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抽油机地面示功图是将抽油机井光杆悬点栽荷变化所作的功简化成直观封闭的几何图形,是光杆悬点载荷在动态生产过程中的直观反映,是油田开发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分析方法。通过示功图的正确分析评价,可诊断抽油机井是否正常生产。本文通过对地面示功图原理进行阐述,结合现场实际,对井下生产情况进行解释分析,应用地面示功图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同时提出地面示功图的发展方向,为油田开发现场分析诊断提供可借鉴性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油田技术不断的推广应用,油井示功图的实时在线测量已经实现,但面对传感器采集的海量实时数据,传统的人工分析无法及时处理,制约了其应用效果。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油井生产实时监测方法,通过灰色理论,将实时采集到的示功图转换为灰度矩阵,并提取灰度均值、灰度方差、灰度偏度等6种灰度特征值,利用关联分析方法将实时采集示功图的灰度特征向量与预设的标准工况示功图的灰度特征向量进行对比分析,进而确定当前油井的生产状态。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高效、可靠的实现抽油井的工况监测诊断,平均诊断准确率达90%,分析诊断效率高,满足油田实际区块中多井并发任务实时诊断的需要,为数字化油田的进一步实施推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有杆抽油系统的供排匹配问题是影响系统效率和油井潜能的根本问题,但以目前通用的技术装备水平,从设计到现场管理的各环节都很难解决。有杆泵智能控制系统针对该问题,整合了信息、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建立了动液面回波的识别模型与计算方法以及配套的计算控制软件,对包括油井动液面、示功图在内的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对抽汲强度进行实时控制,从而解决抽油系统供排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疆吐哈油田的玉东区块,主要开采深层稠油,该区块的稠油油藏埋深都在2500-3500米,常规的热力开采工艺不能适应该油田生产要求,因此采用了空心抽油杆泵上掺入稀油工艺规模生产,这就导效该油田的油井光杆示功图既有与常规油井相同的地方,也有自己独有的特点,研究解释深层稠油井的功图,对于油井的维护、油井的故障判断,就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对稠油井的特有功图形状,尤其是故障井的功图形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现场的实践,给出了理论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环江油田地理位置地处甘肃省环县境内,构造位置处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主要开发三叠纪和侏罗纪两个年代时期的地层。由于环江油田低渗油藏地层物性差、渗透率低,油井泵挂深、液量低、泵效低等因素的影响,机采系统效率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影响环江油田系统效率的因素主要是地面效率及井下效率两个方面,影响地面效率的因素包括:电机、抽油机、抽油机平衡度等;影响井下效率的因素包括:抽油泵效、产液量等。通过地面和井下系统效率的治理,环江油田系统效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6.
空心杆抽油相对于传统采油方式冲程损失小,不需油管,因而泵效高,成本低。它主要靠卡瓦把泵悬挂在套管节箍上,油从空心杆内流出,适用于高液量、低含蜡、泵挂浅的油井,通过3口抽油井的应用试验,平均泵效提高25%以上,均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油田生产自动化建设的开展,大量的抽油机示功图数据实现了自动采集,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提高生产时率。为了提高数据存储率和检索效率,对数据库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为后期软件二次开发打下了基础。开发了自动化数据管理系统,实现示功图数据网上发布,方便用户通过同一平台获取功图资料。引进抽油井故障诊断软件,有助于对抽油井故障进一步定位,提高抽油机井工况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8.
孙新铭  黄卫  曹利 《内江科技》2007,28(8):125-125,142
本文对北三台油田各类典型示功图的分析对比,总结出该地区抽油井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技术管理措施,为选择合理的采油工作制度和修井检泵措施,保证油井长期稳产、高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合理计算在不同泵径、不同冲次、杆管组合参数下的活塞的实际位移与悬点最大载荷变化,找出不同泵径合理的冲次调整界限。结合油井冲次调整结果,确定理论冲次调整界限计算的正确性,为油井实施冲次调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针对渤南四区油井油层物性差,油井单井产液量低;局部注采井网不完善,油井受效不均衡;纵向上开采差异大,储量动用不均衡;油井泵挂深、负荷重、冲程损失大、结蜡周期短等具体特点,我们就“如何从根本上改善渤南油田四区抽油机井工况”这个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工作:①加强井下工艺配套,重点推广油管锚、强磁防蜡器、小泵深抽等一系列切合渤南四区特点的配套工艺措施,同时不断优化杆管设计,把影响油井工况的消极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②认真开展日常性的油井工况调查诊断及优化工作,通过地面调参对油井不合理的工作制度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协调供排关系;③加强日常管理。抓好现场管理,延长油井免修期;④不断完善注采井网,改善供液不足区,提高油水井对应率。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油田井数的增加,资金的投入也在增加,投入、产出比不断上升。为了节省投资,各个生产环节逐步应用了新工艺、新技术,以便减少投入。杏八、九区西部扩边地区,新投油井46口,全部为环状流程,计量间没有分离器。应用功图法计产及时、比较准确,优于液面恢复法量油,是目前较好量油方式,量油值取功图法计产的70%。节省了管线和分离器的费用。  相似文献   

