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班主任工作就是要引导学生学知识、学做人。班主任必须要更新育人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人为本管理班级,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思路,以促进学生品德养成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促进学生知行统一培养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道德行为的自我监控能力 ,我校以两个班级为实验班 ,开展“思品课、班队会、行为规范三位一体”课题实验研究。现将实验情况作如下总结。坚持方向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确立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培养目标。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也是德育工作的归宿 ,指导、调节、控制着整个德育过程。只有科学地确立培养目标 ,才能保证本课题能够正确地开展研究实验。因此 ,我们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各学段道德品质培养层次分解》等要求 ,结合各年段小学…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常识、政治法律常识、日常行为规范或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品德教育的过程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社会》是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基础课程,是小学德育的主导渠道,也是实施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富有民族精神及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起着奠基作用。所以,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积极改革和实施教学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教育活动中,《品德与社会(生活)》作为基础课程之一,其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社会公德教育更应引起教师的格外重视。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开展社会公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小学德育纲要》在基本内容和要求中明确指出:小学德育要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纲要》在实施途径中指出“任课教师要在全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小学德育的开展主要就是对小学生具备的心理品质及品德素质进行培养,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教育工作的重要负责人,其通常对小学生的品德养成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对小学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开展品德教育的路径进行探究,以促使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小学班级管理是小学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完成育人任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班级管理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管理过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而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仅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同时也让学  相似文献   

9.
社会公德是和谐社会公民道德的底线,只有在人际交往中人人都能遵守社会公德、相互尊重、礼让宽容,才能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小学阶段是社会公德形成的关键期,因此,要想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在班级教育中开展彰显“尊重”内涵的社会公德教育尤为重要。我们的“小学生一日规训中底线伦理渗透的个案研究”正是基于此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为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师探讨的焦点问题,也是教学改革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激发学习兴趣、与其他学科相联、以活动为载体、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时空、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面探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社会》是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基础课程,是小学德育的主导渠道,也是实施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富有民族精神及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起着奠基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2.
黄丽玲 《广西教育》2014,(17):122-123
小学高年级是学生品德培养与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的引导将影响到学生今后的成长。笔者经过探索、实践,认为把品德与社会课和班级心理健康辅导课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健全的人格,且能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和班级心理健康辅导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如何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将品德与社会课和班级心理健康辅导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呢?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部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班主任是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岗位。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应作为教师教学工作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鼓励教师尤其是优秀骨干教师积极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使他们有热情,有时间,有精力,高质量、高水平做好班主任工作,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强化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重点考核其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班级管理、组织班集体和团队活动、关  相似文献   

14.
目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教师也逐渐意识到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主要分析农村小学在积极教育观念下班主任如何发挥自身作用,以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来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5.
赏识教育是一种以尊重、信任、理解以及宽容和激励学生为原则的教育观念,通过增强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自信心,以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小学作为学生能力培养与发展的黄金阶段,将赏识教育运用于小学班级管理中,对于发展学生个性,突出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就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进行探讨,旨在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能够更好被运用。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教育阶段中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迅速发展和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品德与生活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需要不断培养班级中的学生个体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不仅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教学目标,更是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之一。小学阶段中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中,应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正>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本人在农村小学工作十多年,对农村小学的班级工作有着一些深刻的感受。下面本人就农村小学班级工作的现状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农村小学班级工作的现状(一)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学过程一样,在班级日常事务中学生也是主体。我们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最终目的这一教育目标,这不仅要求一切措施、条件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而选择设计,还要让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学生做班级的主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接班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从青少年开始加强社会公德教育。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对学生社会公德的养成,并介绍本校开展相关活动的具体措施,探索解决对策,以有利于以后的中学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19.
小学班级管理中,开展德育,促进学生德育养成,是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进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全端正的人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个人品德是一定的社会道德在个体思想和行为中的表现,是社会道德文化个体化的产物;个人品德建设是指以不断提高个人品德素质为核心的系统实践活动。个人品德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基础,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又是个人品德的外在表现形式。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坚持"四德并举",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