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越来越多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但在创业过程中普遍存在创业意愿不强、创业素质较弱、创业成功率较低等现象。通过分析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将心理资本理论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中,进一步完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强化各种课堂教育的有效融合,合理引导学生积极归因,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等,以激发学生的创业意愿,增强创业能力,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从行为视角,选择个体创业导向为主要变量研究高校创业教育的效果,并探讨其在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间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结果是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导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实践导向创业教育的影响大于理论导向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个体创业导向在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这一结果表明高校创业教育在塑造大学生创业行为模式、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且因此促进了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不仅需要外部环境的有力支持,更需要精神层面的引领.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不仅是驱动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力量,也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动力.利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发现,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与大学生创业意愿成正相关关系,而创业心理资本在此过程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把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与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培育效果具有显著相关性,心理资本水平的提升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树立和培育具有较好的正向促进作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有意识地开发大学生包括自信心、希望、乐观、坚韧、公民美德、责任意识、利他主义、职业伦理等因素在内的积极心理,以培育和提升创业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以此促进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  相似文献   

5.
创业心理资本是个体在创业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状态,是创业者的重要心理资源。通过分析创业心理资本的内涵和构成要素,认为政府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关注,完善政策支持,将大学生心理培育与开发纳入到社会公共服务建设和公共服务事业中,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心理资本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系统举办大学生创业者心理培训;高校要关注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培育和开发,发挥课程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搭建创业实践平台,以市场变化及其趋势为背景,从微观企业的角度出发,融入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大学生应增强心理修炼的主动性,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效能,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心理韧性,自觉培育与开发创业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6.
基于2020年“河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发展调查”数据,聚焦有创业意愿的女大学生群体,运用院校影响力理论框架分析影响女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家庭因素、在学经历、创业关键能力对女大学生创业意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来自城市、富裕家庭、父亲有创业经历等家庭因素显著影响女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带薪工作经历、就业指导课程的帮助程度显著影响女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自我效能感与创新能力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在女大学生群体内部存在差异。为此,高校应根据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特质,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适切性,加强创新创业竞赛及项目的实效性,挖掘创新创业教育价值,促进女大学生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积极探索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郭勇 《华章》2011,(32)
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迫切要求,是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如何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笔者结合本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践,认为"建立健全领导体制、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组建教学和指导团队和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等四个方面紧密结合,做到"四位一体",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8.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全国上下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政府对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越发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设计与构建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新热点,科学设计和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落到实处,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议题。文章根据人力资本、实践社会学、马斯洛层次需求等相关理论,提出构建以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为中心的"三维资本"式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的发展,以保障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偏低、素质薄弱、对环境认知不足、创新创业平台缺乏等问题,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应加强意愿引导,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聚焦创新创业能力,解析并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增强环境认知,引导大学生提高市场机会和风险敏感度;强化实践教育,做好创新创业实战模拟及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10.
高校是高等教育的发源地,是培养人才的摇篮,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构建高校创新体系的重要部分,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以区域经济特色作为切入点,基于创业意愿构建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为电子信息类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飞  刘燕 《教育与职业》2012,(30):101-102
心理资本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韧性,心理资本理论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高校应帮助大学生提升自信心,培养乐观精神,树立希望,增强自我恢复力,引导大学生开发心理潜能,以乐观、充满希望的心态去积极地解决问题、发展自我,为未来顺利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456名江苏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性别与学生干部身份的交互作用对大学生心理资本具有显著影响;性别、实习经历、性别与学生干部身份的交互作用、性别与实习经历的交互作用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具有显著影响。另外,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感、乐观、韧性等三个维度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有积极影响。研究认为高校和大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培养和提升心理资本来促进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政府有关大学生创业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高校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不断增强,实际创业比例逐年提高,创业成效初显,但也存在创业比例偏低,难以有效缓解就业难等问题。文章基于对河南省的分析,提出应在政府政策改革、社会参与度提高、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创新以及大学师生自觉实践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构建更完善的"四位一体"创业服务综合体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全国1750名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排序Logit模型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校创业教育及大学生创业潜质对学生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社会网络创业及大学生社会实践对激发大学生创业意愿起到了积极作用,家庭经济背景则与创业渴望度负相关。另外,高校创业服务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对创业意愿影响较小。因此,要积极推进高校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力度,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发挥社会网络优势,促进高校大学生创业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是创业活动的中坚力量和创业精神的典型代表.为研究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多维效果,本文将创业教育效应分为创业效应、学习效应、升学效应和就业效应四种类型,并从外部环境和个人资本视角探究创业教育各类效应的关键要素.文章基于调研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和PSM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效应不明显,但异质性分析表明,创业实践教育的创业效应和学习效应显著,另外创业实践教育的创业效应具有滞后性;个人资本对学生的创业、学习、升学和就业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外部环境仅对学生创业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基于以上结果,本文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我国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73):5-7
在国家"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战略背景下,各高校创业人数逐年增长。为了解高校创业教育效果及大学生创业的特征及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温州茶山高教园区创业园所在创业者为研究样本,在调研了解其创业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创业教育效果及学生创业意愿,从中发现了继续创业意愿不足等问题,并从政府、学校及学生自身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提出了创业心理资本概念,探索并验证了创业心理资本的结构,构建了创业心理资本模型。结果发现:创业心理资本由七个因素组成,分别为积极成长、主动应对、热情创新、敏锐卓越、自我效能、社交智慧、乐观希望。信效度检验发现,自编的创业心理资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再进一步通过实施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的实验研究,探索了大学生的创业心理资本开发策略。对拓宽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内容与途径,丰富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后危机时代浪潮下,创业成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创业和创业教育的需求愈发旺盛,大学生创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大学生也必须认清背后隐藏的诸多风险,加之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造成了大学生创业率低和创业成功率低的现状。高校应借助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推行"互联网+教育"理念,深入推进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建立高校联动机制,改善政策环境,牢固树立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提升导师教学能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意愿及两者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苏地区五所高校253名大学生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因素和学历因素对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愿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家庭因素仅对创业意愿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有显著而直接的积极影响。针对这一结论,开展高校创业教育,应当以面向全体、覆盖全部专业的普适性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为主,在此基础上依托各个专业开设与本专业紧密结合的创业教育课程;当创业教育的受众情况不同时,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性别、学历、家庭背景等因素;应更加注重实践,坚持知行合一,将开展创业计划竞赛、组织创业基地实习等作为创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全国性大学生调查数据的分析,探讨创业学习影响创业意愿的内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创业学习的参与度低、创业意愿偏低;创业学习对创业意愿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并且不同创业学习方式的影响效应大小相异;创业学习还能通过增长大学生的机会识别知识和克服新生弱势知识而对创业意愿产生间接影响;创业学习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学校创业支持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当学校创业支持水平越高时创业学习越能通过增长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来影响其创业意愿,反之则会削弱这种影响。研究结论对于提高大学生创业学习有效性和改善高校创业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