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煤炭地质理论与方法"科技创新团队为两安科技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12年首批立项建设的创新团队。闭队骨干成员10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3名、讲师2名,7人拥有博士学位。团队主要研究矿井地质与水文地质、开采地质条件探测和矿区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理论、方法与技术问题,为煤炭地质勘查和煤炭资源开采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要想做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是关键。论文结合矿山地质灾害的现状分析了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意义,从科学的角度剖析了矿山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结合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与地质环境的利用均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对此,论文认为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不仅具有系统性特点,还具有社会性的特点,在制定实际的防治措施时应结合地质环境的应用情况再实施制定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科技创新团队西安科技大学"应急通信技术"科技创新团队的成立于2004年,团队针对灾后矿井现有通信、供电、通风等系统基本瘫痪的现状,提出并完善符合中国矿山安全特点的应急救援通信理论与技术。井下灾区条件与环境的险恶性、复杂性和使用要求等因素,构成了自身的专业特征,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开辟了一门新的分支,出版了研究生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应急通信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西安科技大学"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共有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高工1人,6人具有博士学位,由机械工程学院和理学院的部分教师和研究生组成。团队依托西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博士点一级学科,围绕核电重要结构完整性及安全评价、矿山机电设备运行安全分析等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团队新建的"在役重要工程结构安全性评价与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5.
<正>"工程力学建模、分析及计算"于2016年度获批西安科技大学第一层次理科创新团队。团队以学校传统优势学科工程力学等为依托,主要研究在各种复杂条件和环境下工程中的力学问题,重点探讨复杂系统的力学建模、机理和现象。团队由教授和青年博士组成,以学校理学院力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师为  相似文献   

6.
<正>水麻高速公路是国道主干线(GZ40)二连浩特至河口公路云南境的第一段,全长135.57公里,全线所处地质情况复杂,地势险峻,生态环境脆弱,滑坡、岩堆、危岩、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属国家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云南巧家至四川宜宾段;气候条件较差,工程难度较大,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科技是第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000年间,由于社会环境保护意识不足,"先开发、后治理",导致陕豫接壤的小秦岭金矿区矿业秩序混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在中国地质调查"小秦岭金矿带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与评价"项目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小秦岭金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及其防治技术研究,形成了多项原创性成果.查明了矿渣型泥石流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分布与危害,研究了其成灾机理及防治模式;开展了矿区水土重金属污染及其环境效应防治技术研究.通过地质调查查明了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危害,通过科学研究、野外试验以及动态监测,深入揭示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并据此提出防治技术.该成果是"小秦岭金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 (1212010741003)"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矿渣型泥石流起动机理与临界条件研究"(40872208)和国土资源行业科研专项"金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及阻断研究"(200811061)的共同成果.主要完成人有:徐友宁、张江华、陈华清、乔冈、柯海玲、刘瑞平、何芳、赵阿宁、杨敏.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矿山地质勘察及勘察灾害防治做了一定的说明。矿山地质勘察是矿山生产的先行,即是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对地质进行勘查、探测,确定合适的持力层,根据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类型,计算基础参数的调查研究活动。勘查灾害防治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的产生,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本文说明了矿山地质勘查与勘查灾害防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7,(8)
地质工程为主要研究地质灾害防治与保护、地质灾害预警、特种岩土工程、岩体力学及岩体工程的一门学科;结构工程为主要研究高层与大跨结构设计理论和方法、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与工程监理、结构抗风行为、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一门学科。按照传统思维,地质工程与结构工程两类不同专业,无法有机结合在一起,且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社会应用价值都大相径庭。首先介绍地质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与培养目标,其次介绍结构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与培养目标,然后就地质工程与结构工程专业结合提出思路与看法,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我国对自然界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并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这给地质环境带来了压力,地质灾害越来越频繁。基于此,本文以岩土工程地质灾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地质灾害分类,分别从滑坡防治、崩塌防治以及泥石流防治技术几方面阐述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并分析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矿山地质工程灾害不仅会影响到矿山的开采工作,同时也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造成地质灾害的原因有多种,包括了人为因素以及自然因素等,而为了更好的控制灾害的发生,还需要对地质环境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找出防治的措施来避免灾害带来的破坏。主要对矿山地质工程灾害的类型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希明  黄芳芳 《大众科技》2008,(11):119-121
研究评价合山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论述由于矿山开采而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及其成因,并对建筑物变形开裂、地面塌陷、地裂、农田倾斜、浅层地下水污染、农民饮用水水源干枯等地质灾害问题提出几点切实可行防治措施,对今后的合山煤矿开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1,(20)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钢铁行业等都得到了有效发展,为满足钢铁、建筑的行业的迅速发展,矿山的开发力度也在不断增加,由于矿山开采速度较快、开采较为频繁,导致矿山环境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矿山地质灾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水位变化等。这些地质灾害,不仅影响矿区发展还严重威胁着人民财产安全,使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在矿山开采和发展过程中,需要对矿山环境、矿山地质灾害问题进行有效防护,重视地质灾害的恢复和治理。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矿山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和地质灾害的评估方法进行分析,就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而言,详细分析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并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正"矿井火灾防治"科技创新团队为西安科技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16年度立项建设的创新团队。团队骨干成员8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4名,讲师2名,7位拥有博士学位。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煤自燃机理与特性参数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矿山地质会引发不同的地质灾害,例如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现象,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践,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方法与技术进行探析,吸收该工程的成功经验,为以后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的依据,避免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相关的地质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人类对土地的使用越来越深入,导致地质性破坏逐渐增多。我国地质条件相对特殊,自然地质环境复杂多变,地质灾害的种类也非常繁杂,但是这些灾害却都有着共同的特征,即危害性和破坏性。为了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必须认真研究引起灾害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技术来加以解决。据此,本文就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与实践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科技.人才.市场》2007,28(6):F0004-F0004
“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教育部2003年11月批准并依托于西安科技大学的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以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岩土工程、地质工程4个博士点学科为支撑,以西安科技大学已建成的“陕西省岩层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煤炭工业采矿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家矿山救援技术西安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科技发展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宏观角度对当前高等学校科技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了看法:要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明确科研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科研与学科建设、科研与人才培养、科研与教师队伍建设的关系;关注国际科技、经济发展动态,研究国家科技、经济发展方针、战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好学校发展战略与规划;积极参与编制“十一五”规划;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创新;加强创新团队和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理性对待科技评价;地方高校要分析自己的学科特色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作用;原行业院校要继续保持和发展自己的特色学科,利用特色学科为行业服务,争取原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支持;重视科技管理队伍建设,注意培养战略管理专家。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7,(4)
饰面石材矿的露天开采造成矿山的地质环境破坏,其主要表现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本文选取一个地方案例,通过对其地质环境问题的分析,探讨其防治工程的部署。  相似文献   

20.
<正>科技创新团队"矿业水处理功能材料与技术"创新团队是西安科技大学环境工程学科特色创新团队之一。团队骨干成员7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教授1名、副教授3名,均具有博士学位。近年来,团队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和国际会议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