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并提出文言文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因此,小学文言文在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与能力,提高文化品味等方面,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彩萍 《考试周刊》2011,(72):77-77
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通用的书面语言形式,记载和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和悠久历史,她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人文潜质和独特的审美,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作为一种书面语言,文言文具有独特的魅力。小学语文教材安排了文言文教学任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瑰宝,但在目前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死记硬背、学生惧学、厌学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实现《课标》中提出的“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要求,笔者通过运用以读代讲、授之以渔等方式进行文言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乐学、肯学、会学。  相似文献   

4.
正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整个初中阶段,文言文篇目占了大约四分之一。初中生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提高辨别能力的基  相似文献   

5.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四个方面.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统编教材选入的文言文,意在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接触文言文、熟悉文言文的语言、感知文言文的语感、了解文言文的特点、习得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从而为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提高辨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文言文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文言文越来越受到编者、命题者、老师、学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作为审美载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文言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8.
美的东西总是让人赏心悦目难以忘却。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精粹,可以说是历经大浪淘沙,剩下的几乎都是字字珠玑。在古文教学中,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其中有许多精华值得我们吸收。但作为传承这种精髓的文言文教学,却偏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要改善这种现状,使文言文的学习充满审美愉悦,充分发掘文言文教学的美的因素,就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审美。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蕴藏的美,让学生去品味、去欣赏,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能够流传千古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学习文言文对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现实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仍是在教"章句"和教"清议"之间游走,文言文学习成了应付考试不得不忍受的索然无味的苦差事。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热点话题。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方法僵化、学生诵读淡化、课外阅读弱化、课件运用泛化等因素,文言文教学并没有达到所预期的效果,存在一些低效现象。本文就此探讨了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而文言文传承着千年的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小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怎样通过我们的课堂来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呢? 小学六年级的教材中安排了文言文的教学任务,这一任务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让学生吸收祖国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要求.结合这一要求,我在授《两小儿辩日》时,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民族,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中,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最丰厚的载体。学生学习文言文,事实上也就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它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继承先贤的优秀精神文化,锻炼创造性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民族,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中,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最丰厚的载体。学生学习文言文,事实上也就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它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继承先贤的优秀精神文化,锻炼创造性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初中文言文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古文水平、扎实语言基本功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推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不仅仅是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扎实了学生的文学功底,提升了他们的鉴赏力和审美能力。特别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积极实现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对于提升文言文教学质量、强化学生语文文言文基本功有着重要的督促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素质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4.
初中文言文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古文水平、扎实语言基本功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推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不仅仅是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扎实了学生的文学功底,提升了他们的鉴赏力和审美能力.特别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积极实现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对于提升文言文教学质量、强化学生语文文言文基本功有着重要的督促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素质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5.
<正>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作品,都是经过历史的筛选而素有定评的名篇。指导学生阅读一定的文言文,可使学生从中吸收有生命力的语言,学习古人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技巧,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今天的文言文可以采用"三部曲"教学——熟读、精思、博览。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小学高年级教材选入一定数量的文言文既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又为中学学习文言文和课外阅读文言文打下基础。所以,小学阶段文言文的起步教学应该"从抓阅读方法理解文言文","抓语言形式美读文言文","抓审美意趣悦纳文言文","抓文化元素体味文言文"这四方面入手,让学生爱上文言文。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是蕴藏民族文化的审美意趣、利于审美教育的沃土.文言文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发展学生审美想象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促进学生审美心理的成熟.  相似文献   

18.
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文言文趣教趣学从四个维度入手:趣读文言文,重视语言运用;趣解文字,提升审美品位;趣设问题,培养思维能力;趣品文化,传承文化自信。教师趣教,学生趣学。师生沉浸于课堂中,学习文言文、品读文章、亲近文学、感受文化的魅力。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接受审美教育,提升思辨能力,提高学科素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现行文言文教学往往夸大了“浅易”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差异性,忽视了两者之间的传承性;同时不少教师低估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天赋和潜力,低估了学生的语言生成能力,总以为如果教师不讲,即便是浅易的文言文,学生也是不懂或不全懂的。所以教学中力求“落实”,即“字字落实,句句落实”,而忽视成套语言的积累,最终学生对学过的文言文仅仅停留在“懂”的层面上,而不能上升到增强学生语言功底、文化功底的目的,更谈不上提高语言修养、加强人文精神熏陶了。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中的文化底蕴将影响学生终身。所以教师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欣赏到文言文文章中语言之美、语感之美、意境之美,并使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真正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之美,进而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整体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