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者通过人工控制培养水温的方法,观察了温度对无齿蚌生活的水体适温范围为5℃~35℃,最适温度范围为20℃~25℃。本文可望为开展蚌的人工养殖,开发蚌类自然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一家之言,编者为尊重作者,对一些存在争议的说法未予更改。如人体适宜的外界温度,一般认为夏季最适温度为23℃~28℃,冬季最适温度为18℃~25℃;国家标准《室内空调至适温度》(GB/T5701—1985)显示的人体至适温度是16℃-22℃。不少医生认为,人在低于22℃的室温下无遮盖睡眠,容易出现周身乏力、头昏眼花等症状,也容易感冒。  相似文献   

3.
研究氮源、碳源、温度、pH、光照条件和基质含水量对北冬虫夏草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北冬虫夏草菌丝生长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柠檬酸铵;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pH为6~7最适基质含水量为80%暗培养对菌丝体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室内7个恒温(20℃、23℃、26℃、29℃、32℃、35℃和38℃)条件下饲养家蝇,研究温度对家蝇产卵量和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能显著地影响家蝇的产卵量和孵化率,在20℃、23℃、26℃、29℃、32℃、35℃和38℃下,雌成虫的平均产卵量分别为244.71粒、285.04粒、293.55粒、244.07粒、217.40粒、171.69粒和52.96粒,其中26℃时产卵量最高,产卵期最长,低温和高温均能抑制家蝇产卵,38℃时的产卵量最低;在上述7个温度下家蝇卵的孵化率分别为88.70%、92.10%、94.04%、95.33%、87.47%、46.59%和14.89%,其中29℃时的孵化率最高,低温和高温下家蝇的孵化率则明显降低,38℃时的孵化率最低。  相似文献   

5.
对忍冬上一种新病害进行了病原鉴定,系统描述了其症状表现.并对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该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左右;孢子产生的最适温度为3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温范围为25~30℃.病菌在pH值2~12范围内均能生长,其中以pH6~9生长较好;孢子萌发的pH值范围为5~10,以pH9为最适.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显著,但对产孢影响较大.而紫外线对孢子有明显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温度水平下大鳞副泥鳅受精率,胚胎发育历时及孵化率、死亡率、畸形率的统计与分析,得出大鳞副泥鳅胚胎发育可耐受水温为16~30℃。最适水温为26℃。温度与胚胎孵化时间呈幂函数关系,H=166889T-2.6074(R2=0.9907)。该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加深对动物胚胎发育过程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以凹凸棒为载体,采用浸渍-焙烧的方法制备了负载氯化镁凹凸棒吸附剂,并对含铅废水进行处理.以铅的去除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及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吸附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和最适吸附条件.氯化镁加入量为凹凸棒的5%,浸渍时间为2h,焙烧温度为500℃,焙烧时间为3h;铅的初始浓度为40mg/L,吸附剂投入量为20g/L,25℃,吸附14h,铅的去除率为97.06%.该吸附过程服从Langmuir吸附模型,饱和吸附量为10.5296mg/g.  相似文献   

8.
以凹凸棒为载体,采用浸渍-焙烧的方法制备了负载氯化镁凹凸棒吸附剂,并对含铅废水进行处理.以铅的去除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及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吸附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和最适吸附条件.氯化镁加入量为凹凸棒的5%,浸渍时间为2h,焙烧温度为500℃,焙烧时间为3h;铅的初始浓度为40mg/L,吸附剂投入量为20g/L,25℃,吸附14h,铅的去除率为97.06%.该吸附过程服从Langmuir吸附模型,饱和吸附量为10.5296mg/g.  相似文献   

9.
卤片碳铵法制备轻质氧化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卤片和碳酸氢铵制备轻质氧化镁的工艺过程,考察了沉淀剂加入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洗涤水温度对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沉淀剂用量为1.4倍理论量、反应时间为1.5h、反应温度为75℃、洗涤水温度为95℃时制备的轻质氧化镁转化率高、产品质量可达到分析纯轻质氧化镁.  相似文献   

10.
温度小常识     
生活中的理想温度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温度。一年四季温度有高有低,经过科学家长期研究和观察对比,认为生活中的理想温度应该是:居室温度:20℃-25℃饭菜温度:46℃-58℃饮水温度:44℃-59℃泡茶温度:70℃-80℃洗澡水温度34℃-39℃洗脚水温度50℃-60℃冷水浴温度19℃-21℃阳光浴温度15℃-30℃穿衣保持最佳舒适感时,皮肤的平均温度为33℃。人体舒适度人体舒适度是通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计算出来的。一般在相对湿度50%、风速2米/秒、气温24℃左右时,人会感受比较舒适;大于这个湿度,人就会感受热;气温高于34℃时,人们…  相似文献   

