全香港各大报章,为时长达9个月,终于因《苹果日报》连串“独家报道”锁定目标。  相似文献   

9.
从监督“落马”官员谈传媒与司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两年,发生了两起特殊的新闻侵权官司,其“特殊”在于:一是提起诉讼的人都是原有一官半职的“落马”官员:一位是原湖北省枣阳市委副书记尹冬桂;另一位是原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焦玫瑰。二是两位现都因经济犯罪被判刑入狱:尹冬桂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没收财产2万元;焦玫瑰因在任职期间,索取和收受黑社会性质犯罪集团头目刘涌等人财物,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零6个月。  相似文献   

10.
姚刚 《山西档案》2003,(1):32-34
档案犯罪行为并不多见 ,但 1 999年发生的“档案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首例因行为当事人涂改档案造成严重后果而被判刑的案件”(见《中国档案报》2 0 0 0年 2月 1 4日 )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所以 ,针对档案的犯罪行为及以《刑法》第三百二十九条为代表的档案刑事司法保护问题进行探讨 ,很有必要。违法与犯罪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违法具有较宽的涵义 ,它包括触犯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 ,也包括民事上的违法 ,行政上的违法 ,经济上的违法和治安管理上的违法行为 ,等等。只有社会危害性达到触犯刑事法律法规的严重程度时 ,这种行为才被认为…  相似文献   

11.
魏霞 《记者摇篮》2005,(2):47-47
“美国总统布什日前在对加拿大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时曾‘被加拿大警方逮捕’,并被起诉犯有‘战争罪”’!谁也没想到这则被大量转载并广为流传后来又被证实是“假”的新闻在著名的新闻搜索引擎“GOOGLE新闻”的头条位置上保留了至少3个小时之久。在网络中,这种有悖事实的消息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2.
前些日子,网传中国短道速滑队丽江“被打”实为“互殴”。据当地警方称,短道速滑部分队员深夜有酒后扰民行为,巡防队员在劝说时与之发生;中突,双方均有人员受伤,但基本都是皮外伤.伤情没有网上所说的严重。医院表示,录像证明医院对伤者进行了及时诊治,但未能满足队员所提“必须住单间病房”的要求。(详见6月8日《新华网》)  相似文献   

13.
俄乌冲突是深度伪造首次被全面运用于战争场景中,两条对俄乌双方最高领导人的深度伪造视频是标志性案例。分析发现,两条视频制造认知的罗生门效应特征显著,在发布时间点和主题上具有明显针对性,内容上相互博弈;在Twitter平台上,两条深度伪造引发了网民“真与假”的认知困惑并带来不同情绪,进而影响了网民对后续相关内容的判断;两条深度伪造视频得到较大范围的海外机构媒体关注,并表达了对深度伪造的忧虑与警惕。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数字罗生门的含义,并提出了从信任角度予以探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新闻媒体与司法制度是体现一个国家民主明程度的窗口,也是构建社会正义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人形象的把传媒与司法的关系比喻为“一对常相厮守的欢喜冤家”。特别是在现阶段,新闻传媒和司法仿佛在一夜之间变得谁也离不开谁。虽然他们分别有自身的价值取向——新闻信奉新闻自由;司法强调司法独立,但它们都不能离开或漠视对方的存在:新闻传媒如果放弃对司法行为的报道和监督,则意味着它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宝贵的素材来源,甚至可以说这将造成话语权的缺失;而司法行为如果离开了新闻传媒的有效监督,司法独立有可能会变成司法独裁,司法公正将难以保证。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最高法院对“强奸幼女罪”做出了一个司法解释:“行为人明知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而与其发生性关系,不论幼女是否自愿,均应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强奸罪定罪处罚;行为人确实不知对方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未造成严重后果,情节显著轻微的,不认为是犯罪。”  相似文献   

16.
张明  洪涛 《新闻世界》2006,(11):22-24
2006年9月初,数摞厚厚的卷宗,从安徽颍上县公安局移交到检察院,等待审查起诉。 此前的数年间,这些卷宗的当事人制造了震惊安徽、浙江两省警方的系列抢劫、强奸案件。据警方介绍,从目前审理的情况来看,这伙嫌疑人先后流窜颍上县、霍邱、阜阳、合肥、浙江宁波等地,共作案20余起,强奸、轮奸妇女9人,抢劫钱物20多万元。由于案情重大,此案被安徽省公安厅挂牌督办。就在警方循线追踪展开抓捕时,颍上县的一名联防队员利用职务之便,向嫌犯通风报信,并在随后被检察机关逮捕。 目前,此起案件中一共有7人先后落网。记在采访中发现,5名主要嫌疑人均有着一个共同特点:出身于单亲家庭。他们或是父亲早逝,或是父母早年离异。特殊的家庭背景,让他们自不就处在一种失控的家教中,没有读完小学就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大染缸”中,他们积小恶为大恶,最终滑向罪恶的深渊。[编按]  相似文献   

17.
展江 《今传媒》2005,(7):32-32
前段时间,关于警察的新闻不绝于媒体,先是太原警察打死北京警察:继而是成都火车站警察与小偷、福州7名警察与劫匪结成“猫鼠同盟”;还有湖南省永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由群众“最不满意单位”摇身一变成为该市多个“省级文明单位”之首:接下来是湖北省京山县余祥林案专案组一警察自缢;然后又是甘肃平凉民警踹晕孕妇……  相似文献   

18.
新闻舆论监督是个多面体,它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定性,但最具决定性意义而且最重要的定性是法律层面的定性。如果不去认识它的法律属性,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地位就无从谈起。如果没有法律地位,新闻舆论监督就会失去法律上的属性,而随意遭人抵制,甚至被权力废黜。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律尚没有直接界定新闻舆论监督的权利,只是以相关的法律依据间接地确认其各项权利。宪法第41条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他们的违法失职行为,有申诉、控告的权利;公民因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侵犯自己的合法权利而受到损失时,有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这是宪法赋予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种监督权利。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批评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和建议权。这些权利实现平台不是单一的,但新闻舆论监督是其中最方便、最直接、最重要的。新闻媒介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耳目”具体体现在监督职能上,“喉舌”就是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影响社会舆论。任何抵制、反对新闻舆论监督的言行都是错误和违法的,如果新闻媒介放弃这种权利,不仅会弱化新闻媒介的其它功能,也会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在我国,新闻舆论监督是一种宪法权利,是履行新闻舆论...  相似文献   

19.
在一些对媒体曝光怕得要死、既蛮横又虚弱的人眼里,记者算不了什么。对他们来说,觉得记者有用时,可以用来“吹捧”、“包装”自己;觉得没用时,甚或你戳了他们的伤心处,不听“招呼”,便可以随意打骂。君不见,中国记协自1998年成立维权委员会以来,已受理100多件次记者被打投诉。其主要原因,大都是一些单位和个人不能正确对待乃至抵制舆论监督。如果是表扬成绩,往往是笑脸相迎,热情款待;反之则横加阻拦。一些人身上不干净,做了见不得人的丑事,怕媒体曝光,若遇记者调查采访,便恶语伤人甚至拳脚相向。 去年9月16日,福建宁德某…  相似文献   

20.
恋爱时,男孩女孩分隔在两个城里读书,女孩读师专,男孩读师大。两人都来自苦寒的乡村,是典型的穷大学生。他们的爱情贫穷而纯真,与其他人比起来,虽说都是大学生,命运却是被“定了向”的;毕业后,他们将被分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