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伟  胡潇月 《科研管理》2020,41(4):32-44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补贴政策初衷是激励企业通过研发创新形成全球竞争力,结果却短期内促进了产业规模的快速提升,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反而严重不足。现有研究认识到企业行为会影响政策传导效用,但未从政策作用点与传导路径视角深入剖析政策对于企业行为的影响。本文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法与Bootstrap中介效应模型,将文本分析与实证有机结合到一起,纳入企业规模与企业专利行为作为中介变量,分两条路径对二者的不同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支持显著促进了企业绩效、规模与专利产出的提升,且企业规模与专利行为在政策对绩效影响中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其中企业规模的中介效用强于专利行为。新能源汽车双积分等新补贴政策应综合考虑制度、补贴工具及产业特征等因素影响,避免政策在“政府-企业界面”产生偏移。  相似文献   

2.
    基于创新链视角,探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多重路径,创新投入和成果产出在其过程中分别发挥中介作用,且创新投入与成果产出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进一步,从信号机制、杠杆机制和触发机制三方面,揭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影响企业创新过程的内在机制。结果显示:在创新投入阶段,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信号机制激励外源融资进入创新链,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在成果产出阶段,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发挥杠杆作用,撬动企业寻求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科技成果产出;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否能触发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认定质量是关键情境变量。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2009—2016年在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创新活动为研究对象,利用DCM模型将企业创新过程分为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企业经营绩效3个有序的过程。分别探讨了风险投资对这3个过程的影响。而且进一步分析了风险投资参与下创新投入对企业创新产出和企业经营绩效的内在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有无风险投资背景与企业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有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显著促进企业对创新投入的影响;风险投资持股比例对企业创新投入、产出和经营绩效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发现,风险投资参与下企业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和经营绩效都显著正相关,表明风险投资通过提高企业研发投入来提升产出成果和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各种科技要素投入和各种科技产出对品牌资产的不同影响,以连续5年进入中国500强企业中的86个企业为样本,分别用科技创新的投入和产出维度与品牌价值做多元回归,结果表明,投入和产出两个维度都正向影响品牌价值,其中研发经费投入存量、研发人员投入存量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都正向显著影响品牌价值,但研发人员投入强度的影响不显著;三种专利产出也都显著正向影响品牌价值,且质量高的专利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基于PVAR模型的R&D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我国30个省市1998--200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PVAR模型,使用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函数等分析方法,研究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R&D经费投入以及研发人力投入对研发产出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三类研发经费投入中,企业研发对产出的贡献率最大;研发人员的研发产出效率并不理想;不仅研发投入各因素对研发产出有影响,而且研发产出对各个投入因素也有影响;前期专利授权数对当期专利产出具有同向作用;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研发经费投入以及研发人员投入的滞后一、二期,都对当期自身投入有同向作用;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变动对研发人员投入具有同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传杰  万小丽 《科研管理》2008,29(5):167-172
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对企业和公共研发机构的研发投入与专利产出进行了计量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和公共研发机构的研发投入与专利产出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和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而且这两类创新主体在不同类型的专利产出效率上存在差异,即公共研发机构的发明专利产出效率高于企业,而企业的实用新型专利的产出效率高于公共研发机构。  相似文献   

7.
李柏洲  王丹 《科学学研究》2020,38(11):1987-1997
基于PP-SFA模型对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产出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影响专利密集型产业产出效率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具有速度特征的时空演化模型分析专利密集型产业效率动态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产出效率处于一般水平,仍有可提升空间,不同专利密集型产业间产出效率存在明显差异且发展不平衡。对于专利密集型产业产出效率影响因素,政府支持、研发投入强度、竞争程度、研发外部经费均对产出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但研发投入强度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在时空演化方面,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产出效率呈现波动变化趋势。研究结果为专利密集型产业产出效率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撑,并为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提供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证数据检验了浙江省科技研发投入与专利产出之间关系,研究表明不同科技研发投入主体对专利产出的效用是不同的,这种效用差异既反映了各级研发投入主体的利益机制,也反映了原有专利产出体系存在的根本缺陷。研究进一步指出,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的效用差异显著影响了区域产业经济增长绩效。  相似文献   

9.
夏清华  乐毅 《科研管理》2021,42(7):189-199
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作用的研究结果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本文选取2009-2018年间在中国创业板上市的708家企业为样本,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视角,构建创新生产模型研究风险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发现:风险投资背景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风险投资机构的数量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有显著影响;风险投资机构的持股比例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有负向作用;风险投资金额对企业创新投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企业创新产出则没有影响。进一步的检验揭示了研发投入对于风险投资机构数量和创新产出之间的中介效应,企业创新产出主要源于风险投资机构数量累积效应下的企业研发投入实现。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对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时具有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0.
加强专利保护对我国创新活动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斐 《科学学研究》2009,27(10):1495-1499
 以我国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分别从技术投入与产出角度实证分析了加强专利保护的相应影响,发现随着专利保护的增强,企业的研发投入下降而专利申请活动反而增加。本文推断:我国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还不足以进行高水平的创新活动,专利保护政策的加强无法激励出更多的研发投入;更强的专利保护提升了企业的专利保护意识,企业申请专利不仅能获得研发投资收益,也可能是为了构建专利组合以在累积创新背景下应对专利要挟或向竞争企业抽取利润。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企业研发投入对其后续业绩的影响,并检验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所提供的大样本数据,结果发现:研发投入能显著提升公司后续业绩;同时,公司融资能力越强,同等研发强度对后续业绩的提升越大.采用主营业务利润率和主营业务增长率两个指标度量公司业绩,同时考察后一期和后两期的业绩,研究结果具有稳健性.  相似文献   