11.
黄粉甲(Tenebrio moliter)又称黄粉虫、面包虫,是人工养殖最理想的饲料昆虫,温度对黄粉甲的生长和繁殖有明显影响.将黄粉甲在不同的温度条件培养,测定其平均化蛹率;平均死亡率;平均化蛹时间.结果表明黄粉甲最佳培养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12.
在饲养水温为28℃、25℃、22℃、19℃、16℃时,水温对金鱼和神仙鱼的呼吸频率的影响均呈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2.622X+43.911(R=0.853)和Y=5.178X-8.994(R=0.827),水温变化对神仙鱼呼吸频率的影响比金鱼明显。另外,28℃与25℃、25℃与22℃时金鱼和神仙鱼的呼吸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水温22℃与19℃、19℃与16℃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建立并优化虎耳草ISS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为探讨虎耳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奠定基础.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和单因子试验,研究TaqDNA聚合酶、dNTP、Mg2+、引物、模板DNA、延伸时间及循环次数对PCR扩增的影响.结果表明:虎耳草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为:在25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模板DNA 35ng,Mg2+1.25mmo/lL、dNTP 380μmo/lL、引物1.2μmo/lL、Taq DNA聚合酶1.5U.反应程序为:95℃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50℃(据不同引物的退火温度)退火70s,72℃延伸1.5min,40个循环;72℃延伸10min,4℃保存.经过11份虎耳草种质检验,证明该体系稳定可靠,可用于虎耳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居群鉴别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灭菌茶园土壤施入混合菌肥,探讨茶叶专用菌肥微生物在不同土壤环境中存活状况、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菌肥细菌生长适宜的土壤环境条件是土壤含水量为20-25%,土壤温度为25℃,pH4左右的酸性土壤石灰添加量为0.4-0.8%(约土壤pH6.6-7.3)为宜;制约菌肥放线菌在土壤中生长繁殖因素主要为土壤pH和含水量,以土壤pH6.6-7.3,含水量为15-20%为宜.土壤环境因素对菌肥真菌生长的影响大小排序依次为pH、水分和温度,酸性土壤最有利于真菌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5.
选择观赏性好的红掌、鹅掌柴、大花惠兰、绿萝4种小型观赏植物,探索每种植物水生根形成和生长的适宜温度、湿度、基质、催根剂等条件,结果表明:几种观赏植物的适宜催根温度为18 ~ 28℃,湿度为60%~ 90%,基质用珍珠岩或按照m(珍珠岩)∶m(蛭石)=1∶1的比例混合,催根剂为生根粉,则可成功地实现4种小型观赏植物的水生诱变.  相似文献   

16.
在将气体热交换器、吸收器和蒸发器视为一个整体的简化基础上,对复合机中的主要设备——扩散吸收式制冷机建立了平衡状态下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性能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为满足较低蒸发温度的要求,复合机所采用的扩散吸收式制冷机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冷凝温度、吸收温度和发生终了温度.通过对性能影响因素如冷凝温度、吸收温度、发生温度、溶液热交换器效率、溶液循环倍率等的分析,结合利用太阳能的设备条件,确定复合机的合适运行温度为:蒸发温度-20--15℃、冷凝温度和吸收温度25-30℃、发生终了温度80-95℃,其对应的制冷性能系数(COP)在0.11—0.55之间.  相似文献   

17.
在室内条件下,初步探究了温度对蜡梅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蜡梅种子千粒重为212.094±4.168 g.种壳限制蜡梅种子吸水进程,有种壳,浸种96 h,吸水率不足8%,去除种壳,10 h内,吸水率达80.2%.(2)四个温度处理下,萌发率(%)大小为:25℃(78.33)>15℃(77.5)>30℃(55)>4℃(0),4℃下,萌发率为0,15℃种子基本能正常萌发,但萌发活力指数下降,25℃下,种子萌发率,发芽势,活力指数最高,萌发速率最快,30℃下,萌发率显著下降.(3)根TTC还原活力(mg/g/h)比较:25℃(0.5348)>15℃(0.4361)>30℃(0.3318),温度对幼苗鲜、干重、含水量无显著影响,对胚根长度影响显著.可见,种壳限制蜡梅种子吸水,进而影响其萌发.低温限制蜡梅种子萌发,在一定范围内,降温对蜡梅萌发影响不大,高温则延迟萌发,且降低蜡梅种子萌发速度和质量,蜡梅萌发适合的温度在25℃左右.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组合工艺(高温55℃UASB反应器一常温三相好氧生物流化床)对含盐偶氮染料活性嫩黄X-6G的去除能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为55℃,运行周期120d,水力停留时间18h的条件下,此工艺对于CODCr为600~1 000mg/L,含盐量为25~35g/L,活性嫩黄X-6G的浓度为40~50mg/L的染料废水,染料及CODCr的去除率可达80%~90%。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温、-18℃、-40℃处理茶鲜叶,参考绿茶的炒制工艺制成茶叶,分别室温水冲泡,测定茶汤中茶多酚,茶氨酸,咖啡因的溶出速度的影响,确定冷泡茶加工工艺。结果表明:-40℃冷冻的茶叶中茶多酚、茶氨酸、咖啡因溶出速度比-18℃冷冻的茶叶快,常温处理溶出最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