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题与问题情境既相联系又有区别:问题产生于问题情境,有较为明确的变量未知关系,问题情境则是一种模糊的迷惑不解状态;探究教学时学生置身问题情境中,受到知觉整体性、分析能力低下、过强情绪的不利影响,不能形成真正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从物体、条件、事件、属性四个方面对闸题情境展开分析,是明确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问题情境是指呈现问题的模式或场景,是使问题的表述符合学生的认知状态所设置的情境,它对于问题解决有着重要的影响.现行教材中的问题情境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以下是笔者对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中情境设置的文本分析.一、问题情境的教育意义1.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强调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引入知识呈现素材,通过各种组织形式,激起学生的学习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人尤其  相似文献   

3.
数学中考正在将试题演变成"问题情境",这就是说,现在的试题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个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情境。学生解答试题,需要经历从情境中"寻找问题线索或脉络,发现并提出问题,形成猜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理解问题情境是表征应用题的前提,然而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忽视问题情境等问题。问题情境仿真有助于问题情境的理解,但当前仿真技术难度较大。文章提出一种面向数学应用题的问题情境仿真支持系统P4S,以图形化方式支持教师对问题情境进行个性化仿真创设,支持学生参与、重构问题情境,并通过分析学生重构问题情境的行为数据,构建其题意理解能力模型。P4S能有效支持广大师生对数学应用题问题情境进行个性化仿真或重构,非常有利于学生对问题情境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创设一个有意义或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出学生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是情境导入;而利用一些情境材料来提高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才是探疑情境的创设。通过阅读教材就可以回答的问题是自主学习问题;而需要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规律或进行知识前后联系、归纳、升华、综合的问题及需要学生查阅资料、进行讨论的问题才是探疑问题。  相似文献   

6.
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从教学内部或外部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发展和应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标准》明确把“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为此,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分析、探索、解决问  相似文献   

7.
浅析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情境就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当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与其原有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时,学生对疑难问题急需通达解决的心理状态.本文从问题情境的涵义、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来论述了高中化学情境的创设.从化学教学的导入时、化学教学的讲课当中、化学教学的结束时三个层次来创设化学情境.  相似文献   

8.
一个引人入胜的、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能让学生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并能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本文主要通过案例阐述了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指出了当前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存在的问题,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更有利于学生去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符号以及表达式、关系式的意义,或引导学生对现实情境问题进行符号的抽象和表达,体会数学基本思想,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以"摩擦力"的教学为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特别是递进式问题链或实验问题情境,可实现学生对新知识的有效建构,并总结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如此可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7):50-51
数学问题情境是教学中学生学习准备状态介入学习思维状态的纽带,是学生应用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源泉。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试图从教学案例的角度,从问题情境创设的自然性、趣味性、生活性、活动性、层次性、开放性和探究性七个方面,阐述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从而提高问题情境创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王家庆 《考试周刊》2014,(36):54-54
<正>问题情境就是指在一定的情景或条件下,依据教学内容设置一种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明显的问题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产生学习动力,从根本上改变数学学习枯燥乏味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素质教育铺路搭桥。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新意或悬念重重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因此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设置好课堂教学情境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下面我  相似文献   

13.
第一阶段,接触问题情境。在这一阶段中,学生首先要分析情境,找出问题,确定研究主题。教师可让学生试着复述题目或描述情境,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情境是形式,问题是本质。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在这一阶段中,要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解答问题前,要让学生发现和提炼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创设生动形象又符合科学实际的教学活动情境,特别是活动情境、问题情境、竞争情境、趣味情境,能够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15.
问题情境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需要,依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提出问题并将问题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从而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促进学生思维运转,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有效的问题情境其教学功能主要表现在能够激发学生的认识和情感,营造学生渴望生成新知的生成环境,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迅速投入到课堂教学状态之中,正因为如此,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正越来越被广大教师重视,  相似文献   

16.
情境创设中其基本功能和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通过特定的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发展。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成为许多教师的自觉行为,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很多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低效的或无效的。  相似文献   

17.
引入新课时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问题一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问题情境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有“问题”,即数学问题,这里的数学问题是指学生个体与已有的认知产生矛盾冲突,还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正确解答的状态;其次是“情境”,即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环境、虚拟的社会环境、经验性的想象环境,也可以是抽象的数学环境等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问题性的心理品质就是问题意识。简略地说。学生问题意识就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思考问题的心理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自觉地形成问题意识,最终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问题情境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呈现问题的情境,即教师通过语言、教材或其他教学手段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这些问题一般都有已知的解决方案和方法。另一种是发现问题的情境,即教师并不向学生呈现明确的问题,而是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学生努力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有关现象、事例或其他学习材料的感知,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20.
胡韵 《现代教学》2013,(3):57-58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通过自主探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意识是指教师把学生引入情境所隐含的“历史问题”中,使学生感知到现有条件和目标实现之间的矛盾、疑难等,产生出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并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那么,教师应怎样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