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热重分析(TGA)、电阻测量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CO_2与NH_3对YBa_2Cu_3O_(7-x)超导体结构稳定性及超导,电性的影响。当温度低于373K时,CO_2对YBa_2Cu_3O(7-x)的结构和超导电性无影响;当温度为523K时,CO_2使YBa_2Cu_3O_(7-x)的Tc下降;温度高于703K时,CO_2将很快破坏YBa_2Cu_3O_(7-x)的结构,并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在CO_2中存在的O_2与N_2对YBa_2Cu_3O(7-x)与CO_2的反应及反应产物的影响有较大差异。NH_3对YBa_2Cu_3O(7-x)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是农业增产的重要基础。在作物所需的养分中,氮、磷、钾三种养分需要比较多。研究表明,每生产100公斤小麦需吸收氮3.0公斤、磷(P_2O_5)1.5公斤、钾(K_2O)3.5公斤,每生产100公斤玉米需吸收氮、磷(P_2O_5)、钾(K_2O)分别为2.8公斤、1.2公斤、2.5公斤,每生产100公斤稻谷至少需吸收氮2.0公斤、磷(P_2O_5)1公斤、钾(K_2O)2公斤。土壤中可供作物吸收的有效含量却又比较少,作物生产状况  相似文献   

3.
一、碱集料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 1.1 碱集料反应的类型: 混凝土中碱集料反应有两种类型:碱-硅酸反应(Alkali-sklica reaction,ASR),和碱-碳酸盐反应(Alkali—carbonateriaction,ACR)。碱-硅酸反应是混凝土粗集料中含有非晶质的活性二氧化硅(SiO_2),水泥中存在的碱性氧化物(Na_2O、K_2O)或可以由其它途径得到碱(碱含量大于0.6%),在潮湿的环境中水泥浆中的碱性氧化物水解后生成的氢氧化纳、氢氧化钾与集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反应,在集料表面生成碱-硅酸凝胶体,这种胶休物质遇水膨胀后引起混凝土破坏;碱-碳酸盐反应是水泥中的碱与粗集料中的白云石之间在水的作用下反应,体积也会膨胀,使混凝土开裂,与碱-硅酸反应不同的是,碱-碳酸盐反应继续  相似文献   

4.
利用两个基本假设:(1)裂纹启裂方向沿裂尖距其近旁等应变能密度线最近的方向;(2)当裂纹尖端近旁材料的有效应力达到1型平面应变裂纹开裂的临界应力时即发生启裂,由引给出了复合型裂纹的基于应变能和应力的混合型开裂准则,第一个假设,开裂角方程可以写成[(1—k)sinθ_0+sin2θ_0]K_Ⅰ~2+2[2cos2θ_0+(1—k)cosθ_0]K_ⅠK_Ⅱ-[(1—k)sinθ_0+3sin2θ_0]K_Ⅱ~2=0。该方程与Sih等人的复合型裂纹的S准则的结论相同。而Sih的S准则的开裂角经大量实验证明是有效的、较为准确的。本文的假定(1)有明确的理论基础,完全不同于S准则中的应变能密度因子。由第二个假定,开裂条件可以写成C_(11)K_Ⅱ~2+2C_(12)K_ⅠK_Ⅱ+C_(22)K_Ⅱ~2+C_(33)K_Ⅲ~2+=K_(IC)~2式中C_(ij)=3/4b_(ij)(θ_0);θ_0就是由第一个假设给出的开裂角,b_(ij)是θ的函数(见王锋,断裂力学)。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6,(11)
采用气相容积法测定了CO_2在N-甲基二乙醇胺(MDEA)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实验温度40~120℃,CO_2平衡分压0~3MPa,MDEA浓度为3.43kmol/m~3。探讨了MDEA溶液对CO_2的吸收规律,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阻尼膜理论描述MDEA溶液吸收CO_2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而石油消费又是中国第二大碳排放源,石油终端利用碳排放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本文按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划分来探讨石油终端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分异及其主导影响因素,对因地制宜制定和引导区域碳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运用变异系数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2015年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空间分异,并探测了其主导因素和地域类型,再根据探测因子与碳排放耦合程度判断不同类型下的典型省份。研究结果表明:(1)2015年,中国石油终端CO_2排放量呈现东多西少的空间格局,石油终端CO_2排放强度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2)石油终端CO_2排放量在全国层面和三大地带层面的变异系数都要显著高于石油终端CO_2排放强度。在三大地域,石油终端CO_2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均表现为东部地带分异性最强、中部地带最小的基本格局;(3)全国尺度上,影响石油终端CO_2排放量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为柴油消费比、人口规模和人均GDP;影响CO_2排放强度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为工业占GDP比重、交通运输业石油消费强度和汽油消费比;(4)主导碳排放的地域类型可以归纳为能源结构指向型、能源强度指向型、产业结构指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指向型和人口规模指向型等5种地域类型;(5)研究表明,中国石油终端利用CO_2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并没有完全按照三大地带呈现明显的地带性特征,减排政策需要因地制宜,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行将出现的气候和环境大变化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中CO_2大量增加导致全球性气候和环境的大变化联合国环境署(UNEP)世界气象组织(WMO)和世界科学联盟(ICSU)于1985年10月在奥地利的菲拉赫(Villach)召开专门会议,评论大气中二氧化碳(CO_2)和其他微量气体增加所导致的气候和环境变化问题。29个国家的科学家和有关人士与会,会议在总结近年大量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结论认为到2030年左右,大气中CO_2及其他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可达上世纪工业发达前CO_2浓度的二倍,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将上升  相似文献   

