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好教材片断一师:叮叮和当当在一次郊游中遇到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媒体出示课本主题情境图)师:谁能帮他们把东西分一分?4个苹果怎么分?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他们每人分到2个苹果。(媒体演示分的过程)师:2瓶水呢?(生答略)师:每样东西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生:平均分。师:可是蛋糕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2个同学吗?(生:能)每人分得多少?生2:每人分得蛋糕的一半。师:是这样分吗?(媒体演示)蛋糕的一半是多少?(生答略)师:把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蛋糕的一半,可是这一半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学生交…  相似文献   

2.
教学实录(一)师:(课件出示情境图片)叮叮和当当在野餐中遇到了数学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生:他们带了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块蛋糕。师:叮叮和当当怎么分这些食品呢?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到2个;把2瓶水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到1瓶。师:像这样分得的每一份同样多在数  相似文献   

3.
片断一:情境创设,引入分数师:同学们,喜欢野营吗?生:喜欢。师(:投影出示课本上两个小朋友正在进行野营时的情境)现在两个小朋友在野营,他们将要干什么呢?生:有四个苹果,两瓶矿泉水,一个蛋糕,他们两人将要分东西。生:一个小朋友分得两个苹果和一瓶矿泉水。师:他们的分法是我们以前所学的什么呢?生:平均分。师:对,这两个小朋友采用了我们以前所学的平均分。分完了没有?生:没有,还有一个蛋糕,他们两人平均分,每人得半个。师:再请一个同学说一说。生:就是两个小朋友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一份,也就是每人分得半个蛋糕。师:同学们所说的,…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分数1.根据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师(出示学生在公园过生日的场景图):他们在干什么?看到这样的场景图,你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几个苹果呢?生2: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瓶?师:一块蛋糕也能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吗?怎么分?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合作尝试分蛋糕。【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过生日的场景引入新课,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中有关“数”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2.动手操作,引入分数。师:同…  相似文献   

5.
认识分数     
【课例描述】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分数的意义师:丁丁和冬冬在野餐时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课件出示:丁丁和冬冬、一个蛋糕、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你们能帮他们分一分吗? 生:4个苹果每人分两个。生:两瓶矿泉水每人分一瓶。师:同学们特别善解人意。瞧,苹果和矿泉水每人分得怎么样? 生:一样多。师:数学上,我们把每人分得同样多的这种分法叫做什么?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礼物,你们喜欢吗?只是老师没来得及分好,请你和同桌商量商量怎样分一分好吗?2.学生同桌讨论后动手分。3.汇报交流:你们分得什么?怎么分的?生:把8块糖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了4块;(师板书:4)把6块糖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了3块,(师板书:3)4.提问: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了一半,一半怎么表示呢?还能用你知道的数来表示吗?(生:不能)那你们有没有好办法啊?(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可能有:12、0.5、画图等等)5.小结:小朋友们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了苹果的一半,说明小朋友们都很…  相似文献   

7.
活动一:创设情境师:今天我特地请咱们学校食堂的师傅们精心制作了一些蛋糕,带到这里请同学们品尝。不过蛋糕的数量不多,一人分一块不够,只能两人吃一块。你能把蛋糕分开吗?(生亲自动手切蛋糕)活动二:建立模型1.认识12。学生分好蛋糕后,请他们分别说一说是怎样分的。(1)学生首先演示了平均分的情况。教师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能吃到多少呢?从而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接着再引导学生思考:用我们以前学过的1、2、3、4、5等数字能不能表示出一块蛋糕的一半?你能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吗?像12这样…  相似文献   

8.
片断:理解“平均分”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动手分物体,你对平均分有哪些认识?生:平均分就是把一些东西分成相等的几份。生:平均分的结果要每份同样多。生:如果每份结果不一样就不是平均分。师:说得多好啊!现在老师再给你10颗糖,不告诉你分的份数,你会把它平均分吗?生:会!师:请大家在作业纸上画一画,分一分。(生分完后)谁愿意带着你的练习纸上讲台交流展示一下,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分的。生:我把10颗糖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5颗。(见图1)生:我把10颗糖平均分成了5份,每份都是2颗。(见图2)图1图2图3师:同学们,这两种分法是平均分吗?生:是!师:…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片段一】师一上课就在黑板上写出12。师:你们认识它吗?生:它是二分之一。师:对,读的时候从下往上读。12表示什么意思,举个例子说说你的想法?生:把一个苹果分成2份,每份是12。师强调"平均分",并板书: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12)。师:有谁再来举个例子呢?【评析】这节课教者不是从分苹果、分矿泉水开始,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0.
教学片段师你们认识分数吗?能列举一个常用的分数吗?生举例1/2、2/3、5/10…师这些分数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结合分苹果来说一说这些分数所表示的意思吗?生1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就是1/2.生2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表示其中的2份就是2/3.生3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5份就是5/10.师你们能说一说2/3各部分的名称吗?  相似文献   