12.
王中华 《内江科技》2004,25(3):37-37,31
为了求解抽油井中的地层边界压力和泵效。对生产测井得到的流量曲线进行了分析。结合井底压力测量值得到油层边界供液压力。实际应用表明这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胜利油田桩23块具有特低渗、低液量、高含蜡、高环境风险特点,油井的日常维护管理难度不断加大,依托信息化手段,将信息化与清防蜡管理相结合,探索"四化"模式下的油井清防蜡管理方式,通过多参数结蜡预警、热洗周期在线诊断、热洗方式实时优化和效果科学评价,油井清防蜡效果显著,年热洗频次下降54%,单井费用节约20%,油井工况合格率逐步上升,检泵率持续下降,作业维护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14.
无线传输技术目前在各生产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华北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为了解决油井的生产测试问题,研究了以声波为传输载体的无线传输测井工艺技术,该工艺技术在油井检泵作业施工期间进行,测试仪器和无电缆传输系统随泵下入井内,测试得到的数据转换为声波信号,沿油管传输到地面,被安装在井口的声波接收探头接收。通过数据处理与解释,得到该井目前生产状态下的动态资料,可实现油井长期、实时监测。该技术在华北油田和吉林油田进行了现场试验,传输深度接近2000m,为油田开发方案的判定,提供了准确的资料。同时讨论了声波在油井中的衰减规律,提出了无电缆传输测试技术中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5.
利用累计产量具有很好的规律性建立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气井单井配产的新理论方法,进行产量递减规律分析和产量预测。首先,对某气井的生产数据进行整理;然后,对开始有规律递减以后的产量进行累计产量的计算,拟合后得到累计产量与时间的关系式,进而得到产量与时间的关系式;最后,将新理论方法与Arps方法的预测结果和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得到了应用新理论方法对产量进行预测的相对误差为5.9975%而Arps方法的相对误差为11.6036%,证明了新理论方法是可行的。应用新理论方法的累计产量公式和产量公式进行产量预测,两种预测方式的相对误差为0.62409%,故两种预测方式均可行。  相似文献   

16.
随着GNSS-R技术在海洋遥感领域的发展,已经积累了海量的GNSS-R数据。针对基于时延-多普勒相关功率图(DDM)实测波形与经验模型反演风速复杂性高、计算量大和精度低的问题,采用两种神经网络方法,基于NASA CYGNSS的DDM数据,分析了DDM与海洋表面风速的关系,首先引入卷积神经网络建立风速等级分类模型对海洋表面风速进行分类反演,但效果不理想。为获取精度更高的反演风速,对DDM进行特征提取,改用BP神经网络完成了风速反演。反演风速与实际风速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958、均方根误差为1.86 m/s、平均相对误差为2.66%,证明了基于DDM使用神经网络反演风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低产能油井开发中,由于供液量不足,严重制约了油井开发综合效益,优化油井运行参数,提高泵效,延长油井免修期是节能降耗的关键因素。一种新CJJ型抽油机节能减速器能有效地降低了抽油机冲次。在悬点载荷不改变的情况下,降低了电机运行功率,从而实现节能。  相似文献   

18.
CB油田K2t油藏属于中孔中渗透性边底水油藏,前期由于稳产的需要,油藏边部油井进行提液生产。从2003年开始采用水平井加常规井的立体开发模式,在该层系投入12口水平井,经过多年的开发,油井经常出现液量下降的情况。近两年来,水平井也出现了液量的下降的现象,油井液量下降已经严重影响该层系油井的生产,为了研究液量下降原因,在实验室内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液量下降的机理,为油井制定工作制度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近几年频繁作业井进行分析,查找造成这部分井频繁作业的根本原因,并结合以往经验,。根据作业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油井产量、功图、油井参数、悬点载荷、抽油杆使用年限的变化,应用多项生产数据对这部分井进行分析,综合诊断,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效地降低频繁作业井发生频率,降低油井"两率",节约费用。  相似文献   

20.
油田进入含水期开发后,由于水的热力学不稳定性和化学不相容性,往往出现油井井筒、地面系统及注水地层的结垢问题,造成了油井产液量下降,管线堵塞,同时结垢也增加了油井的起下作业,严重者造成油井停产或报废。本文以滨425区块为例,分析了强磁防垢器、固体防垢器,挤注防垢剂三种方法的防垢效果,对今后的防垢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