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表明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在自然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学生围着老师转,老师仍是课堂主宰的情形。这样学生的“自行探究”便流于形式。在自然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转换教师的角色,营造民主、平等的探究氛围。 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自然课堂教学要让学生自行探究,必须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信任、尊重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这就是“主体性教育”追求的民主、平等的师生观,课堂不再以教师为中心,…  相似文献   

2.
唐皓 《四川教育》2001,(3):54-55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表明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在自然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学生围着老师转,老师仍是课堂主宰的情形.这样学生的“自行探究“便流于形式.在自然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袁祖 《时代教育》2007,(9Z):111-111
传统的地理教学,强调了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却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学习。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变“如何把学生教会”为“如何使学生学会”,变“灌输”为探究.成为了每位地理老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表明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在自然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学生围着老师转,老师仍是课堂主宰的情形.这样学生的"自行探究"便流于形式.在自然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 在小学自然(或科学)教学中,教师主要任务并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读科学”、“记科学”,而是让学生“做科学”,“懂科学”,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体会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探究过程中是充  相似文献   

6.
说“主导”     
杨金 《云南教育》2001,(20):28-29
八十年代,上海著名特级语文教师钱梦龙提出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的宝库。在语文教学讨论中,有人把“题海战术”与科学训练混为一谈,又因为外国有老师和学生“互为主体说”而认为提“教师为主导”不妥。前一个问题,钱老师有一篇文章《为“训练”正名》《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10期来澄清。关于“主导说”,我谈点看法就教于全体同仁。我们的中学教育是班级教学。每个班都是几十人。这么多学生在一个教室里学习,自然都要受到纪律约束,自由学习与课堂纪律是相辅相成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如何进行戏剧教学,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我们从两位老师的案例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位专家说过,新课程能否真正实施,关键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能否切实确立。两位老师的案例准确地演绎了新课程的这一最基本的理念。无论是王老师板块教学结构中的“演读课文”“品析语言”“课堂辩论”,还是任老师的“课堂辩论”,都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员参与。学生在课堂上已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文本的研习者,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则是课堂的导演与参与者。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的思维品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中,十分重视探究学习。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更是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列为重要内容。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已不再是告诉学生“是什么”,而是引导学生探求“为什么”。  相似文献   

8.
探究型教学是建构主体教学模式中的一种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能圆满地回答以上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进行了“探究型教学(学习)”模式的尝试,我们构建了以“定标——猜想——探究——评价——内化”为主体框架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操作程序和实施策略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首先必须明确,课堂自主学习不是学生自己学习,而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主动积极地学习。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双主”教学理念,既强调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又肯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保证了课堂学习的高效率。语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手段有且只有一种,那就是:点拨。“点拨”包括“点”和“拨”两个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运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它的有效性体现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过程中,这里是“小数的性质”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1.
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指出 :“自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得的知识。”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 ,科学知识迅速增长。因此在自然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设疑、激趣 ,让学生想探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天生的 ,学生愿学、乐学、会学的习惯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特点和内容编排 ,使用游戏、猜谜、实验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并抓住时机向学生提问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去探究知识。…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自然课程中,教师是十足的“裁判”,学生只能按既定的规则“游戏”,师生之间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引领着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究”呢?从教学行为和学习的主体来看,我觉得关键是要转换角色,把教师当作“导游”。把学生当作探索科学奥秘之旅的“游客”。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明确规定“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因而,语文教学中。老师们越来越注意对课堂教学内容拓展与延伸、能力迁移,这本是教学新理念下的可喜现象,却矫枉过正,有“语文教学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之嫌,语文课上不探究课文的文本价值,却探究起自然、思想方法、生活常识,甚至法律问题,课堂教学内容宽则宽矣,但忘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忘了“本”。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的实施使初中数学教学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特点之一就是教学方式由接受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转变为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探索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获得概念与规律,又能掌握研究的方法,形成研究事物所必需的探究能力.与平常的接受性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方法的传授、情感的体验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下面以初中几何“认识三角形”一节为例进行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张玉忠 《教学月刊》2004,(12):13-16
“情境-探究”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合适的情景中自主探究、主动构建知识的课堂教学体系,其中“情境”为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探究”为学生在情境中自主进行的各项学习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题、以情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教师作为情境的创设和活动的组织、引导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笔在“染色体变异”一节的教学中成功地运用了此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具有积极主动参与竞争的人才,我们的美术教学必须改掉“依葫芦画瓢”式的盲从教学模式,通过参与性教学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心理,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习惯。一、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主体”1.完善教师形象,转变教学观念。在美术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焦急地向老师询问自己的美术作品好不好。学生焦灼的眼神,充分反映出教师的权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围着教师转,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消极地学习。但从现代教育观念看,学习过程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教师的“教”应该始…  相似文献   

17.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又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若能在一课伊始,借助巧妙的导入设计,创设一个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冉浓郁的学习氛围,便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得轻松自然。  相似文献   

18.
王霞 《陕西教育》2011,(10):56-56
笔者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认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激发和引领人们探求事物的奥秘,同时还会促进人们思维智力的超长发挥和学习效力的提高。所以必须要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的新型教育思想.来全面开展语文探究教学。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十分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应该是课堂这一主要教学阵地中的主角,教师的授课应该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起到辅助性的作用。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响应新课标的号召,平洲二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了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体的“三助式”教学模式。就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应用“三助式”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语文教师,要讲究“讲课”艺术,要注重教学实效,就必须做到“四忌”: 一忌口若悬河,“满堂灌”。 语文老师不能因循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接收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没有突出“主体”地位,主动意识,创新思维和实用操作等,不注重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技巧,不重视教学方法的灵活变动,这是不可取的。上课一开始,老师从释题到简介作者作品、范读课文、分析结构、总结主题等,滔滔不绝地讲,不是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而成了“肢解课文”的“刽子手”,老师成了“主体”,学生成了听众,毫无自由支配时间。如教《看云识天气》一文,老师从云与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