8.
我国多次作出CO_2减排国际承诺,研究经济发达的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CO_2排放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脱钩是当前急需掌握的客观性要求。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人均CO_2排放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江苏省CO_2排放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浙江省CO_2排放与地区生产总值存在"∩"型EKC,测算可知其分别于2012、2016和2014年出现拐点。然后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分解模型中引入碳源因子,将CO_2排放驱动因素分为排放结构因子、碳源因子、强度因子、社会富裕因子和人口因子,使用3期移动平均法计算结果表明:对于三地的CO_2排放,社会富裕因子是最主要助推器、人口因子次之,强度因子是最大抑制性因子、碳源因子次之,排放结构因子的作用有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多次作出CO_2减排国际承诺,研究经济发达的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CO_2排放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脱钩是当前急需掌握的客观性要求。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人均CO_2排放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江苏省CO_2排放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浙江省CO_2排放与地区生产总值存在"∩"型EKC,测算可知其分别于2012、2016和2014年出现拐点。然后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分解模型中引入碳源因子,将CO_2排放驱动因素分为排放结构因子、碳源因子、强度因子、社会富裕因子和人口因子,使用3期移动平均法计算结果表明:对于三地的CO_2排放,社会富裕因子是最主要助推器、人口因子次之,强度因子是最大抑制性因子、碳源因子次之,排放结构因子的作用有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铁器放在潮湿的地方,在它表面会很快地生成一层红棕色的铁锈。铁锈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水合氧化铁(2F_(e2)O_3·3H_2O)。生锈的化学反应可以分为两个步骤: (1)铁和水(湿气)的反应:因为C0_2的存在,水中总会存在一些碳酸而显现酸性,这种带有酸性的水和铁作用生成氢氧化亚铁(也有碳酸盐的生成)。反应式是: CO_2 F_e+2H_2O→F_e(OH)_2+H_2(?) (2)生成的氢氧化亚铁和空气中的氧化合生成铁锈。反应式是: 4F_e(OH)_2+O_2+2H_2O→2F_(e2)O_3·3H_2O 由於铁锈组织疏松多孔,不能防止内部的铁继续氧化,所以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完全锈坏。在没有水汽存在的时候,铁是不容易生锈的。而极纯的铁,  相似文献   

