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三巴 《大观周刊》2012,(7):211-2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兴趣,他才会乐于学、主动学,所以教师应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课堂活动教学在吸收了传统教学的优点的同时,还应融入任务型教学活动,来进一步完善英语学科教学体系,使英语学科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并且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新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桂进义 《大观周刊》2012,(2):177-17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兴趣,他才会乐于学、主动学,所以教师应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课堂活动教学在吸收了传统教学的优点的同时,还应融入任务型教学活动,来进一步完善英语学科教学体系,使英语学科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并且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新课程的理念。为此,我从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入手,努力树立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倡导以人为本、以个体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提高英语素养。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探索。  相似文献   

3.
王庆杰 《大观周刊》2012,(52):207-20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孔子 所谓乐知,自然是对某一学科的兴趣。故而,我认为: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因为在我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出:学生有兴趣,才能高高兴兴地学习语文。变“老师要我学”为“我想学,我喜欢学。”即使遇到困难,学生也会千方百计克服,并把学习语文当成乐事来做。也就是说,学生对语文学科感兴趣,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去爱语文学科,从而带动其他学习科目。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的学生,其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成绩自然也差。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促进各科学习,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教学实践中,我探索性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陈颖 《大观周刊》2012,(40):150-151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经验,以多种渠道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孙乾敏 《大观周刊》2012,(50):316-316
兴趣是教师引导学生步入科学殿堂大门的钥匙,只有学得有趣,才会产生对学习科学知识的欲望,主动去学,也才能学得好。为了激发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每一位教师都在不遗余力地尽力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企望他们酷爱这门学科,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6.
吴东顺 《大观周刊》2012,(6):244-244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学科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兴趣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经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搜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课堂,教师还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邓进权 《大观周刊》2013,(7):139-13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活动课是对封闭的课堂教学的改革,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延伸提高、补充扩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相似文献   

8.
任开忠 《大观周刊》2012,(47):330-330
在数学的课堂上,直观的教具创设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9.
郭运东 《大观周刊》2011,(10):17-17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趣味,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更能够培养学生对生物这个学科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本文简单的探讨高中生物趣味教学。  相似文献   

10.
郭昱 《大观周刊》2012,(45):365-365
我从事政治课的教学已有多年.在课余时间与学生学有生交流发现,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初中政治不是背就是记,枯燥无味,所以使很多学生对学习失去了新鲜感,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呢?我认为关键是在课堂上让政治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可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李强 《大观周刊》2012,(43):411-411
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体育教师体育课堂新的教学观。确实能在教学中体现出这种教学观,并不容易。只有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完善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通过兴趣的导引让学生变“要我学体育”为“我要学体育”,才算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从而教好初中体育课。  相似文献   

12.
徐建兵 《大观周刊》2012,(24):293-294
作文既是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衡量语文教学的一把尺子,同时还是体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方式。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以谈起作文就头痛,他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本文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和教学实践,从激发兴趣、增强自信,指导观察、积累方法,下水作文、现身说法,开展活动、评价鼓励,自评自改、互评互改五个方面谈谈如何使学生敢写、能写、学写、想写、乐写。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郭红丽 《大观周刊》2012,(28):280-280
追求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学生快乐学习的保障,也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塑造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手指教学,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坚持激励性评价原则,是提高。黔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纲 《大观周刊》2011,(51):174-174
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往往被消磨殆尽,学起来耗时费力.效益低下。即便有的考得高分,  相似文献   

15.
李建军 《大观周刊》2012,(5):169-169
课堂导入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引起学生对语文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对于课堂的学习氛围、学习环境等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主要对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导入策略进行探讨.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6.
伍春梅 《大观周刊》2012,(25):249-249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火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才能积极地游弋于数学知识的海洋.才能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从而达到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而且,学得好、学得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17.
张均 《大观周刊》2012,(39):144-144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从激发兴趣、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生活化课堂、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关注学生情感体验、重视教学评价、学法指导方面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实现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从而搞好思品课堂教学,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相似文献   

18.
魏淑静 《大观周刊》2012,(36):137-138
“双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它主要指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地理教学中,构建自主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就要关注学生个体的素质差异和学习需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需要与兴趣;就要以人为本,给学生平等与尊重;就要归还课堂,给学生时间与机会;就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且会学。  相似文献   

19.
王明春 《大观周刊》2012,(37):365-365
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想象力是智慧的信使。本文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为的培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切实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陈海莲  陈永辉 《大观周刊》2012,(50):272-272
小学语文必须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我们要透过生活这面大棱镜,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与空间,实现语文课程的多元化和立体化。走出课堂,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和感悟语文,积累语文素材,提高语文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打造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炼就一颗善于思考的心灵,为小学语文构造一个理想的学习与实践的环境。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语文教学才能充满灵气、充满活力,焕发出新课改的青春活力,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