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启亮 《内江科技》2010,31(11):28-29,57
人类生存是多种维度的统一,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统一,人与自己关系的统一。人的存在现实上是自然、社会及精神存在的复合体。人类生存困境的根源是机械自然观的误区、价值观的误区、社会发展观的误区,要走出人类的生存困境,必须走生态文明的道路,才能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的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华传统的自然生态伦理思想是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源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对生态整体论、生态价值论和生态道德论的进一步认识,提升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实现生态文明的过程是对生产和消费关系进行再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高爽 《大众科技》2013,(9):165-166,141
马克思生态思想是分析人与自然关系和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科学思想,也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于马克思生态思想与中国实际情况,文章从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重视资源紧缺与创新能源结构、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三方面展开,分析了马克思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生态伦理学就是要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局限,把自然纳入人类伦理关怀的范围,用道德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使之趋于和谐.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生态化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以生态经济综合效益为目标,以"以人为本"为最高价值准则,与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要求相契合.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生态化,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存共荣、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论生态文明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十分必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把可持续发展理念付渚实践,就是要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制度支撑,推进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推进人类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我们可以从思想观念层面,物质与生产层面和社会制度层面三个层面去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与自然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重大领域和重大任务.在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关系、生态文明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三个方面系统阐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并从建设主体、建设地域、建设内容、建设手段四个方面,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分类体系.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进行设计,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依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条基本路径,其中资源保护与节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环境保护与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生态保护与修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载体,国土开发与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规制.最后从全民参与、科学规划和制度创新三个方面针对基本路径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进一步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法律和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的保障;还需要全体社会成员树立生态文明的伦理规范,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此,文章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生态-发展"原则和行为规范--"整体-利益"规范、"和谐-竞争"规范、"平衡-自利"规范,及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明 《科技创业月刊》2014,27(5):137-139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主要从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三个方面来阐述.当前,我国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这一基本国策.为了缓解这一矛盾,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做出了全面部署。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要求融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勘查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全过程,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统筹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矿产地质工作与多目标地质工作,统筹传统资源与非常规资源,统筹陆地与海洋,统筹国内与国际,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1.
库柏的代表作《皮袜子故事集》通过描写白人拓荒者、欧洲殖民者、美洲印第安人和"皮袜子"纳蒂·班波与自然的不同关系,处处闪烁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感悟。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分析《皮袜子故事集》中的人与自然,展现了二者既对立冲突又和谐统一的关系,揭示了库柏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呼吁人类尊重保护大自然,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的公民科学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及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合。公民科学素质包括具备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并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公民具备生态文明观念、科学文化素质和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普及教育工作应成为公民科学 素质建设的重要 内容 。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人类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社会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这一科学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突出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本质的首要范畴,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这  相似文献   

14.
生态道德教育是新一代高校生必须接受的一项重要思想课程,是生态文明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加强当代大学生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和生态道德意识,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目的,各个高校应积极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教学。其现实性还在于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大学德育教育的新模式,符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能提高高校学生生态道德责任感,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很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通过生态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态化意识、行为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从而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认识“生态赤字”,审视“生态足迹” 用一句话来概括生态文明与绿色世界的内涵,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的和谐。人类在生产领域中各类活动的总能量,小能够超越自然的承载能力,全球、国家、区域的发展原则是:不损害、不削弱、不干扰生态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文明史经历了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在每一个文明时期的人一地关系演变中,技术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在后两个文明中,技术的副作用日益显现。文章从历史的角度,从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生态历程中研究技术在人地关系演变、文明衰退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了技术副作用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17.
曹春梅  高爽 《大众科技》2014,(11):256-258
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离不开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应遵循马克思的物质变换及其断裂思想,坚持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三个着力点:生态文明法制建设要有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要符合社会和自然发展规律的要求、要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及执法必严。  相似文献   

18.
张华 《科技风》2015,(6):244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经之路。在共建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要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就要创新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和机制。  相似文献   

19.
王燕 《科技风》2013,(1):188
作为一门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学科,生物学要从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方面揭示生态文明意识的内涵,因此中学生物教学应该对生态文明意识进行渗透。根据生态文明意识的内涵,中学生物课程要选择有效的途径进行生态文明意识的渗透。  相似文献   

20.
生态危机的价值观论争将生态问题归结于人与自然价值的取舍上,并不能真正解决生态问题,反而掩饰了现实的社会关系.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将人预设为独立的“理性经济人”,以个人利益为价值评判标准,使自然与人对立成为外部因素,是抽象的个人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却消解了人类主体性价值,以“存在”为固有价值,将人降格成自然人,是一种抽象的整体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维度,两种价值观都忽视了“现实的人”的本真含义.物化劳动既形成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又形成了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从而当代社会在资本逻辑追求无限度扩张的目的下产生了与生态逻辑的矛盾,引起价值观论争.只有从现实的资本逻辑与生态逻辑的对立与统一出发,才能走出生态危机价值观论争所创造的精神幻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