11.
微型生物(包括细菌、古菌和病毒)是海洋碳循环的巨大幕后推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气二氧化碳(CO_2)由海洋藻类生物转变成可沉降有机组分(生物泵),经过细菌和古菌及其他生物和病毒作用(微型生物碳泵),在广阔水体中产生的惰性有机碳(RDOC)可在千年时间尺度上被封存,其伴随颗粒物进一步沉降到海底由底栖微生物作用变成碳酸盐矿物(碳酸盐碳泵)得以更长时间尺度的封存。文章在充分了解海洋微生物过程和机制的基础上,阐述"三泵(生物泵、微型生物碳泵、碳酸盐碳泵)集成"的固碳、储碳原理和优势;采用人工智能手段,制定海洋负排放工程可行性方案,为海洋碳封存提供可监测、可报告、可核查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场景。从科学原理上,该方案的实施将可望助力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7,(24)
本文选取典型的C3植物(小麦)和C4植物(玉米),研究了大气温度以及CO_2浓度改变对两类植物暗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CO_2浓度的升高使得两类植物的暗呼吸速率增大,二者对于温度的响应灵敏度前者大于后者,而对于CO_2浓度的响应灵敏度则与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开顶式气室内的水培试验,通过长期CO_2加富(1000μmol/mol)与K素水平(120、240 mg/L)处理,研究了黄瓜光合作用与光合产物累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O_2加富能够增加黄瓜生物量,但也能使黄瓜发生光合适应,且发生在加富25~43 d之间;光合产物在各器官的累积随CO_2加富而增加,增加K素水平更能增加光合产物的累积;增加K素水平能够缓解光合适应发生,其原因为K素水平的增高可使光合产物的分配得到有效调节,缓解CO_2加富引起的终产物(光合产物)在叶片的过量累积,促进向根部的分配,因而减缓了光合产物过累积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减轻了光合适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米仓-大巴山地区由于受到多个构造域多期构造叠加作用,形成了现今独特的构造形态,研究米仓-大巴地区的构造变形时间对该地区油气成藏、保存、运移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该区区域不整合面、矿物裂变径迹、K-Ar以及ESR测年的研究,认为米仓山-大巴山构造交接区两期褶皱发育的时间应为K_2-E_2,从山前到盆内,隆升时间逐渐变新,背斜隆升时间早于向斜隆升时间,米仓山穹隆隆升时间为中白垩世(K_2),米仓山、大巴山前缘构造带变形时间为晚白垩世始新世(K_3-E_2),米仓山变形时间略早于大巴山变形时间,在晚喜山期的构造活动中,南大巴NW逆冲推覆构造扩展到通南巴构造带。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发表的一项科研论文称,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CO_2)升高,会降低主要农作物的营养价值。如人为造成的CO_2排放量继续上升,到2050年,全球将有1.5亿人面临蛋白质缺乏风险。全球超过3/4的人主要从植物中获取日常所需的大部分蛋白质。为了评估未来蛋白质缺乏的风险,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综合分析了高浓度CO_2环境中,农作物培育实验数据和联合国全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根据CO_2排放量的大小将30个省份划分成六大区域,利用面板分位数模型比较研究能源使用技术、CO_2排放技术和广义技术创新等3种类型技术进步对各区域碳排放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能源使用技术进步抑制碳排放的效应要大于促进碳排放的能源回弹效应,净效应表现为抑制碳排放,并且净效应大小与区域碳排放水平呈"U"型结构,而CO_2排放技术进步在3种技术进步中抑制碳排放的作用最明显,但是其减排效应只有在年均碳排放量大于0.25分位点的省份才会发挥作用,广义技术创新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碳减排作用;比较分析3种技术进步的碳减排效应时,能源使用技术进步与CO_2排放技术进步在碳排放水平最高的3个省份(江苏、山东、河北)抑制CO_2排放的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7.
CO_2驱经济极限产量确定对CO_2驱油田经济有效开发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通过考虑油田开发"盈亏平衡",建立了CO_2驱经济极限初产和经济极限累产计算公式;通过搜集目前CO_2驱油田投资、成本、开发规律等关键参数并结合计算公式,绘制了CO_2驱经济极限初产和经济极限累产图版;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油价、油层中深、递减余率、投资回收期等参数对CO_2驱经济极限初产和经济极限累产的影响。研究发现,CO_2驱经济极限初产随递减余率增加而降低,经济极限累产不受递减余率影响;CO_2驱经济极限初产随投资回收期缩短而升高,经济极限累产随投资回收期延长而升高。  相似文献   

18.
大气中二氧化碳(CO_2)浓度不断增加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已使2°C阈值从科学认知演变为政治共识,即未来全球平均气温相对工业革命前的增温应该控制在2°C之内,且相应的大气CO_2当量浓度不超过450 ppm。全球温度变化与温室气体浓度的对应关系,是减排目标的逻辑起点,本质上是CO_2排放空间的问题。碳专项气候敏感性任务群从获取气候变化基础数据、发展完善中科院气候系统模式、预估全球2°C增温对应的温室气体浓度及出现时间这3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气候敏感性的一系列新认识。  相似文献   

19.
以Fe(NO3)3·9H2O,Co(NO3)2·6H2O和La2O3为原料,首先制备出晶粒细小的盐渍化碱式碳酸盐前驱体,在400℃、500℃、600℃、700℃、800℃分别烧结1h,制备出CoFe2O4和LaCo0.4Fe0.6O3纳米磁性材料,并用XRD、SEM和IR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的烧结温度和La掺杂对物相的形成及颗粒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青冈为原料,在管式炉氮气氛围下将化学活化好的原料制备成活性炭,对比研究了四种不同的化学活方法,即二氧化碳活化法、磷酸(H_3PO_4)浸渍活化法、氢氧化钾(KOH)浸渍活化法和磷酸钾(K_3PO_4)浸渍活化法,并对制备的活性炭进行元素表征、物理吸附性及表面官能团的表征。结果表明,青冈是制备活性炭的优质原料,四种活化制备方法中,氢氧化钾(KOH)浸渍制备得到的活性炭比表面积最大,四种活性炭均在活化后表面附着基团,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