12.
政府研发补贴是克服研发市场失灵,促进企业研发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鲜有研究考察政府研发补贴、企业研发产出,以及其研发投入和与大学科研院所进行研发合作之间的互动关系,以进一步探索政府研发补贴影响企业研发活动的复杂中间机制。通过使用倾向性得分匹配和Tobit随机效应回归,对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实证分析发现,政府研发补贴对以专利申请量为测度的企业研发产出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企业研发投入和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对上述关系起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此外,企业研发投入在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鉴于IPO上市后业绩变脸事实的广泛存在,以2015—2017年在中小板上市的72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与揭示研发投入相关指标与高新技术企业IPO上市后业绩变脸的相关性.具体而言,首先,通过对有关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4个维度6个指标的Friedman分析及Nemenyi两两比较,说明中小板高新技术企业IPO上市后业绩变脸频出的事实;其次,基于对研发投入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稳健性检验等,研究得出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变化量、研发人员比例变化量、无形资产(去除土地使用权)占净资产比例变化量这些短期研发投入指标与IPO上市后业绩变脸的不具有显著相关性,而有效专利数量这个反映长期研发投入的指标与IPO上市后业绩变脸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最后,就短期研发投入变化量与IPO后业绩变脸不具有显著相关性进行了原因剖析,并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和政府分别提出了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现有文献缺乏国家研发财税政策在企业层面上对研发活动影响的研究。本文选取2008-2014年北京市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旨在探讨研发支出加计扣除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政策和政府研发补贴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研发支出加计扣除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出都产生显著的激励效应;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出产生促进效应;政府研发补贴政策与高新企业研发投入显著负相关,其中非国有高新技术企业的“挤出效应”更加显著,同时政府研发补贴政策对研发产出的影响则不显著。本文的发现为国家合理运用财税政策推动企业创新活动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运用动态计量经济学的分布滞后、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G ranger因果检验模型,对研究型大学研发投入与首都区域专利产出进行了动态计量经济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首都地区研发投入在影响专利产出过程中存在2期的滞后效应;研究型大学研发经费投入每增加1%,首都区域研发产出当年将增长0.3%,大学研发投入在3年内共使得专利产出增长了0.6%;大学研发投入与专利产出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但是其对专利产出没有表现出预期的促进作用;专利产出是大学研发投入G ranger意义上的原因,但研发投入没能有效地促进首都区域专利产出,二者之间还没有形成一种协调联动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与采用2012—2017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微观数据,研究财政补贴政策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以及区分不同行业和地区来分析影响的异质性。其中企业研发创新活动根据发展阶段分为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实证结果表明:财政补贴与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促进作用;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不显著。按照行业划分,财政补贴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显著正相关,对非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不显著,创新产出的关系显著。按照地区划分,对于东部地区,财政补贴与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显著正相关;对于非东部地区,财政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促进作用,与创新产出关系不密切。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优化财政补贴的配置,提高财政补贴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2019年全国2139家返乡创业企业调查数据,研究"互联网+"对返乡创业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上,网络采购、网络销售、网络招聘和网络培训质量对返乡创业企业经营业绩呈显著正向影响;从创业企业发展层次看,网络销售能显著提升生存型创业企业的经营业绩,网络招聘能显著提升发展型和价值型创业企业的经营业绩;从创业企业所在地区看,网络招聘和网络培训质量对中西部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业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从创业企业所在行业看,网络招聘能显著提升一二三产业返乡创业企业经营业绩,网络采购能显著提升第二产业创业企业的经营业绩。机制分析发现,"互联网+"提升返乡创业企业经营业绩的动力源于创业者的人力资本水平、创新精神、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备程度、突发事件驱动等重要因素。建议地方政府加强和完善返乡创业培训,提高网络培训质量,提升创业者的人力资本水平;激励企业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返乡创业企业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1—2015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年报数据,运用STATA 14.0进行面板回归分析,实证分析资本结构、企业规模、股权结构、研发人员投入、研发知识产出等因素对医药上市公司研发资金投入强度的影响,为提升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水平提供参考。结果显示,企业规模、股权结构中股权制衡度、研发人员投入、研发知识产出均与医药上市公司研发资金投入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资本结构、股权结构中股权集中度均与医药上市公司研发资金投入强度无显著相关关系。通过适当的扩大企业规模、增加研发人员投入、完善专利保护制度,促进研发成果高效率转化、合理分配股权结构等手段提高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研发资金投入水平。  相似文献   

19.
基于社会关系网络视角,从网络中心度、网络强度和网络专业性三层面考察连锁董事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研发投入的直接影响以及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采用中国2011—2015年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连锁董事网络中心度、弱连锁程度以及网络专业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研发投入在连锁董事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两者之间存在中介效应。连锁董事网络能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可以部分解释为:连锁董事网络可以通过资源和信息在网络中的传递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比重,而研发投入的增加可以直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20.
冯泽  陈凯华  戴小勇 《科研管理》2019,40(10):73-86
现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影响的文献缺乏从整个创新链的全角度揭示税收优惠政策是否真正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探索。基于中关村科技型企业数据,本文选取税收优惠政策中典型的政策工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作为研究对象,有别于已有主要从“投入”视角关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引导作用的研究,从“投入-产出-收益”的创新链全视角,将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阶段与技术转化阶段,以揭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否真的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基于PSM-DID方法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投入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与强度;在产出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仅促进了研发产出规模的提升,而对于产出强度则无显著影响;在收益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收益规模与强度同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的发现肯定了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引导作用,以及其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本文的研究思路为揭示政府创新激励政策的效果提供了新视角,研究发现为从创新链与企业创新能力的角度思考和改善政府研发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和实施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