11.
<正>【预设情节1】认识分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创设情境:今天宝宝和贝贝要去秋游,妈妈给他们准备了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你能帮他们分一分这些食物吗?课件演示:一个蛋糕被平均分成两份的动画过程。把哪一份分给宝宝?哪一份分给贝贝?这样分公平吗?(学生通过观察大屏幕,再小组交流讨论:蛋糕的一半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P105-106页。 教学过程: 一、问题从情境中引入 课件演示情境:今天是小明的生日,妈妈为他准 备了一个大蛋糕。爸爸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 小明吃3块,妹妹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 师:你能根据情境用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句话 吗? 生1:爸爸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 个蛋糕的1/8。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四省市教材,第八册,第44页。卜 新课导入: 师:“老师有8个苹果,准备分给2个同学,每人得到苹果的个数要相等,谁会分?”请三个同学上来演不。 提问学生:“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答:“把8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得到4个。”内000 0000每人4个 师:“现在老师有2个苹果,也要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能得几个呢?” 学生答:“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得1个。”O白 师:“现在老师只有1个苹果,学,每人平均能分到多少呢?” 每人l个还是要分给2个同个生答:“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得到半 口D Dp 每人半个 师:“如果要把这个苹果平…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一一、观察主题图,感知平均分师:(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在分西瓜。生:有的小朋友在分月饼。生:盘子里的苹果被分成了两半。生:鸽子的食槽有分成3份的,有分成4份的。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能说说是怎么分的吗?生:都是平均分的。(板书:平均分)二、教学21,理解21的含义师:这块月饼,我们应该怎样平均分?用自己手里的圆试一试。生:我把圆对折,然后沿着折线剪开,就把它平均分成了2份。教师请两位学生演示平均分。师: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能用一个整数表示吗?教学21的读法、写法,并让学生举例说…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十单元第98-100页一、故事引入师:中秋节的晚上,奶奶给两个小孙女分好吃的。奶奶先拿出4个柿子平均分给两个小孙女,每人分得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生:用数字2表示1奶奶又拿出 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孙女,每人分得  相似文献   

16.
案例二:认识分数 1.由“平均分”引入分数。 师:将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多少?(生:2个)将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多少?(生:1瓶)将1块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多少?(生:半块)  相似文献   

17.
王晓红 《考试周刊》2014,(97):91-92
<正>一、教学片段呈现1.课件出示一块蛋糕,准备分给四个小朋友。师:怎样分才比较公平?生:要平均分成4份。师:其中的1份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生:四分之一(异口同声)。师:四分之一是什么数?你是怎么想到四分之一的?生:以前学过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师:好的,这是以前学过的知识,今天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知识。2.出示3块比萨饼,仍然准备分给这四个小朋友。  相似文献   

18.
正[片段一]"半个也叫二分之一个":从已有知识和经验到新知的最佳切入点教师用课件呈现例题的情境图,引导学生操作、交流,指名演示其中的"分蛋糕"的过程。师:在将"蛋糕"剪开前,你为什么要对折一下呢?生:因为要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教师板书"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继续引导学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时,得到了许多优秀教师的指导,也引发了自己的很多思考。课堂上我首先创设了两个小朋友郊游时分享食物的情境:将4个苹果、2瓶矿泉水、1块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多少?特别强调蛋糕的分法,将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到半个蛋糕,可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出示):星期天小明和他的同学一块来到了动物园,小明带了一块蛋糕,想把这块蛋糕分给4只小猴,你能告诉他,应该怎样分吗?(板书:平均分)课件演示:每只小猴分得这块蛋糕的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