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引言 《心灵七游戏》中写到:“如果把人间比作原野,每个人都是这片原野上长着的茂盛的植物。”那么班级好比原野,学生好比原野中的植物.  相似文献   

2.
少男少女的心,有如春天的原野——是原野,自然就长满小草。没有小草的原野是不可想象的,就好比少男少女的心里没有探求未知的妙想、揭开奥  相似文献   

3.
赏图练笔     
春天。原野,森林,湖泊。好像在一瞬间,时间和空间都苏醒了,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河流和土地也都苏醒了。四野绿意弥漫,古树开出蝴蝶般美丽的花朵,蜜蜂在  相似文献   

4.
草.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植物。它,或在高山,或在原野,随风起伏,渐远渐阔。这对普通人而言或许并不起眼,然而在诗人眼中,草不但可感染心灵,更能唤起萦回内心深处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正《原野》是曹禺作品中具有独特气质的一部,时隔80年,万方以一部《新原野》向父亲致敬。由万方编剧、立陶宛导演拉姆尼·库兹马奈特执导,孔维、冯宪珍联袂出演的舞台剧《新原野》日前将登台国家大剧院戏剧场。话剧《新原野》改编自万方中篇小说《杀人》。万方说:"作为一出戏剧,它和《原野》没有任何关系;但在我的生命中又是有关系的。很多年前,我心里就萌生过一个愿望,写一部像《原野》那样的戏,戏剧性强烈,人物欲罢不能,冲突的升级难以遏制。说  相似文献   

6.
魔幻长笛     
第六节车厢 奇异的植物园 郭贴他们在荒野中长途跋涉,沿途除了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长得奇形怪状的植物,再也没看到其他的东西.望着荒凉的原野,郭贴想起了清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蝶恋花》中所描绘的情形:"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相似文献   

7.
曹禺戏剧《原野》的经典化道路是异常曲折的,评论界经历了否定到渐渐理解和赞赏的过程,不同的导演也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他们所理解的《原野》。《原野》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原野》就在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们的接受下,逐渐奠定了它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8.
“鼹鼠原野”其实没有鼹鼠,它不过是一片荒地。可这片荒地为什么会被称为“鼹鼠原野”呢?原来,小矮子明良、胖墩儿直行、高个子一男和眼睛滴溜儿圆的裕子这四个孩子,有一天钻出离家不远的猫头鹰森林,发现了一片长满草的原野。那时,原野还没有名字。一次,孩子们为了验证洋子老师的眼睛究竟是不是X光,便邀请洋子老师到新发现的原野上玩杉籽枪游戏。洋子老师来了,可是她的眼睛不是X光,她掉到了明良他们事先挖好的一个又一个陷阱里。老师坐在陷阱的边上,笑了:“你们挖得真好啊,像鼹鼠一样。”从那时候起,孩子们就把这片原野叫鼹鼠原野了。于是,…  相似文献   

9.
从没想过,生命可以如此宁静。原来老屋的旧址,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静悄悄的原野和原野上飘香的麦穗。微风拂过原野的时候,风声此起彼伏,像在弹奏一支动人的乐曲。春雨淅淅沥沥,没有色彩的  相似文献   

10.
北风的方向     
冬天的原野空旷高远,在矮矮的灰色天空下,原野和银湖被拉得更长更宽了。小叶裹着斗篷,独自走在静悄悄的、空旷的原野上,仿佛自己就处在整个世界的中心。寒风在她周围绕过,暖暖的斗篷,为  相似文献   

11.
自川版本诞生以来,《原野》已成为一种多版本的存在,但学界对《原野》的版本问题关注不够,研究薄弱,呈现出不全面、不系统、不深入的状况,这使继续深入推进《原野》的版本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原野》是曹禺秉持着形而上的诗性哲学对宗法制社会家族复仇题材的一次考量。仇虎与焦大星之间兄弟亲情和家族世仇的情感焦虑,构成了《原野》的叙事主题。然而《原野》的审美价值更多地着落在它的副部主题上,正是有了花金子的参与,复仇的神圣使命才染上了情爱的野性活力,使涌动的生命得以冲破逼仄的喉咙,在残阳如血的“原野”直直放歌。也许是激情耗尽的缘故,花金子之后,曹禺再也没有完整地塑造过这样的野性女子。《原野》终成绝唱。  相似文献   

13.
《原野》的象征意义邹红继《日出》之后,大约在1936年末到1937年初,曹禺创作了他的第三部多幕剧《原野》。动荡的时局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原野》和前两部剧作的命运不同,几乎没引起什么轰动。曹禺对这部生不逢时的《原野》,也不像当初《雷雨》、《日出》发...  相似文献   

14.
在非洲辽阔的原野上,当地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草原上时有发生的“恐怖交响曲”一直困惑不解.恐怖交响曲来自那些走路摇摇晃晃、却不停顿地扯着嗓子发出恐怖吼声的狮子. 后来有学者推测,是不是狮子酗酒过量而表现出的一种醉态呢?因为人们观察到,非洲狮喜欢吞食有浓郁气味的多年生草植物——缬草.  相似文献   

15.
你知道吗,当春天来临,原野上开满闪亮的花朵的时候,每到下午三点钟,就会有一列神奇的小火车穿过原野。  相似文献   

16.
朱效文 《新读写》2009,(6):24-24
我还没走远,大树林里,不,是整个山坡,整个我所看到的原野上,突然发生了变化。所有的原野上都绽开了绚丽的鲜花,就连晚冬开放的腊梅,早春开放的梨花和茶花,也都在这一瞬间绽开了,密密的花朵窭时间铺满了原野,铺满了整个山坡,也铺满了大树林里的每一寸土地,甚至在石头缝里,都蹿出了白色的野花。整个原野,顷刻间变成了花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原野》被认作现实主义的或“现实主义融合表现主义”的剧作 ,是该剧研究讲不透的原因。《原野》中有着浓重的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因素 ,是一部兼有四种创作方法因素的浪漫主义剧作。《原野》是曹禺剧作中艺术探索最放手大胆 ,关于人类思想的表露最清晰直接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看风轻轻地职拂着大地,月白色的蒲公英花开满了原野。在这原野的正中间,有一座小小的房子。  相似文献   

19.
风车     
那是春末夏初的一阵风,带着这个季节赋予它的暖意——俨然动物身上初生的细长而且柔软的绒毛,贴着你裸露的脸颊、手臂,轻轻地掠过,然后径直向原野的深处吹拂而去。一大片又一大片的花,在原野上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地方,摇曳。何止是花呢?被这种具有撩拨意味的暖融融的风吹拂着,一块石头也动了动身子,只不过是无人注意罢了;原野上流淌的那条小河,它的身躯扭动得更加弯曲了,同样没有吸引住你的目光。你的目光停留在那片花上,此刻你正惊讶着,为它有这样一个贴切而好听的名字——风车。原来风车是一种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植物啊!它的样子其实再普通…  相似文献   

20.
现行文学观点多从历史、审美层面解读《原野》,恰恰忽略了《原野》在哲理层面的理性诉求,这无疑是一种缺憾,其实《原野》与道家生命哲学有内在的继承与超越关系,它试图以文学形式阐释道家生命观,并给现代人的生存指出一条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